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体来看,近年来,商业银行普遍面临着净息差逐步收窄、与居民存款整体增速高企的境遇。
据一位不愿署名的国有大行资深业内分析人士对《中国基金报》记者坦言称,从当前不少银行颇为积极的调降存款利率来看,也表面了当前银行业面临的息差下降压力较大的现状,故寄希望于通过降低负债成本有来助于稳定息差,而银行负债中存款是最主要的来源。
从当前国有大行净息差来看,数据显示,在2022年度,仅净息差微增0.01个百分点,其余五家大行净息差均下行,下降幅度在0.08%-0.22%之间。
同时,今年1月“超额储蓄”现象也引发市场关注。央行2月10日发布的数据显示,1月份,人民币存款增加6.87万亿元,同比多增3.05万亿元,创下了单月存款增加的新高。
“2022年以来,行业内出现了明显的存款定期化现象,抬高了银行负债成本,调降存款利率能够有效缓解银行息差收窄趋势,确保盈利能力和资本补充能力的相对稳定。”薛洪言称。
值得一提的是,据《中国基金报》记者对多家银行发现,当前尽管不少银行虽然没有对个人存款利率给予调降,但在负债端却已经即将“出手”压降成本。
一位网点从业人员对记者透露称,“近期,虽然4月份的大额存单额度还并未公布,但行里已经接到消息,备受热销的大额存单的利率将会进行下调。”
市场瞬息万变,以上观点仅供参考,不做为买卖依据,盈亏自负。
截至4月6日当周,15公斤仔猪价格为639元/头。一季度仔猪价格整体上行,且较往年上涨时间提前。主要原因为:第一,部分省份受冬季天气寒冷影响,保温措施较差,仔猪流行性腹泻疾病增加,一定程度上导致仔猪成活率降低。第二,集团养殖总规划是产能扩张,自身母猪产能不足,需外采仔猪。数据显示,2022年15家上市企业共出栏1.2亿头生猪,2023计划出栏1.8亿头,年增长率50%。第三,冬季猪病发生较多,部分猪源被迫提前出栏,透支了后市可出栏猪源,而且养殖户大多看好后期行情,补栏意愿增强。第四,春节后猪价已跌至相对低位,生猪养殖行业彼时对下半年的猪价行情预期较为乐观,叠加季节性补栏旺季影响,供应方挺价意愿较强。
受毛猪价格走跌影响,3月下旬以来,仔猪报价窄幅下行,采购方从2月的提前采购仔猪转为观望,实际成交情况相对疲软,当前仔猪市场多有价无市,但受仔猪补栏季节性以及市场对三季度的猪价预期向好影响,仔猪市场情绪支撑较强。
今年春节过后,生猪出栏体重总体呈上行走势。截至4月6日当周,全国平均周度出栏体重为122.78公斤/头,其中,90公斤以下小体重猪出栏占比为6.26%,连续6周下滑,累计下降1.58个百分点;150公斤以上大体重猪出栏占比6.16%,连续6周增加,累计增加0.69个百分点。
随着市场需求好转,玻璃现货价格开始止跌反弹。近一个月来,各地玻璃现货价格普遍上涨,交割品价格累计涨幅在40—180元/吨不等,基准交割地之一的湖北地区价格探至1750—1850元/吨。
据申万期货能源化工高级董超介绍,4月至今,按照现货价格测算,河北地区玻璃生产企业的现货价格上涨了5%—10%不等。伴随着供需好转,玻璃现货库存出现明显消化。据统计,今年玻璃库存的最高点出现在3月,为7102万重箱。在随后的一个月内,玻璃库存消化至5346万重箱,降幅为24.7%。
“3月下旬至今,玻璃生产企业看到了持续6周的产销好转和库存下降,主要产地及主要调出地河北、湖北库存均降至历史同期偏低水平。其中,湖北生产企业原片库存连续3周处于近十多年来同期新低水平。”方正中期期货分析师魏朝明告诉期货日报记者,在库存下降的前几个周,市场倾向于认为在深加工企业资金状况和订单状况没有好转的背景下,生产企业库存下降是下游贸易商和深加工企业集中备货导致的。然而,近期数据显示,贸易商及下游深加工企业库存水平相对合理,玻璃原片流通顺畅,行业维持良性运转态势。伴随着基本面好转,玻璃市场产业企业的信心开始明显恢复。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玻璃产业链是一个周期性较强的行业。其中,玻璃期货和现货在2021年三季度价格见顶后进入调整周期。
“如果说上一个玻璃牛市是伴随着地产的景气周期,那么价格见顶之后至今的一年半,玻璃产业更多是再次进入了调整周期。”董超认为,在这一周期中,2021年三季度至2022年一季度,玻璃行业先是经历去利润的过程,即加工利润从最高1300元/吨下降至-300元/吨,而后在2022年二季度至四季度又进入去供给阶段。
据了解,2022年,玻璃在产线从最高263条下降至年末239条,玻璃日融量更是从17.57万吨下降至16万吨,整体供给在一年内下降了10%。“在此期间,玻璃产业企业也承受了明显压力,尤其是2022年三季度至四季度,由于经受了长期的负利润,实体企业的检修明显增加,背后反映的也是经营情况承受压力的现状。”市场瞬息万变,以上观点仅供参考,不做为买卖依据,盈亏自负。
监测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平均植棉收益为-565元/亩(不含补贴),同比降幅142%,主要原因是籽棉价格明显低于去年。新疆棉花补贴发放前,棉农普遍亏损。即使补贴后,仍有部分农户处于盈亏平衡点附近,而去年机采棉、手摘棉的植棉收益均在1200元/亩(含补贴)以上。植棉收益下降影响棉农种植积极性,种植意向降低,从而将导致2023年棉花种植面积下降。
国外产区也存在棉花播种面积下降的可能。根据美国农业部(USDA)报告的最新数据,美棉种植面积或将下降18%左右。
综合来看,2023年种植面积下降,4月份在供应端的预期上利多棉花价格。5月份棉花进入出苗期,新疆多低温、大风天气,或将导致补种增多,进一步增加减产预期,利多二季度棉花市场。
需求内强外弱延续,对市场支撑减弱
二季度棉花需求或延续内强外弱走势,对棉花支撑减弱。具体来看:2023年1-2月份,7067亿元,同比增长3.5%。1-2月份,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商品零售额为2549亿元,同比增长5.4%。二季度中国经济增速预期增长,纺服内需有望继续温和上涨,对应的棉花消费量有望增长,业者对国内需求预期仍偏谨慎乐观。棉纺企业利润尚可,开工负荷有望维持高位,棉花消费量有望保持一季度较高水平,棉花采购将维持按单采购或逢低采购策略。
外贸方面,2023年1-2月,中国累计出口408.4亿美元,下降18.5%,其中纺织品出口191.6亿美元,下降22.4%,服装出口216.8亿美元,下降14.7%。未来美国及全球宏观经济面临下行压力较大,并将抑制中国纺织品服装出口,后期密切关注国外宏观经济走势。市场瞬息万变,以上观点仅供参考,不做为买卖依据,盈亏自负。
近期棕榈油走势较强,但结合未来的供需格局来看,国内高库存且进口倒挂较深,后续的买船较少。印度基于当前的库存,斋月过后进口的动力趋弱。欧盟当前菜油的供应都存压力,更不可能修复棕榈油的进口。”陈界正说,国际FOB豆棕价差已经缩到0附近,POGO价差也已经走到了200美元/吨以上,随着后续产区的产量季节性的恢复,预计棕榈油的库存将会不断累积,整体的压力将会不断体现,外加4月份巴西大豆不断出港,国际豆油供应将不断提升,菜油近端宽松的格局仍未改,4—6月棕榈油的驱动整体偏空,产区的报价也已经呈现出逐月贴水的状态。预计未来棕榈油呈现振荡偏空走势。另外,豆油供应紧张预计逐步缓解,盘面以及基差预计仍有走低的空间。菜油近端供应仍偏宽松,整体走势将随油脂趋势变动。
“虽然有印尼消息带来的短期刺激,但对包括棕榈油在内的油脂后市并不太乐观,这不仅来自产地棕榈油后期较强的累库倾向,也来自宏观风险的潜在压制依然存在。在美联储不顾金融稳定性及经济增长持续加息、偏差的生柴利润难以带来需求亮点、后期油脂供应边际改善倾向较强的背景下,短期利好消息刺激上涨后,油脂价格后市重新下行的压力依然较大。”石丽红说。
记者发现,豆油方面,豆棕现货价差近期持续回落,但仍处于历史高位,截至4月11日,张家港地区豆棕现货价差1060元/吨。
“棕榈油替代优势依然存在,加上巴西大豆集中到港供应增加,短期豆油预计维持弱势运行。菜籽油则受累于国内本季菜籽即将收获上市影响,本周关注10日均线附近表现,若失守10日均线则有再度下探前低寻求支持的需求。”贾晖说。市场瞬息万变,以上观点仅供参考,不做为买卖依据,盈亏自负。
对于贵金属市场而言,考虑到贵金属的天然避险属性,海外流动性风险的“危”恰恰是贵金属市场的“机”。而且就贵金属而言,海外货币政策正处于流动性紧缩放缓阶段,贵金属价格内生韧性本来就十分强劲。而在海外各类风险事件频发的大背景下,美联储政策贸然向紧缩转变的可能性相对较小,风险危机之下市场普遍预期美联储降息会更加靠前。此外,地缘政治冲突也是关键的潜在风险。地缘环境很可能在未来5年左右仍保持紧张态势,也有助于贵金属的价值建立。
特别值得关注的是美元霸权体系在当前节点也出现裂痕。美联储常年利用美元全球货币地位,也就是所谓的“美元霸权”向外转嫁通胀,收割非美经济体。因此,人民币国际化是顺应时代发展的大趋势。仅今年以来,多个国家加大了在双边贸易结算中对人民币的使用。伊拉克央行2月22日表示,伊拉克将允许与中国的贸易直接以人民币结算,而此前双方一直都是以美元结算。3月28日,中国首单以人民币结算的进口自阿联酋的液化(LNG)采购交易达成,涉及成交量约6.5万吨。3月29日,巴西政府表示,巴西与中国达成协议,不再使用美元作为中间货币,而是以本币进行贸易。目前巴西、伊拉克、印度等多达30个国家已经开始在一些能源交易中使用人民币结算。随着人民币国际化的脚步加快,美元全球货币地位继续走弱将是大趋势,作为天然货币的黄金货币属性也会为价格提供较强支撑。
综合来看,当前节点下贵金属很可能已经进入到一轮新周期的开始阶段。在这个阶段中,通胀可能卷土重来,海外高利率环境对经济的冲击稳步显现,欧美经济衰退确定性高,流动性危机、地缘政治冲突逐步靠近,且美元的货币地位有所削弱。这样的大背景下,贵金属很可能迎来跨年度级别的偏多行情。而对于白银品种而言,除了贵金属属性的加成,白银的投机属性以及商品属性有望为其提供更高的弹性,白银或是风险偏好较高的投资者更佳的选择。市场瞬息万变,以上观点仅供参考,不做为买卖依据,盈亏自负。
目前来看,纯碱趋势偏弱的核心因素在于下半年产能扩张压力较大,中下游缺乏囤货需求导致负反馈。
据期货分析师袁然介绍,盘面跌价导致社会库存陆续流出,玻璃厂家原料库存有所增加。6月之前进口货源预计到港12万吨左右,玻璃企业原料库存得到补充,纯碱备货意愿进一步收缩。同时,一期一线150万吨预计6月出产品,9月之前或完成一期500万吨产能落地,金山200万吨联碱装置预计9月投产,或导致玻璃企业采购节奏进一步放缓。
同样,在申万期货高级分析师陆甲明看来,从中期来看,今年纯碱最重要的供给变化在于新产能的投产。其中博源天然碱因其产能较大,同时天然碱成本也较低,成为市场焦点。
“据目前公开消息,博源天然碱装置预计6月开始试车,预计下半年产量逐步释放,对于2305合约而言,供给影响比较有限。不过,对于2309合约而言,就会形成一定的供给压力,这也是目前2309合约大幅贴水2309合约的一个主要因素。”陆甲明表示,不过,新装置投产都会有一个逐步提升产能的过程,同时纯碱本来就有夏季检修的供给端对冲因素存在,对于2309合约实际供需偏宽的程度,市场仍待一定的观察。
在周小燕看来,随着投产的兑现,中长期纯碱将转为宽松格局,期价下跌趋势难改。但目前盘面大贴水,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把握盘面深度贴水和预期不断调整的转换。传统旺季检修是否会如期来临,以及对投产节奏的把握,都会影响短期盘面的波动。
同时,市场需要关注的是,“远水”变成“近水”之前,下游或主动或被动维持原料偏低库存,能否经受住供应端季节性及计划外检修减量及需求端趋势性上扬的考验。在魏朝明看来,后期纯碱价格波动难免,供需双方仍需理性看待价格走势,根据情况把握合适套保机会。
“当前纯碱期现市场情绪均偏弱。”张凌璐表示,期货盘面的弱势在于对未来供需格局转弱的预期,现货市场的弱势则在于中下游缺失囤货和投机需求以及轻碱下游需求的弱化。但市场缺乏有效的增量驱动,故盘面的持续性下跌行情或难长期维持。此外,近期玻璃价格及产销持续好转,提振纯碱市场情绪,不排除后半周纯碱期价有修复性反弹行情出现的可能。市场瞬息万变,以上观点仅供参考,不做为买卖依据,盈亏自负。
国家统计局城市司首席统计师董莉娟11日解读2023年3月份CPI数据称,3月份,生产生活持续恢复,消费市场供应充足。包括鸡蛋等食品价格较为稳定,涨跌幅在-0.1%—0.4%之间。
但“蛋荒”从去年冬天开始,在美日等多国持续发展,出现这一问题的最大原因是禽。当前的禽疫情被称为美国、英国和欧洲其他多个国家有史以来最严重的一次,疫情已经袭击37个欧洲国家,并影响了加拿大和美国。
日本3月份的鸡蛋批发均价已涨到每公斤343日元(约合人民币18元),创下1993年来最高纪录。日本共同社引述日本农林水产省的信息称,刚过去的3月,日本禽仍在蔓延,导致自去年10月底以来被扑杀的蛋鸡达1701万只,整个日本的蛋鸡减少一成左右。连锁便利店7-11开始用蔬菜代替金枪鱼三明治中的鸡蛋,连锁乌龙面店丸龟制面据称已宣布无蛋可卖。
欧美多国面临同样困境。美国农业部的数据显示,截至3月14日的一年间,美国4300万只蛋鸡因禽流感被扑杀。供应减少,使得美国鸡蛋价格一路飞奔,一打鸡蛋3月价格比去年同期高55%。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报道称,美国国内鸡蛋价格走高,一些消费者从墨西哥走私鸡蛋。欧盟也未能幸免,整个地区已经扑杀了接近5000万只家禽。
韩国也遭遇因禽流感造成的“蛋荒”。韩国从去年10月到今年3月,因禽流感疫情共扑杀蛋鸡632万只。根据韩国农林畜产食品部2日发布的消息,3月份鸡蛋价格比去年同期增长6%。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副研究员朱宁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自去年10月伴随着禽流感疫情的发生,全球“蛋荒”出现苗头。起初由于扑杀蛋鸡数量不多,情况不明显,但进入2023年后全球“蛋荒”逐渐凸显。朱宁认为,禽流感是导致全球“蛋荒”发生的直接原因,欧美相继暴发禽流感疫情,并扩散至日本等亚洲国家,大量涉疫蛋鸡被扑杀,导致鸡蛋供给短缺。
荷兰合作动物蛋白高级Nan-Dirk Mulder在世界蛋品协会官网发布的观点称,除禽流感外,俄乌冲突也是重要原因。俄罗斯和乌克兰是谷物重要生产基地,俄乌冲突导致饲料价格大涨。同时两国还是全球重要的鸡蛋贸易国家,这进一步催化了全球蛋价上涨和鸡蛋供应不足。市场瞬息万变,以上观点仅供参考,不做为买卖依据,盈亏自负。
29日上午,稳定大豆生产座谈会在哈尔滨召开。会前,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许勤,省委副书记、省长梁惠玲会见中央农办主任、农业农村部部长唐仁健一行。唐仁健主持座谈会,梁惠玲出席并讲话。
农业农村部副部长张兴旺、副省长王秋实参加会见并出席座谈会,省政协副主席张亚中出席座谈会。
许勤代表省委省政府对唐仁健一行表示欢迎,对农业农村部长期以来给予黑龙江“三农”工作的有力支持表示感谢。他说,黑龙江正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实党的二十大和全国两会精神,对标中央农村工作会议部署,聚焦服务农业强国建设,大力实施粮食产能提升行动、大食物观实践行动、现代农业振兴行动、乡村建设行动、农民共富行动,全面推进“三农”工作高质量发展。黑龙江坚决当好维护国家粮食安全“压舱石”,坚决扛起大豆稳产保供政治责任,深入实施大豆产能提升工程,确保完成全年大豆生产任务。希望农业农村部一如既往关心龙江振兴发展,在实施千万吨粮食增产计划、黑土地保护、建设佳木斯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培育壮大智能农机产业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助力龙江当好农业现代化建设排头兵、率先建设农业强省。
唐仁健指出,黑龙江省委省政府对大豆生产高度重视,目前意向种植面积基本稳定,要持续紧盯抓好落实。打好政策组合拳,努力提高大豆种植收益,充分调动农民种豆积极性。加快研发推广高产高油大豆品种,建立行政部门包保和技术专家对口联系的工作机制,包村联户推介适用品种技术,发挥好农垦系统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作用,大范围开展社会化服务,全面提高技术覆盖率和到位率。强化产加销衔接,发挥好中储粮等央企作用帮助农民销售大豆,引导优势大豆加工企业到产地布局,提升加工能力。
梁惠玲表示,我们要全面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牢记“国之大者”,强化责任担当,坚决完成大豆稳产保供任务,严格落实责任挖潜力,强化政策扶持稳面积,坚持综合施策提单产,延长产业链蓄动能,推动良田、良种、良机、良法相结合发展适度规模种植,确保种得上、产得出、供得好。锚定农业强国建设目标,全力抓好“三农”重点工作,坚持多种粮、种好粮,大力发展科技农业、绿色农业、质量农业、品牌农业,全面推进。全力抓好备耕生产,推进粮食和大豆油料生产任务落实,加快备耕进度,提高备耕质量,为全年粮食丰产丰收打下坚实基础。市场瞬息万变,以上观点仅供参考,不做为买卖依据,盈亏自负。
黄金是全球最重要的储备资产之一,在金融危机、地缘冲突、全球公共卫生事件爆发时,各类资本加速配置黄金以抵抗通货膨胀和避险保值。
从历史数据看,黄金作为无息资产,价格走势通常与美元指数以及10年期美债收益率有明显的负相关性。在历史重大事件节点,市场恐慌指数飙升时,黄金均能发挥避险功能。
1971年~1980年间,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后,美元不再和黄金挂钩,美元指数经历了一段下行周期,而黄金迎来第一轮大牛市。2000年互联网泡沫破碎,美联储在2000年末开启长达2年多的降息周期,黄金进入第二轮大牛市。
2018年~2022年,在美联储降息、新冠疫情、俄乌地缘冲突等多事件影响下,黄金价格持续上行。
近期,在美国硅谷银行、欧洲瑞士银行相继爆发危机,美联储加息预期降温之下,美元再次走弱,黄金价格提振。从历史经验来看,从加息结束到降息周期内,黄金均是优势资产。市场瞬息万变,以上观点仅供参考,不做为买卖依据,盈亏自负。
任何在本网站刊载的信息包括但不限于资讯、评论、预测、图表、指标、信号、期货知识等只作为参考,您须自主做出投资决定,并对该决定负责。本网站所含数据未必实时、准确,所以价格可能并不准确且
可能与实际市场价格行情存在差异,该价格仅为指示性价格反映行情走势,不宜为交易目的使用。投资者依据本网站提供的信息、资料及图表等信息进行交易行为所造成的损失与本网站无关。
支付成功
支付成功
支付成功
支付成功
支付金额¥12.5元
确认使用收益支付
绑定推荐人邀请码并完成邀请任务,推荐人获得邀请奖励
关注推荐用户
您将收获更实时、有价值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