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达期货菜籽系产业日报20230320】国内市场方面,据我的农产品网船期数据预估3月油菜籽进口到港预估达95万吨,油厂有望维持较高的开机率,菜油供应相对充裕。且菜油储备轮出,市场供给充裕,打压菜油价格。(仅供参考)https://www.rdqh.com/content/show/113/176681
【瑞达期货棉花(纱)产业日报20230320】目前本年度棉花加工进度提升,商业库存处于近去年次高点,按照季节性周期看,目前棉花商业库存已达年度峰值,市场可流通供应相对宽松。据棉花信息网统计的数据来看,截至2月底棉花商业库存为528.91万吨,环比增加17.04万吨,同比减少11.93万吨货2.21%。消费端,纺企原料补货维持刚需,产成品库存小幅累积,下游“金三银四”需求呈现旺季不旺态势,整体不及预期。(仅供参考)https://www.rdqh.com/content/show/113/176672
【瑞达期货原油产业日报20230320】瑞士信贷银行和美国第一共和银行的股价进一步下跌,市场担忧欧美银行业危机持续蔓延,游险情绪再度升温,本周美联诸将举行议息会议,美元指数呈现回落。欧盟禁运俄罗斯石油产品并实施价格上限措施,俄罗斯计划3月原油减产50万桶日并将西部港口出口量削减25%,美国计划二季度释放2600万桶石油储备,沙特和俄罗斯讨论稳定市场,重申遵守减产办议,欧美银行业危机推高经济衰退及需求放缓忧虑压制市场,短线原油期价呈现宽幅整理。(仅供参考)https://www.rdqh.com/content/show/114/176689
【瑞达期货沪锡产业日报20230320】上游锡矿进口量增加,加工费偏低局面有望得到改善,国内精锡产量维持较高水平,未来有增产可能。近期下游畏高少采,库存保持增长趋势,供需两淡局面,基差维持低位水平:近期海外市场采需减弱态势,LME锡注销仓单高位回落,库存处于低位,预计锡价震荡偏弱。(仅供参考)https://www.rdqh.com/content/show/115/176687
大家早上好,经历了周末期间艰难的谈判后,瑞银集团同意收购瑞士信贷,以结束这场严重的信任危机。
当地时间3月19日,瑞士第一大银行瑞银集团宣布收购陷入危机的瑞士第二大银行集团瑞士信贷银行。瑞士政府、央行及瑞士金融市场监管局对此表示支持,瑞士央行将提供1000亿瑞士法郎的流动性支持。
据悉,这是一宗全股票收购交易,每持有22.48股瑞信股份的股东将获得1股瑞银股份,相当于每股0.76瑞士法郎(瑞郎),总对价30亿瑞郎(约合32.5亿美元)。30亿瑞郎的收购价较瑞信最近一个交易日上周五的市值打了大概四折。以上周五收盘价估算,瑞信的市值约为74亿瑞郎。
瑞银声明称,收购的相关磋商由瑞士联邦政府的财政部、金融市场监管局(FINMA)和瑞士央行(SNB)联合发起,收购得到了他们的充分支持。交易无需获得银行的股东批准。瑞银已获得FINMA、SNB、财政部等核心监管机构的预先同意,他们及时批准了该交易。
瑞银称,与瑞信合并后,瑞银现任董事长Colm Kelleher 和CEO Ralph Hamers将各自在新公司担任同一职位。合并后公司的总投资资产将超过5万亿美元,预计到2027年,合并将让公司年度成本削减超过80亿美元。
瑞银官宣的同时,瑞士政府宣布,为帮助瑞银接管瑞信资产,将提供最高90亿瑞郎的损失担保。具体来说,假设瑞信的投资组合产生损失,瑞银将承担前50亿瑞郎的损失,瑞士政府承担此后的90亿瑞郎,再有任何进一步的损失将由瑞银承担。
瑞士央行(SNB)今天凌晨2:30发布声明称,提供大量流动性援助,支持瑞银收购瑞信。除了可以不受限制地使用SNB现有的工具获得SNB的流动性,瑞信和瑞银还可以根据瑞士联邦委员会的紧急条例,获得破产时具有特权债权人地位的流动性援助贷款,总额高达1000亿瑞郎(约合1080亿美元)。此外,根据紧急条例,SNB可给予瑞信高达1000亿瑞士法郎的流动性援助贷款,由联邦政府违约担保支持。
SNB称,瑞士联邦政府、国内金融市场监管局(FINMA)和央行的支持下,此次收购成为可能。这一救助将“确保金融稳定,并保护瑞士的经济”。
FINMA周日称,在瑞士政府支持瑞银收购瑞信后,面值约160亿瑞郎(约合172亿美元)的瑞信Additional Tier 1债券将被完全减记。这意味着,为确保私人投资者帮助承担成本,这些面值的债券将变得一文不值。
FINMA还为政府出手解释说,即使仍有偿付能力,瑞信也有可能变得缺乏流动性,所以政府有必要采取行动。
有媒体指出,在一周多以前硅谷银行和Signature Bank分别造成美国第二和第三大银行倒闭案的冲击后,瑞士政府官员急于拯救167年历史的瑞信,因为瑞信是全球最大的财富管理机构之一、是作为被视为具有系统重要性的三十大全球银行之一。
全球央行将通过美元互换协议提高流动性
今天凌晨,还有重磅消息:美联储和其他5家央行宣布采取协调行动,通过美元流动性互换额度增加流动性供应。这是政策制定者为缓解全球金融体系日益紧张的压力而做出的最新努力。
美联储在与加拿大央行、英国央行、日本央行、欧洲央行和瑞士央行协调的一份声明中表示,为了提高美元互换额度提供美元资金的有效性,参与美元互换的央行将“把7天到期操作的频率从每周增加到每天”。
各国央行表示,提高互换额度将“增强流动性的提供”,并将这些安排描述为“缓解全球融资市场压力的重要流动性后盾”,还将减轻对家庭和企业贷款供应的影响。
美联储表示,每日操作将从3月20日星期一开始,并将至少持续到4月底。
金融博客零对冲评论道,一旦美元互换额度重新开放,其他的“骑兵”也会随之而来:降息,量化宽松等等。事实上,储备金注入量的激增幅度已经接近创纪录水平。美联储不妨现在就将其正规化,至少保持人们对银行业的一些信心,即使这意味着摧毁人们对“对抗通胀”的美联储仅存的所有信心,所有负责美联储的人都要为他们对这场银行危机的灾难性处理而“辞职”。
瑞银曾出10亿美元超低价
此前,收购案一波三折。
昨日,据英国金融时报消息,三名知情人士表示,瑞士正准备采取紧急措施,加快瑞银对瑞信的收购。两家银行及其监管机构正急于在周一市场开盘前敲定合并交易。瑞士当局正计划修改该国法律,绕过股东对该交易的投票,因急于在周一开盘之前敲定交易。
四名知情人士表示,瑞士两家最大银行之间的全股票交易最早将于周日晚间签署,瑞银提出以最高10亿美元收购瑞信,交易定价将仅为瑞信上周五收盘价的一小部分,这几乎会让瑞信的股东血本无归。知情人士表示,周日上午双方就收购要约进行了沟通,瑞银提出以每股0.25瑞郎的价格收购瑞信的股票,以瑞银的股票支付,该价格远低于瑞信上周五1.86瑞郎的收盘价。知情人士补充称,瑞银还坚持要求设定重大不利变化条款,即如果其信贷违约息差跃升100个基点或更多,该交易将无效。所有人都强调,形势变化很快,不能保证条款会保持不变,也不能保证达成协议。知情人士表示,目前的条款对瑞信及其股东不公平。瑞士央行、瑞银、Finma均拒绝对此置评。
而彭博社援引知情人士透露,瑞信认为这个报价太低,会伤害持有股票的股东和员工。知情人士表示,围绕这两家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自金融危机以来首次合并的复杂讨论,已促使瑞士和美国当局介入,各方都在推动能够迅速执行的解决方案。瑞信上周五收盘时的市值约为74亿瑞士法郎(合80亿美元)。
深夜时段,又有新消息出现,瑞士当局考虑让“债主”出血或者让瑞信国有化。
据路透报道,两名知情人士周日表示,瑞士当局正在研究让瑞信债券持有人承担损失,作为该行纾困计划的一部分。不过,知情人士称,欧洲监管机构对此举感到担忧,担心此举可能打击欧洲其他金融领域的投资者信心。最终决定尚未做出,交易条款仍有可能发生变化。其中一位知情人士称,如果瑞信被清盘,而不是被瑞银收购,瑞信债券持有人的损失可能更大。
此外,瑞士当局正在考虑将瑞士信贷集团完全或部分国有化,作为瑞银集团收购之外的唯一可行选择。知情人士称,由于交易安排的复杂性和涉及的时间框架短,如果瑞银集团的收购失败,该国正在考虑要么完全接管瑞信,要么持有瑞信的大量股权。形势非常不稳定,而且仍有可能发生变化,因为瑞士当局寻求在亚洲市场开盘前(欧洲时间深夜)敲定对瑞信的解决方案。瑞士财政部拒绝对此置评。瑞银对瑞信的收购有很多复杂之处,棘手问题包括政府是否会提供担保,以弥补可能的法律和其他损失。
与拜登政府多次对话!
时隔15年,巴菲特又要救市了?
昨日,多家外媒援引消息人士报道称,随着美国银行危机发酵,拜登团队最近几天一直在与有“奥马哈先知”之称的美国知名投资人沃伦·巴菲特接触,讨论可能的解决方法。
多名消息人士告诉彭博社,拜登政府高级官员和巴菲特在过去一周里已经展开了多次对话,双方交流的重点在于巴菲特可能以某种方式投资美国地区银行业。此外,这位亿万富翁也就当前的市场动荡提供了更广泛的建议和指导。
率先报道该消息的彭博社说,这些消息人士出于隐私考量要求不透露身份。路透社很快也援引知情人士报道了类似的内容,但该人士拒绝给出有关讨论的进一步细节。
美国白宫、财政部拒绝就此发表评论,巴菲特旗下的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没有立即回应评论请求。
2008年金融危机期间,当时的美国第四大投行雷曼兄弟倒闭后,巴菲特曾通过购买优先股为急需资金的高盛注资50亿美元。2011年,美国银行因次级抵押贷款相关亏损暴跌后获得了巴菲特的注资,危机过后,巴菲特从中获利120亿美元。
极端高温再现,印度遭遇百年最热2月!
这些大宗农产品恐受影响……
今年2月,印度刷新百年同期高温纪录。根据印度气象局数据,2月中下旬以来,印度国内大范围出现了35摄氏度以上的高温天气,平均最高气温达到1901年以来同期历史最高。印度气象局并称,今年2月降水量较历史均值下降68%。印度气象部门高级科学家S.C. Bhan指出,在截至5月31日的三个月里,印度大部分地区出现热浪的可能性会增加。
事实上,2022年3月印度就席卷过“史诗级”热浪,由于极端高温叠加降水量骤降,也引发农业危机,粮食主产地旁遮普邦去年的收成骤减15%,部分地区减产甚至达到30%。由此印度促使农业部成立了一个专门小组,监测高温对小麦等作物产量的影响,同时,印度政府还一度叫停小麦等农产品的出口。
据中信建投期货农产品团队研报显示,印度地区属于低纬度地区,位于赤道一线,长时间接受太阳辐射;印度北部喜马拉雅山阻挡了北极圈冷空的南下,使得印度气温无法得到足够的冷热交换;同时来自大西洋的暖气随西风带进入中低纬度,从巴基斯坦抵达印度上空,与印度的热浪共同形成了高温天气。另一方面,印度洋吹来的温柔季风北上时被喜马拉雅山脉阻挡,使得气流在印度北部堆积,使得印度温度更高;除了地理因素外,城市化导致的热岛效应也进一步提升了印度的温度,市区的柏油马路和大楼储存了丰富热量,叠加印度人口众多的因素,城市温度逐年攀升。
对于农产品市场来说,3月也是印度农作物临近成熟的关键时期。印度气象局已经表示,该国大部分地区届时将面临“高于平均水平的最高温度”。作为全球第二大小麦出口国,印度一年只种一茬小麦,在10至11月播种,并从次年3月开始收割。如果连续两年出现极端高温,小麦、油菜籽、鹰嘴豆等作物的产能势将再度受到冲击。
1.高温天气恐导致印度小麦减产
受今年2月俄乌冲突影响,两大小麦主要出口国俄罗斯和乌克兰的小麦出口艰难。而此时,印度总理莫迪喊出了“喂饱世界”的口号。然而在连续两年的高温热浪之下,印度的小麦产量出现锐减。
“印度是全球小麦第三大主产国,产量在全球中的占比为13%。今年2月份以来,印度持续高温确实波及到了小麦主产区,对小麦的生长产生一定干扰,市场机构普遍预估其小麦产量略有下滑,预估区间1.07亿—1.08亿吨,低于印度政府预估的1.22亿吨,不过整体下滑幅度有限。总体来看高温对其小麦产量的影响较为温和。”方正中期期货研究院谷物研究员侯芝芳表示。
记者了解到,2023年1月末,印度小麦价格触及纪录高位,此前政府推迟释放额外的库存来提供市场供应。因气温上升导致产量下降,印度2022年5月禁止出口小麦。交易商表示,尽管有出口禁令,小麦价格仍创历史新高,去年产量大幅下降导致价格得到支撑。供需不匹配在推高价格,在新一季度作物开始供应之前,价格保持坚挺。
“印度小麦干旱的情况在2023年春节期间开始发酵,由于考虑到2022年印度小麦干旱导致减产,且出口预期明显下调,2023年印度政府对小麦干旱的警惕措施也更为提前。其主要措施由政府向市场投放小麦储备,以缓解2023年1月末当地小麦高价的问题。”光大期货研究所农产品研究总监王娜表示。
据王娜介绍,在新德里,小麦价格周一上涨2%,贸易公司的交易商表示,除非政府在未来15天释放库存,否则当地小麦价格还会继续上涨5%—6%。印度相关机构表示,政府将从储备中提供200—300万吨小麦,以帮助面粉厂和饼干制造商,为创纪录高位的小麦价格降温。1月25日,印度政府官员表示将向面粉厂等大宗消费者提供300万吨小麦。这一数量超过了此前交易商预期的200万吨,市场等待这一政府政策出台时间大概超过了2个月的时间。
印度是热带季风性气候,主要分为旱季和雨季,在旱情连续十几天缺乏降雨就会导致作物生长遇到极大的威胁。王娜表示,印度农户在10月和11月种植小麦,在次年3月开始收割,这样看今年的干旱影响预期小于去年。
“2022年的时候,就是因为在小麦生长最关键的阶段,遭遇高温影响,导致其小麦出口由预期的增加变为下降。具体数据方面,2022年4月市场预期2021/2022年印度小麦产量达到创纪录的1.1亿吨,较2019/2020年度提高400—500万吨,市场预期增加部分将弥补黑海地区小麦出口的问题。但是,从实际收获情况看,当年印度小麦产量只有1.09亿吨,增加有限,出口也由之前预期的1000万吨下降到800万吨,产量增幅有限,印度主要满足自身的供应需求。目前,美国农业部预期2022/2023年印度小麦产量达到创纪录的1.04亿吨,较去年下降,且出口缩减到550万吨,因此还需要关注USDA后续报告对印度小麦产量预期的调整情况。”王娜表示。
在侯芝芳看来,考虑到印度小麦以自给自足为主,进出口贸易的占比相对较小,基于其产量受损预期来看,后期印度的小麦政策可能会向适度增加进口转变。
“印度既是全球小麦的主要生产国,也是主要消费国,其产量受损,一定程度上还是会对小麦的国际贸易产生干扰,进而影响国际小麦价格,不过基于当前的市场预估来看,持续高温对于其小麦产量的影响幅度有限,因此该事件对国际小麦价格形成支撑,但是支撑幅度也相对有限。”侯芝芳表示。
王娜同样认为,经过2022年的印度减产风波之后,印度对全球小麦的影响已经弱化,市场持续关注黑海出口的问题以及美国小麦面积预期增加的情况,印度供应其对国际小麦市场影响有限。
2.棉花、油菜籽影响相对有限
印度还是世界第一大棉花生产国,该国棉花种植面积占世界总种植面积的近四成。
“当前,印度高温且干旱的天气引发了不利于农作物生长的担忧。对于棉花品种而言,印度的植棉时间节点大致在5—6月,对于新年度印度棉花产量的影响仍需等待至5、6月时点的天气及降雨情况再进行评估。如果届时高温及降雨情况得到缓解,那么对于最终的产量的影响或将比较有限。”华融融达期货棉花研究中心研究员李淑娥认为。
据美国农业部统计的数据显现,印度2022/2023年度预计棉花产量为531.3万吨,为近五年最低值。李淑娥表示,印度在2022年度棉花出口量大幅下滑,从中国棉花进口量分国别统计的数据中可以看出,2022年度进口印度棉花仅3.92万吨,较上一年年大幅减少37.01万吨,也是受到印度国内供应端偏紧的影响。新年度按照多方机构的预测,印度2023/2024年度棉花的产量大致在555万吨,同比略有增加,供应端预期偏紧,新年度印度棉花的出口量或将维持在偏低位置。
李淑娥表示,印度棉花的产量多数供国内消费,出口的量相对较少,即使因为高温干旱天气出现一定程度的减产,对于国际棉花的价格影响也是相对有限的。具体从印度棉花的供需结构来看,印度每年的棉花产量大致在530—630万吨,棉花消费量大致在450—560万吨,棉花进口20—40万吨,棉花出口40—80万吨(除2020/2021年度达134.8万吨)。
此外,中信建投期货农产品团队研报表示,在印度油菜籽播种量创新高的情况下,高温天气可能导致菜籽油产量并不及预期,进而迫使印度这一全球最大的植物油进口国继续增加海外采油,包括棕榈油、豆油和葵花籽油等,以满足不断增长的需求。
对此,中泰期货研究所植物油首席分析师史恒昱表示,虽然近期印度大部地区确实温度比较高,但与往年同期相比气温仍偏低。目前印度菜籽正处于收获期,目前的天气有利于收获的开展,不会对当前年度的单产构成影响。
“总体来看,印度高温天气对于油脂市场的影响并不大,只是对油菜籽产量会有一些减产预期。2021/2022年度印度油菜籽年度产量1100万吨,占全球14.86%,比例不是很高,加上印度菜籽以自产自销为主。考虑其国内消费,菜籽油属于是高端油种,以进口棕榈油和豆油进行替代的预期并不高,且上年度印度油菜籽库存同比增加,对国际菜籽进口需求增量预计有限,所以,印度高温事件对国际整体油脂市场的影响有限。”中辉期货油脂油料分析师贾晖表示。
来源:期货日报 邬梦雯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不作为入市建议
欧美银行业暴雷,市场避险情绪下,原油、贵金属后市如何;主产区割胶淡季,本周橡胶如何演绎;广西减产叠加国内外糖倒挂,白糖将受何影响?……其他期货品种又有怎样走势?
欢迎阅读瑞达期货研究院倾力打造的投资周报。
原油
欧美银行业暴雷引发系统性风险忧虑,避险情绪导致商品市场遭遇抛售,上海原油期货连续下跌,SC2305合约报收502.9元/桶,较上周下跌8.11%。
行情展望:欧美银行业系统性风险忧虑有所缓和,欧洲央行按计划加息50个基点,市场关注本周美联储利率会议,预计加息25个基点。IEA和欧佩克继续上调中国需求预估,沙特和俄罗斯商讨稳定市场重申遵守减产协议,对油市构成一定支撑,欧美加息前景导致经济衰退及需求放缓忧虑加剧震荡,短线原油期价呈现宽幅整理。
策略建议:技术上,SC2305合约考验490区域支撑,上方反抽5日均线压力,短线上海原油期价呈现宽幅整理,技术存超跌反弹需求。交易策略,短线490-528元/桶区间交易。
瑞达期货:林静宜
资格证号:F0309984
Z0013465
贵金属
上周沪市贵金属强势上行。硅谷银行破产、瑞士第二大银行瑞士信贷在披露其财务报告中的“缺陷”、旧金山的第一共和银行正在考虑包括被全面收购在内的战略选项、利率期货市场飙升触发罕见熔断等一系列事件引起金融界巨震,接二连三的事件表明流动性的恶化,使市场担忧全球银行危机正在酝酿,不安情绪蔓延;以及非农数据显示薪资水平放缓,失业率上升、2月美国CPI数据涨幅较1月有所收窄,同比涨幅是自创出峰值后连续8个月下降等经济数据,市场押注或会使美联储的加息周期接近尾声,甚至押注美联储停止加息。
避险情绪的极速升温带动贵金属大涨,不过在11家大型银行联手向第一共和银行注入存款总额300亿美元的消息传出后,加上瑞士央行将以充足的抵押品为瑞信提供流动性,市场情绪提振显著,欧洲央行选择继续激进式加息50基点,市场预期美联储3月加息25基点的预期上升,贵金属回落震荡。
行情展望:对于此次银行业是否蔓延引发更大的危机市场看法不一,但短期的恐慌情绪有所缓和,加上美联储3月加息即将来临,市场对加息预期仍有较大分歧,市场较为谨慎。
瑞达期货:许方莉
资格证号:Z0017638
橡胶
天然橡胶市场延续弱势格局看空情绪升温。进口胶市场交投氛围偏暖,以套利盘平仓出货及贸易商轮仓换月为主,市场卖盘积极,实单成交价格走低,工厂端继续观望逢低刚需补货,采购积极性略显好转。国产胶现货市场成交价格下调,持货商出货积极,部分贸易商获利平仓,买盘接货氛围一般,少量下游工厂刚需采货,实单成交较少。
行情展望:目前全球主产区割胶淡季,原料产出季节性收缩加剧。近期青岛地区天然橡胶保税库存和一般贸易库存量继续增加,虽然增幅有所下降,但短期累库趋势预计延续。需求方面,近期国内轮胎企业产能利用率延续高位运行状态,环比基本持稳,当前企业订单量较为充足,前期订单缺口尚存,企业排产仍将维持高位运行状态。
瑞达期货:林静宜
资格证号:F0309984
Z0013465
白糖
上周郑糖回调幅度较大,周五糖价开始止跌,由于受宏观环境及调保影响,糖价高位回调。
行情展望:金融市场恐慌情绪开始缓解,美元指数回落,主要由于美国2月PPI低于市场预期,市场对美联储加息预期存不确定因素。巴西对外贸易秘书处公布数据显示,巴西3月前三周出口糖78.62万吨,日均出口量为9.83万吨,较上年3月全月的日均出口量6.55万吨增加50%。预计3月巴西糖出口量在100万吨左右,补充市场供应。另外全印度糖业协会在一份声明中表示,2022-23年度10月1日至3月9日期间,该国糖厂出口377.5684万吨糖,政府允许在2022-23年度出口600万吨糖,业界要求政府增加出口配额,关注后期印度糖出口情况。
国内市场:2月单月全国食糖销售99万吨,处于近五年高位水平,销糖数据表现良好,数据相对偏多糖市。各类机构预测,广西本榨季糖产量或在550万吨附近,预计同比减少60万吨附近,叠加国内外糖倒挂幅度明显,令进口糖供应减少预期加强。近日国内现货价格小幅回落,但仍处于相对高位。当前糖市基本面变化不大,广西糖减产已成定局,对糖价形成支撑。后市等待印度、巴西等主产国供应端消息。
瑞达期货:王翠冰
资格证号:F3030669
Z0015587
所有观点仅供参考,不作为入市建议。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瑞达期货研究院周报全新上线,为您打造最全面,最详细的品种解读,欢迎阅读原文。
大家早上好,硅谷银行危机还未完全渡过,瑞士信贷昨夜又崩了。
周三晚上,欧洲各大市场的股指跌幅一度皆超3%,瑞士信贷在瑞士市场一度大跌近30%,法国巴黎银行、法国兴业银行股价也是暴跌。
消息面上,第一个“捅刀者”是沙特国家银行。据路透社报道,瑞士信贷的最大投资者沙特国家银行表示,无法向瑞士信贷提供任何进一步的财务援助。市场人士认为导致瑞信暴跌的直接原因。
其次,标普将第一共和银行评级下调至垃圾级,列入负面观察名单。这一消息可能导致了该银行和其他知名大银行股价暴跌。标普成为第二个“捅刀者”。
此外,瑞士信贷周二表示,在对2021年和2022年财务报告的内部控制中发现了“某些重大弱点”。该公司最近还证实了2月9日公布的2022年业绩,全年净亏损73亿瑞士法郎。
在瑞信最大股东表示不予援助后,与瑞信相关的信用违约保护成本飙升至类似2008年金融危机时的水平。瑞信债券的一年期信用违约互换(CDS)从周二业务结束时的报价835.9个基点飙升至近1000点,约为针对瑞银一年期CDS价格的20倍,德银的10倍。
据知情人士透露,一些银行急于购买与瑞信有关的信用违约保护工具,以求降低对手方风险。消息人士称,周三市场交易陷入混乱,瑞信的1年期信用违约互换(CDS)报价远高于更长期限CDS。知情人士透露,CDS买入-卖出价差最高相差10个百分点,到目前为止,CDS的大涨仅限于瑞信,尚未蔓延到其他银行。瑞信对此不予置评。
截至今天凌晨收盘,欧股大幅收低,瑞信收跌约24%,为创纪录最大跌幅。欧洲斯托克600指数收跌2.9%,为一年来最大跌幅。英国富时350指数收跌3.7%,抹去了2023年的所有涨幅。德国DAX30指数3.25%,报14737.25点;法国CAC40指数收盘下跌跌幅3.58%,报6885.71点;西班牙IBEX35指数收盘下跌4.31%,报8764.62点;意大利富时MIB指数收盘下跌4.60%,报25568.00点。
在股市大跌之后,法国总理博尔内紧急表态称,法国银行业在硅谷银行没有风险敞口。当前全球经济面临的状况与2008年截然不同。欧盟金融服务主管Mcguinness也表示,欧盟各成员国银行业总体状况良好,具有弹性。据华尔街日报报道,欧洲央行官员联系了银行,询问银行对瑞信的风险敞口。
同时,美国财政部展开行动。据知情人士透露,在瑞信股价出现有记录以来最大单日跌幅后,美国财政部正在积极评估美国银行业对该行的敞口,美国财政部官员正在与欧洲监管机构密切合作。
英国央行也在周三与其他央行举行了紧急会谈,这表明对瑞士信贷可能发生金融灾难的担忧日益加剧。英国央行官员将与其他央行的官员一起评估瑞信问题的潜在影响。
股价暴跌后,有消息人士称,瑞士政府面临着来自至少一个主要国家的压力,要求对瑞士信贷进行干预。知情人士透露,瑞士当局和瑞信集团正在讨论稳定该行局势的办法。
而今晨最新消息是瑞士监管出手了!瑞士央行和监管机构发表声明支持瑞信,必要时将提供流动性。
当地时间3月15日晚,瑞士国家银行和瑞士金融市场监督管理局就市场不确定性发表联合声明称,美国某些银行的问题不会对瑞士金融市场构成直接蔓延风险。瑞士信贷满足对系统重要性银行的资本和流动性要求。如有必要,瑞士国家银行将向瑞信提供流动性支持。
联合声明指出,瑞士的监管要求所有银行保持资本和流动性缓冲,达到或超过“巴塞尔协议”标准的最低要求。此外,具有系统重要性的银行必须满足更高资本和流动性要求,这样能够吸收重大危机和冲击的负面影响。
联合声明还指出,最近几天,瑞士信贷的股票交易价值及其债券价值尤其受到市场反应的影响。瑞士金融市场监督管理局与银行保持着非常密切的联系,并可获得与监管法相关的所有信息。在此背景下,瑞士金融市场监督管理局确认瑞士信贷满足适用于系统重要性银行的更高资本和流动性要求。此外,瑞士金融市场监管局和瑞士国家银行正在密切关注事态发展,并与瑞士联邦财政部保持密切联系,以确保金融稳定。
美股方面,昨夜美股集体低开,道指开跌约490点,纳指跌1.16%,标普500指数跌1.4%。瑞士信贷跌约29%,地区性银行股再次走低,此前标普将第一共和银行评级下调至垃圾级。美股大型银行股普遍走低。盘中,美股跌幅扩大。截至收盘,美股收盘,道指收跌约280点,纳指微涨0.05%,标普500指数收跌0.69%。能源、材料、金融板块拖累大市。瑞士信贷(CS.N)收跌14.1%,连跌五个交易日,总市值约85亿美元。
美联储会因近期银行风波而暂停加息?
美国利率期货市场发生罕见熔断
瑞信风波也让市场对各国央行加息路径产生新观点: 美联储利率掉期显示,美联储3月加息的概率不到50%,并且美联储在12月前将从预期的利率顶峰降息120个基点。交易员对欧洲央行加息的押注至少下降50个基点,预计欧洲央行利率最高将达3.10%。利率期货价格显示,英国央行在3月会议上不加息的可能性为60%。
据CME“美联储观察”,美联储在3月22日政策会议上继续加息的概率已经低于50%,保持利率不变的概率为59.4%,加息25个基点的概率为40.6%,加息50个基点的概率继续保持为0%。
美联储传声筒Nick Timiraos最新撰文称,目前有更多投资者预计,由于过去一周美国两家地区性银行倒闭引发更广泛的金融动荡,美联储的加息周期可能已经结束。摩根大通首席美国分析师Michael称,现在暂停加息,将发出有关美联储解决通胀问题严肃程度的错误信号,这也可能加剧人们的担忧,即美联储对加息犹豫不决。周三,市场认为美联储在年底前将利率降至4%以下的可能性接近70%。美联储官员们说,他们的政策主要是通过收紧金融环境来实施的,比如借贷成本上升、股价下跌和美元走强。但这些政策的效果不会马上显现出来,最重要的是,他们不希望金融状况收紧到失控的程度。如果包括买卖美国国债在内的融资市场出现更严重的崩溃,可能会使美联储未来的决策更加困难。总而言之,美联储正面临着一项棘手的任务,但同时又需要收紧政策以抗击通胀。
由于期货价格飙升触发熔断,美国利率期货市场周三一度出现短暂交易停止。利率期货暂停交易影响了与有担保隔夜融资利率相关的6月、7月和8月期货,以及8月和9月联邦基金利率期货。CME一位发言人证实了的确发生熔断事件,并表示系统是按设计运行。利率市场上的熔断并不常见。根据CME规章手册第460章,3个月期SOFR期货波动达到50基点时会触发交易暂停。此前,由于银行业危机引发市场情绪急转,美国2年期国债收益率日内一度下跌超过50个基点,上周还显示美联储本月政策会议会加息50基点的市场基线预期,当前已变为美联储将按兵不动,这也直接令利率期货走势随之巨震。
黑色系突然“变脸”,多头止盈离场
周三黑色系集体下行,其中煤焦领跌,焦煤跌幅居首,主力合约下跌3.92%,焦炭主力合约跌2.56%,螺纹钢和热卷期货主力合约分别下跌0.91%和0.56%。
“黑色系普遍出现调整,煤焦跌幅较大,钢矿下方支撑相对较强。市场走弱一方面受到焦煤拖累,随着进口量的增加,蒙煤通关也是高位稳中有增,叠加两会过后国产煤矿复产,焦煤供应边际上趋于宽松,价格运行中枢下移,对下游焦炭及钢材构成不同程度的压力。另一方面,钢价已经反弹至相对高位,上行阻力明显增大。尽管周三公布的1-2月宏观数据表现不错,但通过高频数据,此前盘面走强已经有较为充分的体现。在上半年地产新开工难有太大改善的背景下,市场对旺季需求复苏不及预期,以及由此引发的产业链负反馈仍表现出一定担忧。”国投安信期货高级分析师何建辉说。
一德期货黑色事业部高级分析师张源告诉记者,周三宏观数据公布以后,市场解读不一,部分观点认为利好相对不足。同时,市场传闻部分钢厂4月有减产计划,或也将影响原料需求。另一方面,近期消息称,焦煤进口量将增加。综合钢厂限产预期,以及自身供应平稳趋增的背景下,焦煤及焦炭表现相对偏弱。
记者注意到,3月14日钢价便已开始冲高回调,收阴线,周三黑色期货价格基本都伴随着减仓而下行,也说明了多头情绪高涨期逐渐消散进而离场的行为。
“近期国内整体宏观氛围偏暖,周三国家统计局发布的1-2月份经济数据显示,制造业、基建投资保持强势,房地产投资跌幅明显收窄。成材整体也延续供需双恢复的格局,上周螺纹钢表观消费同比增速回正,带动市场情绪整体仍处于高位,库存压力也维持偏低水平,整体基本面矛盾仍不突出。”海通期货黑色系研究员邱怡宏说。
但需要注意的是,高频商品房成交面积数据近期仍延续回落态势,其中超一线城市中除深圳外,其他三个城市商品房成交环比也出现不同程度的下滑,至于是暂时性回落还是超预期的降温,目前仍有待观察。
“2月份居民中长期贷款较1月份继续回落,也说明对于房地产销售预期的改善程度暂不适宜过分乐观看待。”邱怡宏说。
“虽然供需都处于连续恢复进程中,但供应恢复速度整体仍稍快于需求的恢复速度,上周螺纹产销同比增速差已接近零轴附近,说明我们此前对于旺季现实与预期验证期容易产生的落差的担忧依然有效。”华东某钢企人士说。
供需双恢复
“今年是稳增长背景下钢材市场供需双恢复的一年,今年整体会出现阶段性的边际改善。”邱怡宏说,今年钢铁产业矛盾的核心将回归至需求端,政策驱动无疑是明牌,但政策层面到需求的落地需要时间,尤其是在旺季中的钢价的运行逻辑会有所不同,旺季通常是预期的验证期,对需求进一步发力的效果的期待值通常会有所提高,所以这期间钢价主要驱动力会轮番出现在现实与预期的更替,运行逻辑将集中在现实与预期的反复相互验证,目前也正处于现实与预期的验证期中,是容易产生需求恢复不及预期的行情的。而且随着原料价格支撑力度的逐步减弱,如果需求没有进一步的发力,短期钢价是有望回调进行情绪以及基本面的重新整理的。
新湖期货研究所副所长、黑色板块负责人李明玉告诉记者,钢厂提产周期下铁水进入236万吨/周的高位区间,双焦和铁矿供需阶段性吃紧。铁矿石港口季节性降库,钢厂库存处于低位。双焦总库存处于同期低位,焦煤库存从煤矿向焦钢厂转移,焦炭港口累库,焦钢厂降库。近期成材需求超预期复苏,钢厂利润走扩,各地高炉和电炉快速提产,呈现供需双强态势。
随着气温回升,下游加快复工复产,钢材需求逐渐进入传统旺季,目前回暖态势保持良好,上周mysteel公布的螺纹表需超出市场预期,持续性有待观察。“产量延续平稳回升态势,随着近期吨钢利润改善,钢厂提产动能有所回升,不过市场传言今年继续粗钢平控,供应整体仍受制约,关注后期政策进展。钢材库存去化速度有所加快,今年整体累库幅度低于去年,去库压力并不是太大。”何建辉说,铁水产量持续回升,炉料刚需明显改善,钢厂库存偏低,补库积极性有所好转,不过整体仍较为谨慎。铁矿石海外发运环比回升,绝对量依然偏低,港口库存继续下降。随着进口增量释放以及国内煤矿复产,焦煤供应相对宽松,不过当前总体库存压力尚不太大。
进口将增?煤焦大跌
“当前黑色系的焦点是煤焦,受焦煤进口量将增加的消息影响,周三煤焦跌幅也最大。”一位期货交易者说。
具体来看,澳洲每年约出口煤炭总量3.5亿吨,其中焦煤1.4亿吨,动力煤约1.9亿吨。追溯澳煤进口情况,在2020年以前,澳洲是我国主要的煤炭进口国家。我国从澳洲进口的煤种主要有高卡动力煤和低硫主焦。2020年以前我国每年约进口澳洲焦煤约3500万吨,占据了我国进口焦煤总量的43-46%。
“决定焦煤能否大量进口的主要因素还是进口利润,目前澳焦煤FOB为370美元/吨左右,折合到港人民币价格进口仍然处于亏损状态,因此进口负利润情况下,澳煤暂时不会大量进口。”东证期货黑色研究员王心彤说,需求方面,从周三的经济数据来看,地产端数据较好,但同比的大幅增加主要是由于去年疫情影响基数较低,目前仍未看到明显增量,后期需求能否持续性好转,仍有待观察。
张源告诉记者,焦煤目前从平衡表角度来看,保持相对平衡状态。2022年焦煤满足铁水的数量大致在230万吨/天,今年随着国内产量释放,以及蒙煤通关增加,焦煤可满足铁水的提升至236万吨附近。上周钢联给出高炉产能利用率计算铁水供应在236万多以上,焦煤基本保持供需平衡偏紧状态。这一点在库存上也有所体现,综合咨询公司调研库存,焦煤整体在上周呈现去库状态。
其中进口煤方面,蒙煤去年四季度通车基本维持在700-800车附近,今年3月份陆续提升至1000车左右,日焦煤供应量增加约3.5万吨,对应铁水大约4.5万吨左右。其他国家,如澳洲近期国内询盘有所增加,预计1-2个月后进口量量陆续出现。
张源认为,焦煤面临的问题还是市场预期的变化。钢材市场目前整体处于复苏阶段中,但市场对于复苏的程度预期不一。焦煤从平衡表角度来看,今年供应将有一定增量出现,改变往年供需偏紧的状态。但整体来说碳元素库存水平相对偏低,且钢材需求特别是铁水增量相对强势。煤焦在此背景下预计难以出现明显的过程行情。焦煤盘面在1900以下,存在支撑。另外近期继续关注铁水的变化,若钢铁水会升至238左右水平,焦煤将继续去库,对于焦煤及焦炭也一定支撑存在,盘面不宜过分偏空。
目前来看,炼焦煤现货价格基本持稳,前期由于矿难事故影响,炼焦煤价格超预期上涨,随着煤矿事故问题影响减弱,炼焦煤价格开始小幅下调。蒙煤方面,目前甘其毛都口岸的通关车辆数仍在每天千车左右,维持高位,关注后续竞拍情况以及二季度长协合同如何签订等问题。后期来看,国产端生产扰动减少,生产或逐渐恢复,供应增加。同时铁水也在持续上升途中,下游需求较好,目前焦煤基本面处于供需双增的格局。“短期来看,需求的好转虽然使得市场情绪有所变化,但关键在需求好转能否延续,因此在供应增量稳定的情况下,需求才是决定方向的关键。”王心彤说。
后市仍需关注政策及终端需求
“当前市场交易的核心仍是终端需求,当然今年是否继续执行粗钢产量平控,铁矿石、焦煤供应变动等也是市场关注的重点。相比于春节前的乐观预期主导,节后需求实际复苏情况对市场的影响逐渐增大,预期摇摆导致黑色系盘面波动加剧,品种间逐渐分化,钢矿相对强于煤焦。”何建辉说。
李明玉认为,当前炉料端自身矛盾并不突出,交易逻辑核心仍在于成材需求的持续性。如果旺季需求证实,那么高铁水低原料库存的背景下,铁矿和双焦对成材的成本支撑将进一步强化。钢材终端和前期观望的中小贸易商也会产生补库需求,从而形成正向循环。不过从当前调研情况看,建材需求仍主要靠基建支撑,房地产和家电汽车等制造业处于缓慢复苏状态,下游也有畏高情绪,接下来几周需求有可能不及预期从而形成回调。从长期角度看,随着地产向上拐点的出现,对黑色系持看多观点。此外也需要留意下半年限产预期渐起对卷螺差走扩、5-10反套等套利组合形成的确定性机会。
记者注意到,近期原料端在市场再度限产传闻的影响下,原料价格表现则有所分化,煤焦价格延续下行态势,铁矿石价格则仍然保持坚挺,侧面可以反应出供应端整体铁矿的供应增量空间预期相对保守,成本对钢价的支撑力度也略显松动,则需重点关注需求的持续性,若需求期待值再度进入瓶颈期,则钢企利润的修复路程也或将难以维系。
邱怡宏认为,两会结束后,煤矿已经陆续开工,焦煤的供应逐渐回升,各煤种价格开始出现不同程度的下跌,煤价的下跌将让利下游使得焦化厂的利润有所修复,前期因亏损限产的焦化厂有开工提产,因此短期内焦煤焦炭价格随着供应的增加,若成材市场需求好转不能持续,盘面仍有走弱的预期,后期重点需要关注终端需求及粗钢压减政策方面的消息。
钢材需求回暖态势良好,钢价有望维持偏强走势,随着估值修复,基差、价差收窄,价格上行节奏放缓,阻力明显增大。后期继续关注需求复苏兑现力度,考虑到今年GDP增长目标低于预期,地产新开工修复尚需时间,仍需警惕旺季需求不及预期带来的阶段性负反馈压力。“拉长时间周期看,今年大的格局是经济复苏,需求整体改善,价格下方支撑相对较强,市场运行节奏或两头高、中间低,后期仍可以把握低位做多的机会。”何建辉说。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不作为入市建议
来源:期货日报 谭亚敏
【瑞达期货沪铜产业日报20230315】近期美国银行风险担忧升温,美联储加息步伐可能因此受限,美元指数承压下跌,不过海外经济前景面临压力,压制市场风险情绪。基本面,上游铜矿进口供应增长,且粗铜加工费也有明显回升,精铜产量预计逐渐爬升。铜市下游企业生产逐渐恢复,采需出现回暖迹象,国内库存出现回落,并且基建投资提速,利好需求前景(仅供参考)https://www.rdqh.com/content/show/115/176526
任何在本网站刊载的信息包括但不限于资讯、评论、预测、图表、指标、信号、期货知识等只作为参考,您须自主做出投资决定,并对该决定负责。本网站所含数据未必实时、准确,所以价格可能并不准确且
可能与实际市场价格行情存在差异,该价格仅为指示性价格反映行情走势,不宜为交易目的使用。投资者依据本网站提供的信息、资料及图表等信息进行交易行为所造成的损失与本网站无关。
支付成功
支付成功
支付成功
支付成功
支付金额¥12.5元
确认使用收益支付
绑定推荐人邀请码并完成邀请任务,推荐人获得邀请奖励
关注推荐用户
您将收获更实时、有价值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