第十五届中国工业硅产业论坛暨新能源光伏大会
#工业硅大会来了#(1)新增产能布局正在发生转移。新进入工业硅行业的资本正在向环境容量相对较大,人力资源成本相对较低,劳动力资源相对富裕,电价相对较低,能源资源丰富的地区布局和扩大。
(2)企业规模进一步扩大,工业硅产能集中度有望得到进一步提高。随着落后产能的淘汰和产业结构的调整,中国大型工业硅生产企业几乎都有进一步扩大生产规模的趋势。随着国家环保政策的不断加强,小型电炉将逐步淘汰出局,各地引企入园,工业硅产业集中度将进一步得到提高。
(3)行业技术进步和创新助推工业硅电炉向大型化、自动化和余热综合利用方面发展。为进一步挖掘节能减排潜力,降低工业硅能耗,提高劳动生产率,提升企业竞争力,未来有实力的大型工业硅企业将电炉大型化和配套余热利用发电设施作为企业发展壮大的必选项。
(4)重视产业链建设。工业硅企业将积极与电力企业合作,或煤电冶一体化、水电硅一体化,循环经济产业链不断深化,努力建设互利共赢的利益共同体,并向下游有机硅、多晶硅发展。
我国依托资源能源优势,占据全球工业硅生产总量的70%,但依然处于粗放式发展阶段,行业发展主要依赖于资源能源的大量消耗和国内外市场的需求增长。工业硅生产企业应控制重复建设、控制行业总量、提升装备水平、调整产品结构、降低排放消耗,实现集约低碳、绿色、可持续发展,真正把我国建设成为硅材料生产、研发、应用和贸易中心。
为充分反映21世纪现代中国工业硅生产与管理的特色,《工业硅生产实用技术手册》应运而生。本书全面介绍了硅及工业硅的基本性质、用途、标准以及工业硅行业的现状及发展趋势;详细阐述了工业硅生产的基本原理、原料、设备、操作、精炼、设计及辅助设备;介绍了工业硅生产的环保与节能技术,包括除尘及脱硫脱硝、烟气余热利用、副产品(微硅粉)的利用;介绍了工业硅生产的劳动、卫生、安全、清洁生产及质量检验、工厂设计、技术经济分析等。
#工业硅大会来了#硅在地球上广泛存在,占地壳总质量的1/4以上。硅作为材料领域的重要产业,是我国电子材料和高新技术材料发展的基础,因此被称为“工业味精”、“半导体之王”、“光伏产业的火车头”,可以说没有硅就没有今天的高科技产业。工业硅又称金属硅、结晶硅,是硅铝合金、有机硅、多晶硅、单晶硅、光伏产业上游最基础的原材料,其应用已经渗透到国家的经济建设、国防军工,以及日用民生、新能源、电子通讯等各个行业中,是现代工业尤其是高科技产业必不可少的原材料。
从硅石到工业硅,这其貌不扬的石头究竟经历了怎样的蜕变,才浴火重生为重要的工业宝藏呢?
工业硅生产的三大原料:
·优质硅石矿;
·碳质还原剂——木炭、精煤或石油焦等;
·疏松剂——木片、木块、玉米芯、松子球、椰子壳等。
工业硅生产的反应器——矿热炉。
工业硅生产的过程——电热化学反应过程。
具体来说,工业硅的生产是将硅石矿、还原剂、疏松剂等炉料,由原料处理系统送到电炉车间的合格料堆场(库)。根据生产要求,按照确定的炉料配比,通过配料站将称量准确的炉料由输送设施送达电炉车间炉顶料仓(或操作平台的贮料仓),根据炉况将炉料通过加料管(或炉口加料车)加入炉膛内。炉口操作人员适时进行透气、捣炉、沉料、加料、推料等操作,使电炉内炉料具有良好的透气性、合适的熔池电阻及足够高的炉膛温度,以保持炉况顺行和电炉的生产正常。工业硅生产过程是连续的,出炉是间断的(国外大型炉生产出炉也有连续的),熔硅进入硅水包进行精炼,降低工业硅中铝、钙等杂质,工业硅熔体的成分进一步得到纯化,经扒渣后,再注入锭模中铸成锭块,硅锭冷却脱模后进行破碎、取样、化验、分级、包装、称量、入库。
自2000年以来,随着科技和生产的快速发展,工业硅的需求量高速增长。我国工业硅的出口量逐年增加,不断刷新纪录。由于我国南方水电资源丰富,前些年南方是工业硅主产地。而近年来,随着新疆大电炉时代的兴起,新建企业的增多,工业硅主产地转变为新疆、云南、四川、福建、青海、甘肃等地。截至2019年,我国工业硅年产能为482万吨,年产量为220万吨。新疆为我国工业硅产量第一的省份,2019年产量达97万吨,云南、四川产量位列第二和第三,三省(区)总产量达到170万吨。
我国发展工业硅行业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所有原材料不需要进口。我国锰矿、铬矿、镍矿主要依靠进口,没有任何优势,但对硅系行业而言,所需原材料硅石、煤炭等国内储量丰富,完全能够满足生产所需。
·工艺路线成熟,技术经济指标先进。我国工业硅行业是伴随工业发展起来的,装备水平有了较大的提升,配套设施更加完善,在节能降耗、烟气污染综合治理、烟气余热利用、降低综合能耗方面迈上了新台阶,工艺技术趋于成熟,技术经济指标达到先进水平。
·与有渣法品种相比,对环境污染相对较小。工业硅生产采用电炉法冶炼,属于无渣法生产,对环境污染相对较小。
昨日工业硅震荡偏弱,主力08合约震荡下行,收盘价17075元/吨(-100元/吨;-0.58%),持仓量增仓1257手至51650手。现货参考价格17715元/吨(+0元/吨),成交仍相对低迷,港口库存压力下,低价现货频现。在社会库存较为充足的情况下,下游补货并不急切,观望意愿加强。短期现货上行动力不足。
基本面方面:
目前市场焦点的云南限电影响不大,当地停炉数在4-6台左右,前期电价高企下当地企业本身停炉操作偏多,中旬后新增减产预期或来自当地线路检修安排。叠加西北地区开工水平持续攀升,综合产量不减反增,供大于需和高水位库存压力进一步凸显。
上周工业硅产量63980吨,环比+0吨(+0%);总库存226710吨,环比+1700吨(+0.76%),整体小幅累库;行业成本新疆地区16200元/吨,四川地区18582元/吨;综合毛利新疆地区2220元/吨,四川地区-191元/吨;综合来看行业处于库存偏高利润偏低状态。
当前有机硅市场复苏不佳、存在旺季不旺的迹象,利多因素匮乏,市场询多购少的局面内硅价大涨无力、或延续弱稳运行。而短期厂家小幅累库,而考虑到价格临近四川等地成本线,短期下方空间有限。
对于后市,个人并不认为当前工业硅价格是一个趋势性下跌的走势。主要在于:
1、我们看到了与房建相关的螺纹钢产量以及表需的显著回升;
2、云南、四川生产的高成本以及已经回落至中性甚至偏下水平的工业硅平均利润将限制现货价格的下行空间;
3、当前云南的低降水、低水位可能带来二季度水电压力不断累积。因此,我反而更期待二季度工业硅存在的一轮上涨机会。
盘面走势上,工业硅盘面价格依旧盘整在年后的下行趋势线以下,尚未形成摆脱,若我们期待的上涨发生,其主要的落脚点预计在于云南地区可能存在水电紧张以及与之相关联的该地区高耗能产业的受限。交易方面,短期我们认为当前并未到上手的位置,暂以观望为主,等待价格完成再次探底并盘整的过程。
操作上,短期仍以弱势震荡看待,盘面在16900元/吨附近存在一定支撑。中期建议等待价格继续向下做回调,而后走出盘整形态后再尝试向上做多,这个时间个人预期在3月中下旬至4月附近。
以上仅代表个人观点,仅供参考,不作为投资建议/买卖方向。
#工业硅大会来了# 2022年四季度以后,工业硅开启缓慢下跌趋势。自2022年10月中旬开始,上海地区工业硅553标准块由21300元/吨下跌至年底18000元/吨。本轮下跌核心原因在于需求的走弱。据统计,2022年11月、2022年12月月度产量环比分别降低3.4%、2.26%,而工业硅行业库存则由2022年10月底的19.54万吨增加至年底的22.14万吨。工业硅表观需求量持续走低。笔者认为,随着2023年宏观经济向好,终端消费提升,工业硅需求端有望持续修复。
从工业硅下游产品来看,工业硅下游涉及硅油、硅橡胶、硅树脂、硅烷耦合剂、气相白炭黑等。从终端消费来看,有机硅终端涉及房地产、纺织业、电力电子、光伏、出口等。本文主要从有机硅终端消费分析有机硅需求。
按照房屋新开工与竣工面积之间领先三年的关系来看,2023年应该成为房屋竣工的大年。随着2022下半年各地保交楼政策的实施、地产十六条发布,房地产企业资金问题将进一步缓解。2023年房地产竣工面积同比或有不小的提升。从季节性预测,2023下半年将明显好于上半年。房地产对于有机硅的需求在2023年将逐渐修复,但上半年修复力度将明显弱于下半年。市场瞬息万变,以上观点仅供参考,不做为买卖依据,盈亏自负。
现货市场:昨日金属硅市场延续弱稳状态,合盛近日低价出货,但下游接单情况不甚理想。目前不通氧553市场成交参考均价17200元/吨,441市场成交参考均价17900元/吨。多晶硅致密料昨日市场主流价在185元/千克左右,涨20元/千克。昨日国内工业硅DMC市场价格区间横盘,国内市场主流报价参考至16800-17500元/吨(净水含税),价格稳中上涨。铝合金锭市场继续持稳。
重要资讯:据铁合金在线统计,昨日各地仓库库存为:昆明仓库62000余吨,黄埔港仓库42000余吨,仓库在32000吨左右。工厂库存处于增加状态,各地区公共仓库存量变化不明显,黄埔及天津仓库处于满仓状态。
银河期货分析认为,目前西南地区开炉率显著低于西北,云南火电价格据市场消息或将上涨2分/度左右,成本端持续承压,西南地区硅厂开工率将进一步下降,现货价格有所支撑,然西北地区因年前满负荷生产累库严重,现阶段下游大量积极消化较为困难,短期内盘面仍将继续震荡。
国投安信期货表示,工业硅盘面继续加仓、博弈加剧。现货方面,低品位硅价继续下跌,库存水平较高。下游临近传统旺季,地产需求改善,工业硅市场询单量增加,DMC价格上涨,同时多晶硅价继续反弹,向上突破220元/千克。国内新订单、业务活动预期指数明显上升,现实向预期靠拢,等待终端进一步复苏,盘面注意17500元重要支撑位。市场瞬息万变,以上观点仅供参考,不做为买卖依据,盈亏自负。
据中信期货研究工业硅研究员郑非凡测算,假设此次限电持续到2023年6月,云南工业硅企业因为限电而全部瞬时降负荷20%,按照35%的开工率计算,在枯水期限电不加剧的背景下,2022年12月—2023年6月,云南工业硅月均产量将显著低于2022年上半年水平。另一种情况是,如果云南工业硅企业不被限电,或受电网协调较困难的原因而减产影响较小。那么,在高利润水平下,云南当地工业硅生产将长时间维持偏高水平,即工业硅价格中枢上移后,云南地区工业硅生产的季节性不那么明显。
“当然,就2022年年底德宏州被要求限电来看,这种情况出现的可能性较小。即便如此,枯水期的工业硅月产量中枢也会明显上移。”郑非凡告诉记者,目前工业硅定价尚未计入云南限电的预期,如果云南落实工业硅生产企业限电,将对全国工业硅供应产生一定影响。因此,投资者需要考虑限电程度是否会如预期般严厉,以及旺季来临后终端的需求恢复情况。当前,多晶硅需求维持高景气度,利润即将转正,工业硅需求将得到一定提升。如果工业硅供应产生冲击,将对价格形成显著拉动。
值得关注的是,随着政策指引进一步合理化,工业硅从高耗能产业被重新定义为高载能行业,叠加下游需求带动,工业硅产业有望再次迎来增长期。据相关机构测算,2023年工业硅将有150万吨/年的新增产能投放。从地理角度来看,大多集中在西北地区;从时间角度看,下半年投产项目居多。市场瞬息万变,以上观点仅供参考,不做为买卖依据,盈亏自负。
作为工业硅冶炼中占比最大的电力资源,电费在工业硅生产成本中的占比约40%。如果限电真持续到2023年6月,是否会给工业硅企业的夏季生产带来影响?
相关数据显示,截至2月3日,新疆、云南、四川的工业硅生产成本分别为16066.7元/吨、17769.81元/吨、18550元/吨。目前,仅新疆地区的工业硅还有1000元/吨左右的毛利,四川、云南等地区因为处在枯水期,电价成本过高濒临盈亏边缘。总体而言,工业硅毛利同比下滑明显,预计2月金属硅价格继续趋稳,在丰水期到来后,企业利润将有所修复。
“限电可能跟整个云南新增产的电解铝、多晶硅等这类高耗能企业有关,此前出现枯水期限电行为较少。”浙商期货能源项目部部长陆诗元认为,现在限电可能会导致电解铝企业原本在夏季的正常检修移到现在来做,从而导致夏季整体用电需求更高。如果今年夏季云南出现像去年四川那样水位不高的情况,届时电解铝和工业硅企业、居民以及其他高耗能企业同时抢电的概率较大,进而影响工业硅企业的开工。“目前,大部分硅企都没有接到限电通知,政府似乎也没有对工业硅企业进行限电的打算。可以肯定,短期暂时不会对工业硅企业造成影响。至于后期影响有多大,暂时无法测算。”市场瞬息万变,以上观点仅供参考,不做为买卖依据,盈亏自负。
“目前并没有收到限电的消息,但是限电可能成为一个长期动作。”董秘龚吉平告诉记者,云南省工业硅企业分布具有“小而多,多而散”的特点,并且设备老旧落后,大多以小水电为主,加之目前是枯水期,云南限电政策对工业硅生产影响有限。不过,2021年9月执行的能耗双控政策的影响料持续到2023年6月。
广州期货工业硅及也分析说,因进入枯水期,云南当地很多工业硅企业开始陆续停炉检修,为保障丰水期的生产做准备,限电政策不会对当地工业硅企业生产造成太大影响。
云南水电资源丰富,叠加硅矿石资源丰富,具有较大的成本优势,是国内工业硅第二大生产省。据统计,2021年云南工业硅产能达111.7万吨,约占全国总产能的22.40%,仅次于新疆。不过,云南地区的工业硅生产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2018—2022年,云南工业硅开工率在每年11月至次年5月都处于低位,省内民营工业硅厂枯水期基本停产或组织弹性生产,产能输出率不足10%,全年集中生产周期只有6—8个月,开机率整体偏低,产能发挥不足;全年生产开工率在43%左右,与新疆相比,全年开工率相差约20个百分点。
从2021年12月至2022年6月云南德宏州被要求限电来看,限电对当地工业硅产量影响确实不大。据记者了解,云南省发改委曾于2021年9月11日印发《坚决做好能耗双控有关工作的通知》。其中,要求工业硅企业9—12月的月均产量不高于8月产量的10%(即消减90%产量)。据相关机构测算,当时只有盈江县的炼厂停产,盈江县工业硅产能约21万吨,影响单月产量1.75万吨,若将限电影响产量加至实际产量中,云南地区2022年上半年实际产能达到的月均产量5.75万吨,同往年7—8月的月均产量6.6万吨相比仅相差0.85万吨,其中还包含检修损失产量和枯水期实际的电力影响。市场瞬息万变,以上观点仅供参考,不做为买卖依据,盈亏自负。
当前国内市场受出口不景气、终端汽车行业疲软拖累铝合金消费等影响,订单量并不理想,以刚需补库为主,且在成本支撑下大厂报价较为稳定,几乎无看涨情绪,导致贸易商补库并不积极,并存在部分贸易商低价出货现象。
下游需求方面,截至1月,我国工业硅产量约为10.28万吨,环比增4.58%,同比大增1.04倍,下游市场恢复叠加硅片价格上涨,多晶硅企业生产积极性提升,预计2月产量仍将小幅增加至10.5万吨附近,对应工业硅需求为13.125万吨;1月我国DMC产量为16.39万吨,同比增25.69%,环比增5.95%,年后迎来传统旺季,企业开工率持续上行至接近80%,预计2月产量将环比增5%,至17.2万吨,对应工业硅需求为9.94万吨;目前铝合金企业基本恢复正常生产,预计随着3—4月传统消费旺季的到来,订单提前好转导致开工率有所回暖,2月产量或为110万吨,对应工业硅需求为7.7万吨。截至2月24日,国内工业硅社会库存为12.3万吨,环比减少0.3万吨,较1月初下降0.2万吨,同比累库3.6万吨。当前库存量持续3周减少,分地区来看,成交较为活跃,出库主要流向周边下游;黄埔港进出库基本持平;昆明地区受低开工限制入库较少。由于西南地区目前仍处于缺水状态,高电价或抑制硅企开工,而下游生产逐步恢复,阶段性去库维持。
当前云南、四川地区成本处于高位,下方支撑也较为坚固。云南、四川减产量或能小幅抵充新疆与内蒙古地区新增投产的释放,产量整体表现为小幅增加,而3月需求端持续向好将给予硅价偏强振荡的动力,传统旺季合理估值在17800元/吨之上。市场瞬息万变,以上观点仅供参考,不做为买卖依据,盈亏自负。
传统旺季合理估值在17800元/吨之上
当前云南、四川地区工业硅成本处于高位,下方支撑也较为坚固。而3月需求端持续向好预期将给予硅价偏强振荡的动力,传统旺季合理估值在17800元/吨之上。
今年以来,工业硅期货合约价格先跌后涨,整体在17200—18700元/吨区间平稳运行,供需双增之下难出单边行情。现货方面,华东地区不通氧553#价格稳定在17100元/吨,限电与高成本预期下硅厂及贸易商惜售情绪严重。由于最近的合约交割日在8月,当前基本面情况对盘面价格影响较为有限,交易逻辑以预期为主,但需求恢复预期还有待验证。
供应端增减不一
根据数据,1月我国工业硅产量为27.38万吨,环比减少8.97%,同比增10.44%,三大主产区增减不一。细分来看,1月第一大主产区新疆地区的产量为13.96万吨,同比增18.12%,环比增6.40%,开工率维持高位,新投产能贡献主要增量;第二大主产区云南地区的产量为4.70万吨,环比降20.32%,同比降3.23%,云南限电暂未对工业硅生产造成实际干扰,但在水电短缺大环境下开工率显著下滑;第三大主产区四川地区的产量1.84万吨,环比降34.9%,同比降18.77%,当前处于枯水期,电力成本较高,区域内硅企多处于停产检修状态,开工率维持22.4%的低位。
当前新疆地区平均电价为0.32元/千瓦时,而南方主产区受枯水期影响,电价普遍高于0.5元/千瓦时,对应工业硅生产成本线高于17500元/吨,对比当前盘面数据,云南、四川等地正面临着成本倒挂的危机,生产接近亏损叠加对后市情绪并不乐观,企业减产意愿提升。预计2月份云南、四川地区开工率维稳的可能性更大,新疆地区产量将进一步提升,全国供应表现为北强南弱,预计2月份工业硅产量将小幅增加至28.3万吨。市场瞬息万变,以上观点仅供参考,不做为买卖依据,盈亏自负。
任何在本网站刊载的信息包括但不限于资讯、评论、预测、图表、指标、信号、期货知识等只作为参考,您须自主做出投资决定,并对该决定负责。本网站所含数据未必实时、准确,所以价格可能并不准确且
可能与实际市场价格行情存在差异,该价格仅为指示性价格反映行情走势,不宜为交易目的使用。投资者依据本网站提供的信息、资料及图表等信息进行交易行为所造成的损失与本网站无关。
支付成功
支付成功
支付成功
支付成功
支付金额¥12.5元
确认使用收益支付
绑定推荐人邀请码并完成邀请任务,推荐人获得邀请奖励
关注推荐用户
您将收获更实时、有价值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