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粮食产量连续8年站稳1.3万亿斤台阶 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全面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中国粮食、中国饭碗,在总书记心里有着特殊的分量。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总书记殷殷嘱托:“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始终是建设农业强国的头等大事。”人勤春早。临近春节,从岭南大地到东北平原,一派粮食生产年年抓紧、季季压茬的忙碌景象。“你瞧,这油亮的黑土地,玉米亩产2000斤!”黑龙江省海伦市东林镇富兴村种植大户陈维友2022年种植了1200亩玉米。大农机护航,耕种收不费劲。“国家奖补大豆种植,咱响应号召,推进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盼着有个好收成!”“良种,良法,抗灾夺丰收,我这合作社2022年夏粮小麦实收亩产927.02公斤,大秋作物3000亩玉米也喜获丰收。”一年两季,丰收加码,安徽省涡阳县店集镇宋牌坊村粮农宋来宝笑了。眼下,他正忙着给刚泛青的冬小麦进行机械化喷灌保墒。2022年宋来宝农作物种植专业合作社种植的小麦示范田,单产刷新了全省纪录,老宋种粮的劲头更足了。一块田一块田管,一垄地一垄地抓。刚刚过去的一年,我国粮食生产再夺丰收,粮食产量连续8年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粮食生产喜获“十九连丰”。一路走来,殊为不易,全年粮食总产量达到13731亿斤、增产74亿斤,再创历史新高。大豆自给率提高了3个百分点。今年,我国将确保全年粮食种植面积稳定在17.7亿亩以上,力争有所增加;确保粮食产量在1.3万亿斤以上,力争多增产。目前,冬小麦面积3.3亿亩以上,墒情比较好,基本可以实现壮苗越冬。“手中有粮、心中不慌在任何时候都是真理。”“粮食生产年年要抓紧”。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粮食安全,全面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牢牢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强化农业科技和装备支撑,健全种粮农民收益保障机制和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各地区各部门不误农时、茬茬压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我国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不断提高,粮食产量十年上了2个1000亿斤台阶,为加快建设农业强国厚植了基础优势,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创造了有利条件,为经济社会大局稳定提供了有力支撑。
收藏
评论(5)
点赞(42)
转发
我国粮食产量连续8年站稳1.3万亿斤台阶 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全面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中国粮食、中国饭碗,在总书记心里有着特殊的分量。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总书记殷殷嘱托:“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始终是建设农业强国的头等大事。”人勤春早。临近春节,从岭南大地到东北平原,一派粮食生产年年抓紧、季季压茬的忙碌景象。“你瞧,这油亮的黑土地,玉米亩产2000斤!”黑龙江省海伦市东林镇富兴村种植大户陈维友2022年种植了1200亩玉米。大农机护航,耕种收不费劲。“国家奖补大豆种植,咱响应号召,推进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盼着有个好收成!”“良种,良法,抗灾夺丰收,我这合作社2022年夏粮小麦实收亩产927.02公斤,大秋作物3000亩玉米也喜获丰收。”一年两季,丰收加码,安徽省涡阳县店集镇宋牌坊村粮农宋来宝笑了。眼下,他正忙着给刚泛青的冬小麦进行机械化喷灌保墒。2022年宋来宝农作物种植专业合作社种植的小麦示范田,单产刷新了全省纪录,老宋种粮的劲头更足了。一块田一块田管,一垄地一垄地抓。刚刚过去的一年,我国粮食生产再夺丰收,粮食产量连续8年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粮食生产喜获“十九连丰”。一路走来,殊为不易,全年粮食总产量达到13731亿斤、增产74亿斤,再创历史新高。大豆自给率提高了3个百分点。今年,我国将确保全年粮食种植面积稳定在17.7亿亩以上,力争有所增加;确保粮食产量在1.3万亿斤以上,力争多增产。目前,冬小麦面积3.3亿亩以上,墒情比较好,基本可以实现壮苗越冬。“手中有粮、心中不慌在任何时候都是真理。”“粮食生产年年要抓紧”。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粮食安全,全面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牢牢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强化农业科技和装备支撑,健全种粮农民收益保障机制和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各地区各部门不误农时、茬茬压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我国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不断提高,粮食产量十年上了2个1000亿斤台阶,为加快建设农业强国厚植了基础优势,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创造了有利条件,为经济社会大局稳定提供了有力支撑。
更多
2021年1月8日,生猪期货正式挂牌上市,生猪市场正式进入期现结合的时代。市场经历了前期2020年的非瘟的持续扰动,2021年的大规模复产兑现,2022年的超预期去产兑现,2022年末的大猪压力和需求断档,预期偏差持续演绎,市场走势波澜壮阔。
数据来源:Wind、涌益咨询、中粮期货研究院整理
2020-2022年行业周期回顾
2020年至2022年生猪市场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非瘟尾声阶段——产能恢复阶段——产能去化阶段。在此期间,前置能繁母猪存栏数据主要经历了如下的变化:2019.9的1913万头——2021.6的4564万头——2022.4的4177万头,对应着生猪出栏关键节点在2020年7月和2022年4月。
2020年初至2020年7月,生猪市场仍处在非洲猪瘟疫情的影响下,存栏基数的减少使得生猪价格呈现高位震荡的走势。
2020年7月至2022年4月,生猪产能开始恢复。产能恢复的初期,市场并未充分认知,导致了全行业对于2021年生猪行情出现了大规模的误判。2020年冬季疫情局部损失较重,以及高仔猪价格,给市场一个非瘟疫情会不断反复,产能恢复路径持续拉长的预期。在这样的盈利预期下,行业大规模复产启动,并且复产过程中伴随着大量压栏和二次育肥的行为,猪价在2021年上半年凌厉的大幅下行,并在2021年10月初达到了行业悲观情绪的冰点。在冬季价格小幅反弹后,市场下跌走势一直延续到2022年3月下旬。
2022年4月至今,生猪产能的去化开始显现,并且整体的去化幅度超出预期,生猪价格整体处于上行周期中。2022年10月下旬至12月,10月份大猪积压叠加新冠疫情导致需求端超预期下行,使得猪价在上行周期中出现了一波超预期的下跌。
2021-2022年生猪期货市场回顾
2021年生猪期货上市至今,生猪期货不断地走出波澜壮阔的行情。从宏观的维度来看,生猪期货大体经历了如下几个过程:趋势性下跌——趋势性上涨——高位震荡——趋势性下跌。
细分行情来看,2021年1月8日,生猪期货正式上市,行业从现货时代正式步入期现结合时代。LH2109、LH2111、LH2201挂牌基准价分别为30680、29680和28680元/吨,开盘首日三张合约跌幅分别为12.61%,15.99%和15.83%,其中LH2111合约出现跌停。合约刚上市时,市场交易远月复产预期,导致合约上市时出现了大幅度的下跌。
1月下旬开始,盘面交易冬季产能受损预期。回过头看,冬季产能的受损并没有发生,但是站在当时的时点来看,对于空头而言这是一个没有足够确定性可以去证伪的故事,仔猪价格的上涨,小体重猪的抛售都是指向产能受损预期的证据,投机的多头资金在增仓的过程中,被迫只能止损离场。
2021年3月以来,期货市场处在一个缺乏明显驱动的状态,市场对于远月产能去化仍然给出了预期升水,但是现实层面猪价的走势整体呈现弱势状态,盘面估值跟随震荡下行。此时市场压栏与二次育肥的情况正在发生,但当时并未被市场认知。
进入5月以来,前期去产预期被证伪,大猪压力被市场认知,盘面正式开启下行走势,在下行过程当中市场持续维持高升水状态,直到进入交割月前转入贴水。从前期市场调研的状态来看,冬季确实存在着一定疫情的受损状态,但是回过头来看,这种疫情受损是一种结构性的受损,而这种结构性的受损掩盖了市场产能的全面性的恢复,当时市场更多地看到了白纸上的黑点,而没有看到整张白纸本身。前期的仔猪价格看似印证了产能受损,但实则不然,因为当时的仔猪价格是带有市场对于产能受损的预期的,仔猪价格为什么高,一方面是由于阶段性的产能受损,另一方面是由于市场在产能受损的预期下对于仔猪补栏存在旺盛的需求。当时的仔猪价格是一个空中楼阁,根据仔猪价格推算的外购仔猪育肥成本是没有有力支撑的,这个看似可以支撑的点位是随着市场下行而不断下调的。
生猪这一波趋势性下跌持续到了2022年的4月,整体是一个能繁母猪产能恢复的显性化过程,出栏压力的持续增加是驱动这一轮下跌的核心因素。但这一轮下跌过程当中有一波超预期的上涨,也是一个十分值得去复盘的行情。在2021年猪价不断下行的过程当中,市场对于8月份的现货价格是存在看涨预期的,往年7-8月份生猪行情存在季节性上涨的因素,并且市场还是对于冬季产能的受损存在预期,前期5-6月份大猪压力逐渐的释放,让市场对于8月的行情还是存在着希望的,但实际上8月现货的走势是呈现出小幅震荡阴跌的状态的,8月现货上涨的证伪使得市场对于9月份的行情存在悲观的预期。一方面9月份的压力确实存在,另外一方面市场在价格下行过程中情绪出现了崩溃,导致了9月出栏出现了超卖,现货价格出现了的超跌。
在9月末的时点,市场在趋势下行的过程中标肥价差出现了倒挂,大猪出现了断档,这样的状态为10月末猪价的快速反弹埋下了伏笔。后续10月份供给端的压栏和低价刺激的需求,现货价格快速上涨。盘面合约也跟随了趋势,其中10月11日和10月25日,LH2201合约和LH2111合约分别涨停。11月份之后,盘面预期转向,并且在现货转入下跌趋势后,盘面重新回归下行走势,继续延续周期下行的状态。
从2022年4月下旬开始,猪价开始进入到一个上行的阶段,盘面对于猪价的上行是给出了一定的预期升水的。LH2209合约在4月18日的时候拉出了一个涨停,回看当时的基本面,是很难找到明显驱动的。当天新闻公布了官方3月能繁母猪存栏量的数据,环比去化1.94%,下午多头开始增仓,市场开始进入到上行预期的状态中。回看当时,也是可以找到一定的做多理由的,从能繁母猪的去化状态来看,大概率9月份是可以进入到周期上行的阶段的,那么9月份的现货价格是可以有盈利预期在的,因此16700元/吨左右的价格是存在不错的安全边际的。
随着5月现货价格的持续上行,市场出现周期上行的确认信号。因为5月份的存栏基数对应着2021年7月的能繁基数,2021年7月是能繁母猪去化的开始,当时调研的情况是存在着落后三元转二元能繁的状态,后面8-9月份产能去化的幅度是明显加快的。2022年5月份的猪价已经初步印证了2021年7月份的产能去化是超出市场预期的,8-9月份的边际速度会进一步加快,并且伴随冬季PSY的下降,6月的现货价格大概率是要上行的。6月下旬以来伴随着基本面偏紧,集团场上调体重,散户开始压栏,现货价格大幅走强,盘面亦大幅上涨。
2022年7月至2022年10月,市场整体呈现出高位震荡的走势。在高位震荡中,市场预期先行。在8月中旬左右,前期压栏大猪出清,市场交易四季度需求转好,现货出现拐点,盘面涨幅明显。市场进入9月,市场出现压栏和二次育肥现象,现货价格上涨,但盘面预期回落,LH2301在9月末左右重新回归21635元/吨。十一期间现货快速上涨,盘面估值跟随,节后跳空高开。十月下旬在现货拐点出现时,盘面肥猪抛压预期再度先行,LH2301再度转跌。
2022年11月至今,现货价格和盘面价格大幅下行,核心原因在于大猪压力的释放和新冠疫情导致的消费不及预期。市场在进入11月起,前期压栏大猪抛压开始显现,而新冠疫情的因素使得供需状态出现了根本性的改变。消费端大幅不及预期导致了散户大猪的被动积压,散户虽然处于主动出栏大猪的过程,但是消费端的问题导致了散户大猪一直无法完成出清。新冠对于消费的影响包含两个维度,在政策未放开之前,人员流动受到影响,消费逐步受到抑制,而政策放开后,确诊病例短期激增,消费快速断档,短期出现了急剧的下滑。新冠问题作为突发的快变量,影响力度远胜过冬季的季节性消费增量,市场的传统旺季上涨预期彻底破灭。市场在不同参与主体的成本线附近依次出现恐慌,22元/kg的二次育肥成本,行业自繁自养平均成本17元/kg,优质集团企业成本15.80元/kg左右。在现货价格击穿全行业成本线后,市场呈现弱势震荡状态。
未来展望
站在当前展望2023年,供需两端存在着非常大的不确定性。从供给端来看,市场能繁母猪拐点出现在2022年的5月,对应着市场整体出栏基数的增长会在2023年的3月,如果不考虑具体的节奏和幅度的因素,大方向上我们认为2023年的产能整体增长是一个比较明确的因素。但回顾2021年的产能大幅上行,2022年产能大幅下行的状态,2023年整体来看是一个产能温和恢复的年份,相对确定的状态是现货价格的波动大概率要比2022年要小,高点和低点均不会突破2022年的区间。
文章为转载,不构成投资建议。
收藏
评论(5)
点赞(61)
转发
2021年1月8日,生猪期货正式挂牌上市,生猪市场正式进入期现结合的时代。市场经历了前期2020年的非瘟的持续扰动,2021年的大规模复产兑现,2022年的超预期去产兑现,2022年末的大猪压力和需求断档,预期偏差持续演绎,市场走势波澜壮阔。
数据来源:Wind、涌益咨询、中粮期货研究院整理
2020-2022年行业周期回顾
2020年至2022年生猪市场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非瘟尾声阶段——产能恢复阶段——产能去化阶段。在此期间,前置能繁母猪存栏数据主要经历了如下的变化:2019.9的1913万头——2021.6的4564万头——2022.4的4177万头,对应着生猪出栏关键节点在2020年7月和2022年4月。
2020年初至2020年7月,生猪市场仍处在非洲猪瘟疫情的影响下,存栏基数的减少使得生猪价格呈现高位震荡的走势。
2020年7月至2022年4月,生猪产能开始恢复。产能恢复的初期,市场并未充分认知,导致了全行业对于2021年生猪行情出现了大规模的误判。2020年冬季疫情局部损失较重,以及高仔猪价格,给市场一个非瘟疫情会不断反复,产能恢复路径持续拉长的预期。在这样的盈利预期下,行业大规模复产启动,并且复产过程中伴随着大量压栏和二次育肥的行为,猪价在2021年上半年凌厉的大幅下行,并在2021年10月初达到了行业悲观情绪的冰点。在冬季价格小幅反弹后,市场下跌走势一直延续到2022年3月下旬。
2022年4月至今,生猪产能的去化开始显现,并且整体的去化幅度超出预期,生猪价格整体处于上行周期中。2022年10月下旬至12月,10月份大猪积压叠加新冠疫情导致需求端超预期下行,使得猪价在上行周期中出现了一波超预期的下跌。
2021-2022年生猪期货市场回顾
2021年生猪期货上市至今,生猪期货不断地走出波澜壮阔的行情。从宏观的维度来看,生猪期货大体经历了如下几个过程:趋势性下跌——趋势性上涨——高位震荡——趋势性下跌。
细分行情来看,2021年1月8日,生猪期货正式上市,行业从现货时代正式步入期现结合时代。LH2109、LH2111、LH2201挂牌基准价分别为30680、29680和28680元/吨,开盘首日三张合约跌幅分别为12.61%,15.99%和15.83%,其中LH2111合约出现跌停。合约刚上市时,市场交易远月复产预期,导致合约上市时出现了大幅度的下跌。
1月下旬开始,盘面交易冬季产能受损预期。回过头看,冬季产能的受损并没有发生,但是站在当时的时点来看,对于空头而言这是一个没有足够确定性可以去证伪的故事,仔猪价格的上涨,小体重猪的抛售都是指向产能受损预期的证据,投机的多头资金在增仓的过程中,被迫只能止损离场。
2021年3月以来,期货市场处在一个缺乏明显驱动的状态,市场对于远月产能去化仍然给出了预期升水,但是现实层面猪价的走势整体呈现弱势状态,盘面估值跟随震荡下行。此时市场压栏与二次育肥的情况正在发生,但当时并未被市场认知。
进入5月以来,前期去产预期被证伪,大猪压力被市场认知,盘面正式开启下行走势,在下行过程当中市场持续维持高升水状态,直到进入交割月前转入贴水。从前期市场调研的状态来看,冬季确实存在着一定疫情的受损状态,但是回过头来看,这种疫情受损是一种结构性的受损,而这种结构性的受损掩盖了市场产能的全面性的恢复,当时市场更多地看到了白纸上的黑点,而没有看到整张白纸本身。前期的仔猪价格看似印证了产能受损,但实则不然,因为当时的仔猪价格是带有市场对于产能受损的预期的,仔猪价格为什么高,一方面是由于阶段性的产能受损,另一方面是由于市场在产能受损的预期下对于仔猪补栏存在旺盛的需求。当时的仔猪价格是一个空中楼阁,根据仔猪价格推算的外购仔猪育肥成本是没有有力支撑的,这个看似可以支撑的点位是随着市场下行而不断下调的。
生猪这一波趋势性下跌持续到了2022年的4月,整体是一个能繁母猪产能恢复的显性化过程,出栏压力的持续增加是驱动这一轮下跌的核心因素。但这一轮下跌过程当中有一波超预期的上涨,也是一个十分值得去复盘的行情。在2021年猪价不断下行的过程当中,市场对于8月份的现货价格是存在看涨预期的,往年7-8月份生猪行情存在季节性上涨的因素,并且市场还是对于冬季产能的受损存在预期,前期5-6月份大猪压力逐渐的释放,让市场对于8月的行情还是存在着希望的,但实际上8月现货的走势是呈现出小幅震荡阴跌的状态的,8月现货上涨的证伪使得市场对于9月份的行情存在悲观的预期。一方面9月份的压力确实存在,另外一方面市场在价格下行过程中情绪出现了崩溃,导致了9月出栏出现了超卖,现货价格出现了的超跌。
在9月末的时点,市场在趋势下行的过程中标肥价差出现了倒挂,大猪出现了断档,这样的状态为10月末猪价的快速反弹埋下了伏笔。后续10月份供给端的压栏和低价刺激的需求,现货价格快速上涨。盘面合约也跟随了趋势,其中10月11日和10月25日,LH2201合约和LH2111合约分别涨停。11月份之后,盘面预期转向,并且在现货转入下跌趋势后,盘面重新回归下行走势,继续延续周期下行的状态。
从2022年4月下旬开始,猪价开始进入到一个上行的阶段,盘面对于猪价的上行是给出了一定的预期升水的。LH2209合约在4月18日的时候拉出了一个涨停,回看当时的基本面,是很难找到明显驱动的。当天新闻公布了官方3月能繁母猪存栏量的数据,环比去化1.94%,下午多头开始增仓,市场开始进入到上行预期的状态中。回看当时,也是可以找到一定的做多理由的,从能繁母猪的去化状态来看,大概率9月份是可以进入到周期上行的阶段的,那么9月份的现货价格是可以有盈利预期在的,因此16700元/吨左右的价格是存在不错的安全边际的。
随着5月现货价格的持续上行,市场出现周期上行的确认信号。因为5月份的存栏基数对应着2021年7月的能繁基数,2021年7月是能繁母猪去化的开始,当时调研的情况是存在着落后三元转二元能繁的状态,后面8-9月份产能去化的幅度是明显加快的。2022年5月份的猪价已经初步印证了2021年7月份的产能去化是超出市场预期的,8-9月份的边际速度会进一步加快,并且伴随冬季PSY的下降,6月的现货价格大概率是要上行的。6月下旬以来伴随着基本面偏紧,集团场上调体重,散户开始压栏,现货价格大幅走强,盘面亦大幅上涨。
2022年7月至2022年10月,市场整体呈现出高位震荡的走势。在高位震荡中,市场预期先行。在8月中旬左右,前期压栏大猪出清,市场交易四季度需求转好,现货出现拐点,盘面涨幅明显。市场进入9月,市场出现压栏和二次育肥现象,现货价格上涨,但盘面预期回落,LH2301在9月末左右重新回归21635元/吨。十一期间现货快速上涨,盘面估值跟随,节后跳空高开。十月下旬在现货拐点出现时,盘面肥猪抛压预期再度先行,LH2301再度转跌。
2022年11月至今,现货价格和盘面价格大幅下行,核心原因在于大猪压力的释放和新冠疫情导致的消费不及预期。市场在进入11月起,前期压栏大猪抛压开始显现,而新冠疫情的因素使得供需状态出现了根本性的改变。消费端大幅不及预期导致了散户大猪的被动积压,散户虽然处于主动出栏大猪的过程,但是消费端的问题导致了散户大猪一直无法完成出清。新冠对于消费的影响包含两个维度,在政策未放开之前,人员流动受到影响,消费逐步受到抑制,而政策放开后,确诊病例短期激增,消费快速断档,短期出现了急剧的下滑。新冠问题作为突发的快变量,影响力度远胜过冬季的季节性消费增量,市场的传统旺季上涨预期彻底破灭。市场在不同参与主体的成本线附近依次出现恐慌,22元/kg的二次育肥成本,行业自繁自养平均成本17元/kg,优质集团企业成本15.80元/kg左右。在现货价格击穿全行业成本线后,市场呈现弱势震荡状态。
未来展望
站在当前展望2023年,供需两端存在着非常大的不确定性。从供给端来看,市场能繁母猪拐点出现在2022年的5月,对应着市场整体出栏基数的增长会在2023年的3月,如果不考虑具体的节奏和幅度的因素,大方向上我们认为2023年的产能整体增长是一个比较明确的因素。但回顾2021年的产能大幅上行,2022年产能大幅下行的状态,2023年整体来看是一个产能温和恢复的年份,相对确定的状态是现货价格的波动大概率要比2022年要小,高点和低点均不会突破2022年的区间。
文章为转载,不构成投资建议。
更多
1月18日,沪镍主力合约NI2302前20名期货公司多单持仓1.73万手,空单持仓1.57万手,净多持仓为1660手,相较上日净多持仓增加960手,多空比1.11。
图片来源:上甲
多头持仓前三的席位分别是国泰君安期货(2825手)、中信期货(1926手)、中粮期货(1320手);空头持仓前三的分别是东证期货(2279手)、国泰君安期货(1608手)、海通期货(1449手)。
图片来源:上甲
主力合约机构动向:
从净多头持仓排行来看,国泰君安期货以2825手净多排行榜首,净空排行方面,东证期货以2279手拔得头筹。
图片来源:上甲
从1月18日持仓来看,沪镍期货主力合约NI2302龙虎榜席位处于多空双减的状态,今日总持仓为3.3万手,近一周交易日总持仓量持续下降。
收藏
评论(5)
点赞
转发
1月18日,沪镍主力合约NI2302前20名期货公司多单持仓1.73万手,空单持仓1.57万手,净多持仓为1660手,相较上日净多持仓增加960手,多空比1.11。
图片来源:上甲
多头持仓前三的席位分别是国泰君安期货(2825手)、中信期货(1926手)、中粮期货(1320手);空头持仓前三的分别是东证期货(2279手)、国泰君安期货(1608手)、海通期货(1449手)。
图片来源:上甲
主力合约机构动向:
从净多头持仓排行来看,国泰君安期货以2825手净多排行榜首,净空排行方面,东证期货以2279手拔得头筹。
图片来源:上甲
从1月18日持仓来看,沪镍期货主力合约NI2302龙虎榜席位处于多空双减的状态,今日总持仓为3.3万手,近一周交易日总持仓量持续下降。
更多
1月17日,沪镍主力合约NI2302前20名期货公司多单持仓1.8万手,空单持仓1.73万手,净多持仓为700手,相较上日净多持仓增加366手,多空比1.04。
图片来源:上甲
多头持仓前三的席位分别是国泰君安期货(2408手)、中信期货(1819手)、中粮期货(1350手);空头持仓前三的分别是东证期货(2246手)、海通期货(1676手)、华泰期货(1622手)。
图片来源:上甲
主力合约机构动向:
从净多头持仓排行来看,国泰君安期货以2408手净多排行榜首,净空排行方面,东证期货以2246手拔得头筹。
图片来源:上甲
从1月17日持仓来看,沪镍期货主力合约NI2302龙虎榜席位处于多空双减的状态,近一周交易日总持仓量持续下降。
收藏
评论(5)
点赞
转发
1月17日,沪镍主力合约NI2302前20名期货公司多单持仓1.8万手,空单持仓1.73万手,净多持仓为700手,相较上日净多持仓增加366手,多空比1.04。
图片来源:上甲
多头持仓前三的席位分别是国泰君安期货(2408手)、中信期货(1819手)、中粮期货(1350手);空头持仓前三的分别是东证期货(2246手)、海通期货(1676手)、华泰期货(1622手)。
图片来源:上甲
主力合约机构动向:
从净多头持仓排行来看,国泰君安期货以2408手净多排行榜首,净空排行方面,东证期货以2246手拔得头筹。
图片来源:上甲
从1月17日持仓来看,沪镍期货主力合约NI2302龙虎榜席位处于多空双减的状态,近一周交易日总持仓量持续下降。
更多
晨报速递 | 2023.01.16
以下文章来源于东证财经,作者张文勇,庄仁颉
品种点评
金融板块
股指期货
基本面:近期市场高位震荡调整,节前效应抑制是整体情绪,而12月份的金融数据低于市场预期,宏观经济面的疲软表现再度引发市场情绪谨慎,不过,美联12月份经济数据以及联储放缓加息规模节奏对市场短期情绪起到提振。临近春节长假,市场观望情绪依旧浓厚,叠加近期持续上涨所积累的获利盘回吐以及主力资金调仓,市场短期分歧依然较大,后期仍有可能继续调整。
持仓:沪深300期指IF2303合约前20名多头持仓57841手,增加2266手;空头持仓67963手,增加2464手。中证500期指IC2303合约前20名多头持仓96105手,增加727手;空头持仓93271手,增加888手。上证50期指IH2301合约前20名多头持仓38847手,增加3375手;空头持仓44022手,增加2938手。中证1000期指IM2303合约前20名多头持仓34905手,增加1076手;空头持仓36566手,增加645手。
策略建议:人民币持续走升支撑整体行情,节日临近,轻仓过节。
风险因素:全球宏观经济、疫情状况、中美关系进展。
能化板块
原油
基本面:美国12月CPI数据环比下降,通胀压力有所缓和,美联储放缓加息力度预期升温,美元指数跌至7个月低点。欧盟将于2月禁运俄罗斯成品油并实行价格上限措施,欧佩克联盟维持减产200万桶/日的产量政策,供应风险对油市有所支撑;中国重新开放边境使得需求预期有所改善,美元走弱也提振油价;而EIA美国原油库存大幅增加,全球经济衰退的忧虑情绪仍限制上行空间,关注OPEC及IEA月报。
策略建议:原油上行压力仍存,短期或宽幅震荡,节日临近,轻仓过节。
风险因素:需求不及预期;俄乌谈判;中东局势。
沥青
基本面:欧盟将于2月禁运俄罗斯成品油并实行价格上限措施,亚洲需求改善预期及美元走弱提振市场,国际原油震荡回升。供应方面,国内主要沥青厂家开工小幅提升;冬储合同资源入库带动,厂家库存继续下降,贸易商库存增加;齐鲁、扬子石化复产沥青,东明、汇丰石化停产沥青。需求方面,北方地区刚需转淡,南方地区按需采购,冷空气叠加假期因素需求;炼厂合同出货为主,部分资源北货南下;华东、华南、西南地区现货价格上涨。
持仓:沥青2303合约前20名多头持仓94545手,减少2293手,空头持仓97568手,减少2432手。
策略建议:油价宽幅震荡,沥青整体维持区间运行。
风险因素:需求不及预期。
黑色板块
螺纹钢
基本面:国内PMI整体延续边际改善状态,制造业新订单趋势指标有筑底回升迹象,建筑业新订单则延续回升态势,黑色相关需求趋势指标继续回升。供应方面,本期螺纹钢周度产量继续回落,周度产能利用率降至60%下方 ,随着春节越发临近,钢厂季节性停检修范围也将随之扩大,减产预期增强。需求方面,终端需求继续萎缩,本期厂库与社会继续提升,后市增幅将再度扩大。
持仓:螺纹钢2305合约前20名多头持仓1219665手,增加49132手,空头持仓1176636手,增加25315手。
策略建议:原料端仍有支撑,实际需求拖累钢价,短期或区间震荡,节日临近,轻仓过节。
风险因素:环保限产政策。
焦炭
基本面:供给方面,煤矿陆续放假,焦煤供应持续下滑,线上竞拍成交冷清,部分煤种价格下调。现货方面,焦炭二轮提降落地,高炉停减产情况增多。需求方面,钢材需求持续走弱,钢厂补库陆续接近尾声,采购节奏放缓,焦钢厂均出现小幅累库,厂内焦炭日耗量下降。
持仓:焦炭2305合约前20名多头持仓18879手,增加59手,空头持仓18291手,减少68手。
策略建议:需求拖累焦炭价格,政策预期仍对焦炭有一定支撑,节日临近,轻仓过节。
风险因素:需求超预期,政策因素。
金属板块
铜
基本面:美国11月建筑支出意外增长,美元指数止跌回升。供给方面,上游铜矿进口供应增长,铜矿加工费TC上升,但冷料供应紧张继续加剧,且部分炼厂进行检修,导致实际产量低于预期。需求方面,铜市需求淡季来临,叠加铜价升至高位,下游表现相对平淡,入市拿货意愿表现不佳,国内库存小幅回升,现货升水降至低位;而LME库存持稳运行,升贴水降至低位水平。截止1月11日,LME铜库存为84800吨。截止1月6日,上海期货交易所阴极铜库存为80398吨。
持仓:沪铜2302合约前20名多头持仓55467手,减少994手,空头持仓58853手,减少1112手。
策略建议:美元指数快速走弱,铜价迅速上行,基本面较为平淡,节日临近,轻仓过节。
风险因素:美元指数,供给超预期。
锌
基本面:供给方面,据Mysteel数据,本周锌精矿港口库存36.9万吨,周环比增加7.2万吨,锌矿进口逐渐增加,矿端过剩逐渐传导冶炼厂,冶炼厂利润较高,导致今年春节减量较近几年相比较小。需求方面,消费淡季,终端户外施工减少,订单下降,加上春节即将到来,企业顺势减停产检修,放假停产增多,采购即将完成,累库周期开启。库存上,国内外偏低,国内社会库存开始累库,春节将至,部分下游大厂开始放假,市场采购力度有限,总体累库趋势不变。截止1月12日,LME精炼锌库存为21125吨;截止2022年1月6日,上期所精炼锌库存为24023吨。
持仓:沪锌2302合约前20名多头持仓44298手,减少3651手,空头持仓54252手,减少3474手。
策略建议:锌价再度反弹,关注上行压力,节日临近,轻仓过节。
风险因素:需求远不及预期。
农产品板块
豆一
基本面:供给方面,东北大豆和南方大豆共同增产,新豆价格有所承压,且由于新豆蛋白含量差距较大,低蛋白大豆销售不佳,农户惜售意愿也在豆类价格偏弱运行的影响下有所缓解。成本端来看,由于今年地租成本提高,由于大豆价格持续下滑,农户惜售心理较强。需求方面,疫情防控有所松动,但下游豆制品企业需求依旧疲软,货源流通不顺,东北部分产区大豆购销基本停滞,北豆南运量较往年偏少;中粮储持续拍卖大豆,但成交寡淡市场消化偏慢,并且由于收购价格再度下调,部分粮库因库存已满而停收。
持仓:豆一2305合约前20名多头持仓85235手,增加4301手,空头持仓88734手,增加6205手。
策略建议:需求拖累豆价,短期维持底部震荡,关注能否企稳,节日临近,轻仓过节。
风险因素:需求高于预期。
棉花
基本面:供给方面,商业库存处于近五年偏低水平,由于产区新棉加工公检进度依然落后,供应压力明显后移。需求方面,12月下旬以来各地疫情感染高峰期到来,职工感染比例增加,缺岗等现象较为突出,下游纱布开机率减幅明显,纱产能下降明显,关注对订单造成的影响,节前纺企补货需求将减少。不过纺企仍在海外寻求订单,加之市场对棉纺织行业信心有所提升,情绪影响颇多。
持仓:棉花2305合约前20名多头持仓442516手,增加2992手,空头持仓573409手,减少5293手。
策略建议:棉价上行压力渐显,短期或有所回调,节日临近,轻仓过节。
风险因素:供给远不及预期。
其他板块
白糖
基本面:国际方面,印度、泰国糖供应增加明显,不过巴西供应略偏紧,多空因素交织,短期原糖震荡运行。国内方面,国内甘蔗压榨处于集中期,产糖速度加快,仓单注册量增加。截至12月底,本制糖期全国共生产325吨,同比增加47万吨,加之进口供应仍阶段性施压,限制糖价走势。不过当前处于春节备货阶段,主产区制糖企业挺价较强,加之国产糖相对外糖仍存优势,对国内食糖仍存一定支撑。
持仓:白糖2303合约前20名多头持仓300912手,减少6688手,空头持仓315101手,减少6153手。
操作建议:白糖下有支撑,整体维持区间震荡,重心略有上移,节日临近,轻仓过节。
风险因素:需求不及预期。
玻璃
基本面:供给方面,近期1条产线放水冷修,但前期点火产线开始近期2条产线放水冷修,1条产线复产点火,但尚未出玻璃,下周暂无明显点火或者放水计划,供应面大概率延续稳定。需求方面,临近年底,中下游存货为主,玻璃企业库存继续下降,但加工企业已陆续放假,中下游备货操作进入尾声,生产企业亦将陆续停止发货,浮法玻璃行业或将转入累库阶段。
持仓:玻璃2305合约前20名多头持仓494777手,增加6383手,空头持仓521700手,减少9391手。
操作建议:玻璃下有支撑,短期反弹持续,关注上方压力,节日临近,轻仓过节。
风险因素:需求远不及预期,疫情控制情况。
免 责 申 明
本报告中的信息均来源于已公开的资料,尽管我们相信报告中资料来源的可靠性,但我公司对这些信息的准确性及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也不保证我公司所做出的意见和建议不会发生任何的变更,在任何情况下,我公司报告中的信息和所表达的意见和建议以及所载的数据、工具及材料均不能作为您所进行投资交易的绝对依据。由于报告在编写时融入了分析师个人的观点、见解及分析方法,如与我公司发布的其他信息有不一致或有不同的结论,未免发生矛盾,本报告所载的观点并不代表东证期货公司的立场,请谨慎参考。我公司不承担因根据本报告所进行投资交易而导致的任何形式的损失。
另外,本报告所载资料、意见及推测只是反映东证期货公司在本报告所载明的日期的判断,可随时修改,毋需提前通知。未经东证期货公司允许,本报告内容不得以任何方式传送、复印或派发此报告的材料、内容或复印本予以任何其他人,或投入商业使用。如遵循原文本意的引用、刊发,需注明出处“上海东证期货有限公司”,并保留我公司的一切权利。
东证期货
一流衍生产品投资服务提供商
收藏
评论(14)
点赞(124)
转发
晨报速递 | 2023.01.16
以下文章来源于东证财经,作者张文勇,庄仁颉
品种点评
金融板块
股指期货
基本面:近期市场高位震荡调整,节前效应抑制是整体情绪,而12月份的金融数据低于市场预期,宏观经济面的疲软表现再度引发市场情绪谨慎,不过,美联12月份经济数据以及联储放缓加息规模节奏对市场短期情绪起到提振。临近春节长假,市场观望情绪依旧浓厚,叠加近期持续上涨所积累的获利盘回吐以及主力资金调仓,市场短期分歧依然较大,后期仍有可能继续调整。
持仓:沪深300期指IF2303合约前20名多头持仓57841手,增加2266手;空头持仓67963手,增加2464手。中证500期指IC2303合约前20名多头持仓96105手,增加727手;空头持仓93271手,增加888手。上证50期指IH2301合约前20名多头持仓38847手,增加3375手;空头持仓44022手,增加2938手。中证1000期指IM2303合约前20名多头持仓34905手,增加1076手;空头持仓36566手,增加645手。
策略建议:人民币持续走升支撑整体行情,节日临近,轻仓过节。
风险因素:全球宏观经济、疫情状况、中美关系进展。
能化板块
原油
基本面:美国12月CPI数据环比下降,通胀压力有所缓和,美联储放缓加息力度预期升温,美元指数跌至7个月低点。欧盟将于2月禁运俄罗斯成品油并实行价格上限措施,欧佩克联盟维持减产200万桶/日的产量政策,供应风险对油市有所支撑;中国重新开放边境使得需求预期有所改善,美元走弱也提振油价;而EIA美国原油库存大幅增加,全球经济衰退的忧虑情绪仍限制上行空间,关注OPEC及IEA月报。
策略建议:原油上行压力仍存,短期或宽幅震荡,节日临近,轻仓过节。
风险因素:需求不及预期;俄乌谈判;中东局势。
沥青
基本面:欧盟将于2月禁运俄罗斯成品油并实行价格上限措施,亚洲需求改善预期及美元走弱提振市场,国际原油震荡回升。供应方面,国内主要沥青厂家开工小幅提升;冬储合同资源入库带动,厂家库存继续下降,贸易商库存增加;齐鲁、扬子石化复产沥青,东明、汇丰石化停产沥青。需求方面,北方地区刚需转淡,南方地区按需采购,冷空气叠加假期因素需求;炼厂合同出货为主,部分资源北货南下;华东、华南、西南地区现货价格上涨。
持仓:沥青2303合约前20名多头持仓94545手,减少2293手,空头持仓97568手,减少2432手。
策略建议:油价宽幅震荡,沥青整体维持区间运行。
风险因素:需求不及预期。
黑色板块
螺纹钢
基本面:国内PMI整体延续边际改善状态,制造业新订单趋势指标有筑底回升迹象,建筑业新订单则延续回升态势,黑色相关需求趋势指标继续回升。供应方面,本期螺纹钢周度产量继续回落,周度产能利用率降至60%下方 ,随着春节越发临近,钢厂季节性停检修范围也将随之扩大,减产预期增强。需求方面,终端需求继续萎缩,本期厂库与社会继续提升,后市增幅将再度扩大。
持仓:螺纹钢2305合约前20名多头持仓1219665手,增加49132手,空头持仓1176636手,增加25315手。
策略建议:原料端仍有支撑,实际需求拖累钢价,短期或区间震荡,节日临近,轻仓过节。
风险因素:环保限产政策。
焦炭
基本面:供给方面,煤矿陆续放假,焦煤供应持续下滑,线上竞拍成交冷清,部分煤种价格下调。现货方面,焦炭二轮提降落地,高炉停减产情况增多。需求方面,钢材需求持续走弱,钢厂补库陆续接近尾声,采购节奏放缓,焦钢厂均出现小幅累库,厂内焦炭日耗量下降。
持仓:焦炭2305合约前20名多头持仓18879手,增加59手,空头持仓18291手,减少68手。
策略建议:需求拖累焦炭价格,政策预期仍对焦炭有一定支撑,节日临近,轻仓过节。
风险因素:需求超预期,政策因素。
金属板块
铜
基本面:美国11月建筑支出意外增长,美元指数止跌回升。供给方面,上游铜矿进口供应增长,铜矿加工费TC上升,但冷料供应紧张继续加剧,且部分炼厂进行检修,导致实际产量低于预期。需求方面,铜市需求淡季来临,叠加铜价升至高位,下游表现相对平淡,入市拿货意愿表现不佳,国内库存小幅回升,现货升水降至低位;而LME库存持稳运行,升贴水降至低位水平。截止1月11日,LME铜库存为84800吨。截止1月6日,上海期货交易所阴极铜库存为80398吨。
持仓:沪铜2302合约前20名多头持仓55467手,减少994手,空头持仓58853手,减少1112手。
策略建议:美元指数快速走弱,铜价迅速上行,基本面较为平淡,节日临近,轻仓过节。
风险因素:美元指数,供给超预期。
锌
基本面:供给方面,据Mysteel数据,本周锌精矿港口库存36.9万吨,周环比增加7.2万吨,锌矿进口逐渐增加,矿端过剩逐渐传导冶炼厂,冶炼厂利润较高,导致今年春节减量较近几年相比较小。需求方面,消费淡季,终端户外施工减少,订单下降,加上春节即将到来,企业顺势减停产检修,放假停产增多,采购即将完成,累库周期开启。库存上,国内外偏低,国内社会库存开始累库,春节将至,部分下游大厂开始放假,市场采购力度有限,总体累库趋势不变。截止1月12日,LME精炼锌库存为21125吨;截止2022年1月6日,上期所精炼锌库存为24023吨。
持仓:沪锌2302合约前20名多头持仓44298手,减少3651手,空头持仓54252手,减少3474手。
策略建议:锌价再度反弹,关注上行压力,节日临近,轻仓过节。
风险因素:需求远不及预期。
农产品板块
豆一
基本面:供给方面,东北大豆和南方大豆共同增产,新豆价格有所承压,且由于新豆蛋白含量差距较大,低蛋白大豆销售不佳,农户惜售意愿也在豆类价格偏弱运行的影响下有所缓解。成本端来看,由于今年地租成本提高,由于大豆价格持续下滑,农户惜售心理较强。需求方面,疫情防控有所松动,但下游豆制品企业需求依旧疲软,货源流通不顺,东北部分产区大豆购销基本停滞,北豆南运量较往年偏少;中粮储持续拍卖大豆,但成交寡淡市场消化偏慢,并且由于收购价格再度下调,部分粮库因库存已满而停收。
持仓:豆一2305合约前20名多头持仓85235手,增加4301手,空头持仓88734手,增加6205手。
策略建议:需求拖累豆价,短期维持底部震荡,关注能否企稳,节日临近,轻仓过节。
风险因素:需求高于预期。
棉花
基本面:供给方面,商业库存处于近五年偏低水平,由于产区新棉加工公检进度依然落后,供应压力明显后移。需求方面,12月下旬以来各地疫情感染高峰期到来,职工感染比例增加,缺岗等现象较为突出,下游纱布开机率减幅明显,纱产能下降明显,关注对订单造成的影响,节前纺企补货需求将减少。不过纺企仍在海外寻求订单,加之市场对棉纺织行业信心有所提升,情绪影响颇多。
持仓:棉花2305合约前20名多头持仓442516手,增加2992手,空头持仓573409手,减少5293手。
策略建议:棉价上行压力渐显,短期或有所回调,节日临近,轻仓过节。
风险因素:供给远不及预期。
其他板块
白糖
基本面:国际方面,印度、泰国糖供应增加明显,不过巴西供应略偏紧,多空因素交织,短期原糖震荡运行。国内方面,国内甘蔗压榨处于集中期,产糖速度加快,仓单注册量增加。截至12月底,本制糖期全国共生产325吨,同比增加47万吨,加之进口供应仍阶段性施压,限制糖价走势。不过当前处于春节备货阶段,主产区制糖企业挺价较强,加之国产糖相对外糖仍存优势,对国内食糖仍存一定支撑。
持仓:白糖2303合约前20名多头持仓300912手,减少6688手,空头持仓315101手,减少6153手。
操作建议:白糖下有支撑,整体维持区间震荡,重心略有上移,节日临近,轻仓过节。
风险因素:需求不及预期。
玻璃
基本面:供给方面,近期1条产线放水冷修,但前期点火产线开始近期2条产线放水冷修,1条产线复产点火,但尚未出玻璃,下周暂无明显点火或者放水计划,供应面大概率延续稳定。需求方面,临近年底,中下游存货为主,玻璃企业库存继续下降,但加工企业已陆续放假,中下游备货操作进入尾声,生产企业亦将陆续停止发货,浮法玻璃行业或将转入累库阶段。
持仓:玻璃2305合约前20名多头持仓494777手,增加6383手,空头持仓521700手,减少9391手。
操作建议:玻璃下有支撑,短期反弹持续,关注上方压力,节日临近,轻仓过节。
风险因素:需求远不及预期,疫情控制情况。
免 责 申 明
本报告中的信息均来源于已公开的资料,尽管我们相信报告中资料来源的可靠性,但我公司对这些信息的准确性及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也不保证我公司所做出的意见和建议不会发生任何的变更,在任何情况下,我公司报告中的信息和所表达的意见和建议以及所载的数据、工具及材料均不能作为您所进行投资交易的绝对依据。由于报告在编写时融入了分析师个人的观点、见解及分析方法,如与我公司发布的其他信息有不一致或有不同的结论,未免发生矛盾,本报告所载的观点并不代表东证期货公司的立场,请谨慎参考。我公司不承担因根据本报告所进行投资交易而导致的任何形式的损失。
另外,本报告所载资料、意见及推测只是反映东证期货公司在本报告所载明的日期的判断,可随时修改,毋需提前通知。未经东证期货公司允许,本报告内容不得以任何方式传送、复印或派发此报告的材料、内容或复印本予以任何其他人,或投入商业使用。如遵循原文本意的引用、刊发,需注明出处“上海东证期货有限公司”,并保留我公司的一切权利。
东证期货
一流衍生产品投资服务提供商
更多
辽宁一化工厂爆炸,多名员工失联,官方通报
2023年1月15日13时25分,辽宁盘锦市盘山县浩业化工公司烷基化装置,在维修过程中发生爆炸引起火灾。事故发生后,市县两级迅速启动应急预案,开展现场应急处置和救援工作。目前,事故原因及人员救治正在进行中。
此前据央视新闻报道,1月15日,辽宁盘锦盘山县一化工厂起火爆炸,事故现场浓烟冲天。
据新京报消息,浩业化工分管安全的副总经理张辉称,事发前企业正常生产,一条烷基化装置管线泄漏起火。截至昨日17时许,因部分化工原料管线无法关闭,火势仍在燃烧,已救出3人,初步排查有四五名工人处失联状态。
尼泊尔客机坠毁,已有68人遇难
据尼泊尔媒体报道,当地时间1月15日上午,尼泊尔雪人航空公司一架从首都加德满都飞往尼泊尔旅游城市博克拉的ATR-72型客机在博克拉旧机场和新机场之间的位置坠毁。坠毁客机上共搭载72人,包括68名乘客和4名机组人员。
当地时间1月15日20时30分左右,尼泊尔雪人航空公司发布关于当日空难的第五版新闻公报,调整遇难者人数,称该航司15日坠毁的编号为9N-ANC航班上目前找到68具遇难者遗骸。
尼泊尔雪人航空公司发言人称,在尼泊尔博克拉坠毁的YT691次航班上有15名外籍乘客,其中包括5名印度人、4名俄罗斯人和2名韩国人。另外还有4名乘客,分别来自阿根廷、澳大利亚、法国和爱尔兰。
据媒体报道,坠毁的客机机龄为15年,机型为ATR72。该机型由法国和意大公司合资的ATR飞机制造公司制造。ATR72型客机载客量最大为70多人。涉事飞机所属的雪人航空公司有6架ATR72相关机型客机。历史上,该机型曾多次发生空难。
国家发展改革委约谈有关铁矿石资讯企业
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微信公众号昨日消息,近日,个别铁矿石资讯企业转载不实旧闻,混淆视听,对市场造成不良影响。国家发展改革委价格司第一时间约谈有关资讯企业,提醒告诫相关企业发布市场和价格信息前必须认真核实、做到准确无误,不得编造发布虚假信息,不得捏造散布涨价信息,不得哄抬价格。
国家发展改革委将持续密切关注铁矿石市场和价格变化,会同有关部门进一步研究采取措施,严厉打击捏造散布涨价信息、囤积居奇、哄抬价格等违法违规行为,切实保障铁矿石市场平稳运行。
机构预计今年国内铁矿石“供增需平”
宝城期货黑色系研究员涂伟华认为,支撑本轮铁矿石价格上涨的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是国内宏观经济向好预期。市场预计美联储加息节奏放缓,国外铁矿石价格最先止跌上行;国内房地产相关政策陆续出台,相关部门部署化解优质头部房企风险,支撑当前黑色系价格偏强运行。二是春节后铁水回升预期。目前样本钢厂日均铁水产量长期维持220万吨附近,按往年季节性规律来看,春节后钢厂复产会推升铁水产量,形成一定利好。
但也要看到,随着上述利好信号已经在市场上“兑现”,铁矿石价格或已进入阶段性顶部。随着国家调控力度增加,并且钢厂原料库存已升至高位,节前补库步入尾声。“铁矿石供应端相对平稳,主流矿商发往中国比例在回升,按船期推算后续澳巴到货量将触底回升。”涂伟华说。
方正中期期货铁矿石分析师梁海宽也认为,此前黑色系上行驱动来自宏观预期的改善以及地产端需求可能边际向好,当前市场对预期的反映已较为充分,短期继续上行空间受限。相关机构预测,今年国内铁矿石市场将呈现“供增需平”的格局,下半年存在累库预期。供给端,主流矿山发运将较为稳定并有一定的增产。同时,国外主要经济体存在衰退预期,国外铁矿石需求可能下降,导致铁矿石从国外钢厂流到国内,对于铁矿石的供需改善有帮助。需求端,预估今年粗钢与生铁的产量较去年基本持平,供需面有望好转。
纯碱“三高一低”、玻璃“三低一高”,背后有何玄机?
近期,玻璃、纯碱备受市场关注。据期货日报记者了解,虽然玻璃、纯碱同属一个产业链,但目前二者现货市场特点完全不同,纯碱市场呈现“三高一低”特点,而玻璃市场呈现“三低一高”特点。
“纯碱现货市场长期面临高开工、高利润、低库存、强需求格局。”光大期货资源品高级分析师张凌璐表示,高开工体现在行业开工水平长期维持同比高位运行。2022年1—12月纯碱行业月均开机率85.26%,较2021年同期月均开机率提升7%。另外,全年开机率除了二季度末至三季度的季节性检修外,均维持近几年的最高或次高水平。2023年以来,纯碱行业开机率更是长期维持90%以上高位,截至1月12日,国内纯碱行业周度开机率91.14%,同比偏高8.76个百分点。
张凌璐表示,当前利润也依旧处于偏高水平,2022年行业利润虽有波动,但普遍偏高,这也是2022年全年纯碱行业生产水平整体偏高的主要驱动之一。截至1月12日,国内氨碱企业利润910元/吨,联碱企业利润,二者分别同比提升96%和77%。
低库存则是2022年下半年以来的常态,这也一改此前纯碱企业季节性变化规律。2022年年初,纯碱企业虽然延续了2021年年底的超高库存水平,但全年纯碱企业库存持续下降,4月中旬之后开启加速下降模式,下半年企业库存便长期处于低位区间运行,即使7月至8月上旬出现阶段性累库,但幅度也较为有限。纯碱企业低库存状态维持至2023年,截至1月12日,纯碱企业库存总量27.04万吨,同比下降85.15%,轻碱和重碱企业库存同比降幅分别为82.16%和87.40%。
强需求格局则是纯碱现货2022年的另一大特点,这不仅仅表现为刚需水平不断提升,还表现在出口强势。2022年纯碱表观消费量处于同比偏高水平,尤其是上半年,多数时间表观消费量都处于近几年最高水平。2022年1—11月国内纯碱表观消费量2653.09万吨,同比提升2.34%。另外,2022年1—11月纯碱表观消费量总体仅较同期产量偏低22.5万吨,且2022年上半年月度表观消费量基本都高于纯碱月度产量,而消费量的偏高运行主要取决于浮法玻璃产线冷修不及预期、光伏玻璃持续点火、出口高位等因素。
“2022年以来,我国纯碱出口数量逐月增加,月度出口量从年初的十年最低攀升至十年最高水平,仅用了5个月时间,此后数月也一直保持高出口量状态。2022年1—11月我国纯碱出口186.49万吨,同比提升165%。”张凌璐认为,我国纯碱出口数量大幅增长主要受到国际市场能源价格提升、全球纯碱产能缩减、全球纯碱成本及价格推升等各种因素影响,直接或间接提升我国纯碱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及市场份额。
张凌璐分析称,由于终端地产持续萎靡、旺季不旺,2022年下半年以来浮法玻璃冷修数量不断提升,截至去年12月底,国内浮法玻璃日熔量16.184万吨,较2021年年底下降1.30万吨,降幅7.4%。与此同时,光伏玻璃全年新建产线点火导致行业日熔量净增3.46万吨,年度增幅达到83.90%,且增量远大于浮法玻璃产线冷修的缺失量,综合提升了纯碱的刚需消耗水平。
卓创资讯分析师陈秋莎表示,从纯碱—玻璃产业链来看,2022年产业链利润主要集中在上游原料端,同时纯碱、玻璃价差进一步走阔。从纯碱产品来看,因为有效产能下降,纯碱需求持续增长,2022年纯碱供应更为紧张,行业库存持续下降。2022年纯碱价格波动区间收窄,重碱价格在2400—3100元/吨,重碱均价在2828元/吨,均价处于历史高位,重碱生产比例进一步提升,2022年国内重碱生产比例达到53%。
纯碱都去哪了?
进入2023年以来,纯碱企业再度进入去库状态。截至1月12日,纯碱企业库存已连续两周下降,周度降幅分别为10.25%和8.62%,当前企业库存总量27.04万吨,较12月底下降18%,较2022年同期下降85.15%。轻碱库存13.96万吨,较12月底下降11.37%,较2022年同期下降82.16%;重碱库存13.08万吨,较12月底下降24.04%,较2022年同期下降87.4%,重碱库存去化幅度最为明显。
张凌璐告诉记者,纯碱社会环节库存2022年下半年就处于去库通道,目前库存绝对值不足5万吨。下游浮法玻璃企业原料纯碱库存天数整个2022年也处于持续下降通道,截至去年12月,国内样本浮法玻璃企业原料纯碱库存天数仅为20.1天,较2022年1月份的36.5天下降16.4天,降幅44.93%。张凌璐认为,下游浮法玻璃原料库存天数的下降,一方面由于市场对于远兴一期投产预期加强、对后期价格下行抱有预期,故当前主动减少原料库存,以待后期低价采购天然碱货源;另一方面,纯碱货源偏紧现象长期存在,部分浮法玻璃原料补库进度或受到一定影响。
“纯碱库存长期低位,主要由于供需两端增速不匹配、市场货源长期偏紧所致。” 张凌璐说,2022年全年纯碱产量2944万吨,同比增幅仅为1.79%,而2022年全年纯碱表观消费量(12月为预计数据)或达到2896万吨,虽然略低于全年产量,但表观消费量同比增速却达到了3.96%,这是导致库存长期低位的主要驱动。
1月份以来,浮法玻璃行业目前未出现冷修产线,而光伏玻璃行业已经点火两条产线,日熔量净增2100吨/天。张凌璐表示,重碱刚需仍在持续增加,这也导致重碱下游行业对纯碱的持续消耗量不断提升。另外,今年春节时间较早,1月以来中下游节前积极备货也导致了产业链库存从生产端往中下游转移,加剧了今年以来纯碱库存连续下降的情况。
中粮期货郑州营业部总监马阳光告诉记者,纯碱的低库存状态其实在2022年二季度的时候已经开始显现,并且在2022年9月份往后低库存的状态愈发明显,并一直维持到现在。单从库存的角度来分析,纯碱行业库存低于50万吨已经算是一种紧平衡的状态。“2022年纯碱低库存的原因在于连云港碱业停产之后,国内纯碱供应端量的缩减,另外也有光伏产业的投产以及浮法玻璃并未如预期的大范围冷修。浮法玻璃对纯碱是硬性消费,在当前全行业亏损的前提下,浮法玻璃产业的持续生产肯定需要纯碱原材料的稳定供应,这也是纯碱一直维持低库存状态的主因。”马阳光说,目前的纯碱产业,归根究底还是供应与需求的问题,供应是固定的,需求没减少反而略有增加,多种因素共同造成了目前低库存的格局。
2022年12月底,卓创资讯统计的全行业库存在172万吨,其中纯碱厂家企业库存在32万吨,进入1月份之后,纯碱厂家库存进一步下降,截至1月12日纯碱企业库存在25.4万吨。“虽然2022年浮法玻璃及部分轻碱下游产品对纯碱需求有所减少,但全年纯碱行业总库存下降193万吨,主要原因在于内需及出口需求的增长,2022年光伏玻璃对纯碱用量增长120万吨,预计2022年纯碱出口增加138万吨。”陈秋莎说。
低库存还要持续多久?
张凌璐表示,短期看,春节前1—2周至春节后1—2周属于纯碱企业季节性累库周期,但2022年春节前累库仅仅持续一周左右,且四季度也出现了反季节性去库的情况。另外,结合当前纯碱现货市场情况来看,供给端调节韧性非常有限,但需求端仍维持强势格局,货源偏紧现象依旧存在。尽管春节前有累库预期,但幅度将会非常有限,同时还要警惕反季节性降库出现的可能。
长期来看,今年年中纯碱将出现市场分水岭,而关键因素则在于远兴一期产能投产是否如期落地。虽然该项目由原来的340万吨提升至500万吨,但市场也不乏出现分批投放、提前投放等各种传言,目前最新消息达产时间临界点将在今年5—7月份概率较大。因此,在远兴大量新增产能投放以前,纯碱仍将保持供需偏紧格局,企业库存也难以大幅度累积。倘若远兴产能分批、如期落地,届时需看供给端实际落地产能幅度,需求端需看光伏玻璃以及其他板块(如轻碱消费复苏)增量,二者博弈之下,阶段性增长较快的一方将主导企业库存的升降趋势。
从全年来看,远兴一期项目投产之后,纯碱供给端将面临巨大的产能压力,再叠加2022年延迟至2023年投产的100万吨产能,2023年全年纯碱行业潜在新增产能或达到600万吨,行业总产能也有望超过3800万吨,年内增幅或将高达18.5%。在供给端的产能压力之下,重碱下游日熔量全年增量超过9.5万吨才有可能抵消600万吨的产能压力,而这样的增幅靠当前浮法玻璃和光伏玻璃产线变化预期是难以实现的。换言之,虽然光伏玻璃产能增量可期,但或被浮法玻璃产线冷修损失量所抵消,两大行业全年日熔量净增很难达到9.5万吨及以上,故全年纯碱供需格局转向宽松状态是大概率事件,企业库存也可能在下半年之后,逐步改变长期低位运行的状态。
在马阳光看来,后期影响纯碱低库存的因素主要有两点,一是供应端的增量,典型的就是2023年远兴能源内蒙古阿拉善的天然碱项目,企业如能按照计划投产,纯碱的低库存会在2023年6月份之后有着显著的缓解;二是国内浮法玻璃的开工情况,国内疫情放开之后,各产业经济都略有复苏的迹象,浮法玻璃产业也在关注2023年的房地产市场,正是这种向好预期的存在,才使目前浮法产业没有出现大范围的冷修,不过一旦春节过后地产复苏不及预期,不排除部分玻璃企业倒在行业转暖的“黎明”之前,一旦需求端出现缩量,也同样能改变纯碱的低库存格局。
2023年纯碱或先扬后抑?
展望后市,张凌璐表示,2023年年中纯碱行业或将迎来供需格局由强转弱的分水岭,关键因素在于供给端远兴一期产能是否能够按时投产。由于该项目产能大、成本低,新产能落地之后可凭借其成本优势占据定价主导权,带动纯碱价格下行。另外,项目投产之后,供给端将面临巨大的产能压力,再叠加2022年延迟投产的100万吨产能,2023年全年纯碱行业潜在新增产能或达到600万吨,而纯碱行业产能也可能超过3800万吨,年内增幅或将高达18.5%。
“2023年需求端不确定因素较多。”张凌璐说,浮法市场虽然1月以来有所好转,但当前市场仍面临较大的库存压力和成本压力,且窑龄期限较长的产线偏多,给产线冷修埋下较大风险因子。目前10年产线日熔量共计1.5万吨左右,而8年产线日熔量共计2.8万吨左右。假如8年以上产线全部冷修,则玻璃产线将再度损失4.3万吨日熔量,折合年度纯碱损失量高达227万吨。但是,市场对于今年国内经济和地产复苏、玻璃需求提升抱有强劲预期,故玻璃行业有望走出低谷,产线放水冷修意愿也有可能大幅降低。
光伏玻璃今年仍将继续保持高速增长趋势,按目前计划投产量来看,2023年光伏玻璃行业计划大约7.2万吨日熔量新增,但实际落实或位于31150—47150吨区间内,对纯碱年度需求增量在165万吨至249万吨之间。倘若光伏玻璃产线投产落地较为积极,则今年增量依旧有可能覆盖当前所有浮法玻璃老窑炉冷修所带来的缺失量。2023年重碱下游两大板块的增减仍存在较强博弈,故真正影响纯碱今年供需格局的依旧是供给端的产能投放情况。
需求端其他增量也不容忽视,张凌璐表示,一方面在于轻碱下游部分行业后疫情时代下的复苏,另一方面在于新能源板块如碳酸锂、新能源车等行业扩张带来的新的需求增长点。
“整体来看,2023年纯碱供需格局将呈现上半年偏紧、下半年宽松的状态,宽松程度取决于新投产能的落实情况和需求增长情况。”张凌璐表示,在此背景下,纯碱价格呈现上半年强势,下半年偏弱格局的可能性非常大。
马阳光表示,结合当前国内市场的现状,预计2023年上半年国内纯碱市场仍处于紧平衡状态,但并不排除市场波动的可能性,重点关注阿拉善天然碱的投产预期,市场价格预计维持宽幅振荡的可能性较大,不过分乐观,但也不悲观,维持中性。2023年下半年一旦天然碱投产,国内外纯碱市场必将发生巨大变化,降价恐将成为主流。
陈秋莎表示,2023年纯碱新增产能项目集中,预计2023年纯碱产量同比增长10%,国内消费量增长3.7%,进口量维持在低位,出口量适度回落。供应增量明显高于需求增量,纯碱供应将逐步由偏紧走向宽松,但纯碱新增产能的释放集中在下半年,预计上半年纯碱供应维持偏紧的局面,下半年,随着纯碱新增产能的释放,纯碱供应将逐步宽松。“在这样的供需格局之下,纯碱价格或呈现先扬后抑、前高后低的态势。”
玻璃生产企业高库存
玻璃现在呈“强预期,弱现实”格局。徽商期货研究所工业品部研究员张玺表示,强预期是市场对于2023年包括地产端的各项政策的预期看好,属于信心层面的提振。玻璃的弱现实可以用“三低一高”来总结,指的是玻璃的开工率低、需求低以及利润低、库存高。
“玻璃的开工率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就在不断下降。”张玺认为,开工率的降低主要是因为2022年地产寒冬,整体的需求低导致的,从需求端引起的整个产业负反馈,进一步也导致了玻璃企业的利润进入负值区间。浮法玻璃产线维持亏损的状态,玻璃生产企业中煤炭制的生产利润在-215元/吨,石油焦制的生产利润在-24元/吨,天然气制的生产利润在-238元/吨,不管哪种工艺都是亏损状态。这又进一步导致扛不住亏损的生产企业降低开工率,这就进入了一个负反馈的循环。
而一高体现的高库存,也是由于需求端导致的。张玺表示,地产端需求差,但是玻璃厂家又因为冷修停产的费用很高,所以企业不会轻易冷修,导致库存端不断的挤压,截至到现在玻璃企业的库存仍然处于高位,与去年同期相比高出了63.37%。但是值得注意的是,2023年以来,市场对于后期需求复苏的预期,刺激了一波最近冬储的需求,导致最近4周,库存有所下降。不过整体来看,现在的高库存可能还是会抑制反弹的高度。
受多重因素影响,2022年下半年以来,玻璃需求旺季库存去化期待接连落空,生产企业库存持续高位运行,行业持续承压。”方正中期期货高级研究员魏朝明说。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年末,重点省份玻璃企业库存5434万重箱,同比增幅77.5%。“在高库存、低需求的压力下,近两个季度玻璃原片生产企业陷入历史罕见的全行业亏损。”魏朝明认为,近期随着经济活力增强,玻璃市场逐步摆脱低迷情绪,价格低位企稳与物流恢复叠加,华北、华中等地需求短期偏强。“总体来看,玻璃生产企业库存显著高于以往年份的状况仍在延续,春节前下游贸易商及深加工企业补库力度有限。”
“后期就看强预期能否实际兑现,给到地产行业实际的利好。对于玻璃而言,可以关注5—9反套。”张玺。
以上资讯内容来源:期货日报
原文链接:
突发!化工厂爆炸,多人失联!尼泊尔坠机,68人遇难!约谈、告诫!国家发改委出手!纯碱都去哪了?
收藏
评论(4)
点赞
转发
辽宁一化工厂爆炸,多名员工失联,官方通报
2023年1月15日13时25分,辽宁盘锦市盘山县浩业化工公司烷基化装置,在维修过程中发生爆炸引起火灾。事故发生后,市县两级迅速启动应急预案,开展现场应急处置和救援工作。目前,事故原因及人员救治正在进行中。
此前据央视新闻报道,1月15日,辽宁盘锦盘山县一化工厂起火爆炸,事故现场浓烟冲天。
据新京报消息,浩业化工分管安全的副总经理张辉称,事发前企业正常生产,一条烷基化装置管线泄漏起火。截至昨日17时许,因部分化工原料管线无法关闭,火势仍在燃烧,已救出3人,初步排查有四五名工人处失联状态。
尼泊尔客机坠毁,已有68人遇难
据尼泊尔媒体报道,当地时间1月15日上午,尼泊尔雪人航空公司一架从首都加德满都飞往尼泊尔旅游城市博克拉的ATR-72型客机在博克拉旧机场和新机场之间的位置坠毁。坠毁客机上共搭载72人,包括68名乘客和4名机组人员。
当地时间1月15日20时30分左右,尼泊尔雪人航空公司发布关于当日空难的第五版新闻公报,调整遇难者人数,称该航司15日坠毁的编号为9N-ANC航班上目前找到68具遇难者遗骸。
尼泊尔雪人航空公司发言人称,在尼泊尔博克拉坠毁的YT691次航班上有15名外籍乘客,其中包括5名印度人、4名俄罗斯人和2名韩国人。另外还有4名乘客,分别来自阿根廷、澳大利亚、法国和爱尔兰。
据媒体报道,坠毁的客机机龄为15年,机型为ATR72。该机型由法国和意大公司合资的ATR飞机制造公司制造。ATR72型客机载客量最大为70多人。涉事飞机所属的雪人航空公司有6架ATR72相关机型客机。历史上,该机型曾多次发生空难。
国家发展改革委约谈有关铁矿石资讯企业
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微信公众号昨日消息,近日,个别铁矿石资讯企业转载不实旧闻,混淆视听,对市场造成不良影响。国家发展改革委价格司第一时间约谈有关资讯企业,提醒告诫相关企业发布市场和价格信息前必须认真核实、做到准确无误,不得编造发布虚假信息,不得捏造散布涨价信息,不得哄抬价格。
国家发展改革委将持续密切关注铁矿石市场和价格变化,会同有关部门进一步研究采取措施,严厉打击捏造散布涨价信息、囤积居奇、哄抬价格等违法违规行为,切实保障铁矿石市场平稳运行。
机构预计今年国内铁矿石“供增需平”
宝城期货黑色系研究员涂伟华认为,支撑本轮铁矿石价格上涨的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是国内宏观经济向好预期。市场预计美联储加息节奏放缓,国外铁矿石价格最先止跌上行;国内房地产相关政策陆续出台,相关部门部署化解优质头部房企风险,支撑当前黑色系价格偏强运行。二是春节后铁水回升预期。目前样本钢厂日均铁水产量长期维持220万吨附近,按往年季节性规律来看,春节后钢厂复产会推升铁水产量,形成一定利好。
但也要看到,随着上述利好信号已经在市场上“兑现”,铁矿石价格或已进入阶段性顶部。随着国家调控力度增加,并且钢厂原料库存已升至高位,节前补库步入尾声。“铁矿石供应端相对平稳,主流矿商发往中国比例在回升,按船期推算后续澳巴到货量将触底回升。”涂伟华说。
方正中期期货铁矿石分析师梁海宽也认为,此前黑色系上行驱动来自宏观预期的改善以及地产端需求可能边际向好,当前市场对预期的反映已较为充分,短期继续上行空间受限。相关机构预测,今年国内铁矿石市场将呈现“供增需平”的格局,下半年存在累库预期。供给端,主流矿山发运将较为稳定并有一定的增产。同时,国外主要经济体存在衰退预期,国外铁矿石需求可能下降,导致铁矿石从国外钢厂流到国内,对于铁矿石的供需改善有帮助。需求端,预估今年粗钢与生铁的产量较去年基本持平,供需面有望好转。
纯碱“三高一低”、玻璃“三低一高”,背后有何玄机?
近期,玻璃、纯碱备受市场关注。据期货日报记者了解,虽然玻璃、纯碱同属一个产业链,但目前二者现货市场特点完全不同,纯碱市场呈现“三高一低”特点,而玻璃市场呈现“三低一高”特点。
“纯碱现货市场长期面临高开工、高利润、低库存、强需求格局。”光大期货资源品高级分析师张凌璐表示,高开工体现在行业开工水平长期维持同比高位运行。2022年1—12月纯碱行业月均开机率85.26%,较2021年同期月均开机率提升7%。另外,全年开机率除了二季度末至三季度的季节性检修外,均维持近几年的最高或次高水平。2023年以来,纯碱行业开机率更是长期维持90%以上高位,截至1月12日,国内纯碱行业周度开机率91.14%,同比偏高8.76个百分点。
张凌璐表示,当前利润也依旧处于偏高水平,2022年行业利润虽有波动,但普遍偏高,这也是2022年全年纯碱行业生产水平整体偏高的主要驱动之一。截至1月12日,国内氨碱企业利润910元/吨,联碱企业利润,二者分别同比提升96%和77%。
低库存则是2022年下半年以来的常态,这也一改此前纯碱企业季节性变化规律。2022年年初,纯碱企业虽然延续了2021年年底的超高库存水平,但全年纯碱企业库存持续下降,4月中旬之后开启加速下降模式,下半年企业库存便长期处于低位区间运行,即使7月至8月上旬出现阶段性累库,但幅度也较为有限。纯碱企业低库存状态维持至2023年,截至1月12日,纯碱企业库存总量27.04万吨,同比下降85.15%,轻碱和重碱企业库存同比降幅分别为82.16%和87.40%。
强需求格局则是纯碱现货2022年的另一大特点,这不仅仅表现为刚需水平不断提升,还表现在出口强势。2022年纯碱表观消费量处于同比偏高水平,尤其是上半年,多数时间表观消费量都处于近几年最高水平。2022年1—11月国内纯碱表观消费量2653.09万吨,同比提升2.34%。另外,2022年1—11月纯碱表观消费量总体仅较同期产量偏低22.5万吨,且2022年上半年月度表观消费量基本都高于纯碱月度产量,而消费量的偏高运行主要取决于浮法玻璃产线冷修不及预期、光伏玻璃持续点火、出口高位等因素。
“2022年以来,我国纯碱出口数量逐月增加,月度出口量从年初的十年最低攀升至十年最高水平,仅用了5个月时间,此后数月也一直保持高出口量状态。2022年1—11月我国纯碱出口186.49万吨,同比提升165%。”张凌璐认为,我国纯碱出口数量大幅增长主要受到国际市场能源价格提升、全球纯碱产能缩减、全球纯碱成本及价格推升等各种因素影响,直接或间接提升我国纯碱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及市场份额。
张凌璐分析称,由于终端地产持续萎靡、旺季不旺,2022年下半年以来浮法玻璃冷修数量不断提升,截至去年12月底,国内浮法玻璃日熔量16.184万吨,较2021年年底下降1.30万吨,降幅7.4%。与此同时,光伏玻璃全年新建产线点火导致行业日熔量净增3.46万吨,年度增幅达到83.90%,且增量远大于浮法玻璃产线冷修的缺失量,综合提升了纯碱的刚需消耗水平。
卓创资讯分析师陈秋莎表示,从纯碱—玻璃产业链来看,2022年产业链利润主要集中在上游原料端,同时纯碱、玻璃价差进一步走阔。从纯碱产品来看,因为有效产能下降,纯碱需求持续增长,2022年纯碱供应更为紧张,行业库存持续下降。2022年纯碱价格波动区间收窄,重碱价格在2400—3100元/吨,重碱均价在2828元/吨,均价处于历史高位,重碱生产比例进一步提升,2022年国内重碱生产比例达到53%。
纯碱都去哪了?
进入2023年以来,纯碱企业再度进入去库状态。截至1月12日,纯碱企业库存已连续两周下降,周度降幅分别为10.25%和8.62%,当前企业库存总量27.04万吨,较12月底下降18%,较2022年同期下降85.15%。轻碱库存13.96万吨,较12月底下降11.37%,较2022年同期下降82.16%;重碱库存13.08万吨,较12月底下降24.04%,较2022年同期下降87.4%,重碱库存去化幅度最为明显。
张凌璐告诉记者,纯碱社会环节库存2022年下半年就处于去库通道,目前库存绝对值不足5万吨。下游浮法玻璃企业原料纯碱库存天数整个2022年也处于持续下降通道,截至去年12月,国内样本浮法玻璃企业原料纯碱库存天数仅为20.1天,较2022年1月份的36.5天下降16.4天,降幅44.93%。张凌璐认为,下游浮法玻璃原料库存天数的下降,一方面由于市场对于远兴一期投产预期加强、对后期价格下行抱有预期,故当前主动减少原料库存,以待后期低价采购天然碱货源;另一方面,纯碱货源偏紧现象长期存在,部分浮法玻璃原料补库进度或受到一定影响。
“纯碱库存长期低位,主要由于供需两端增速不匹配、市场货源长期偏紧所致。” 张凌璐说,2022年全年纯碱产量2944万吨,同比增幅仅为1.79%,而2022年全年纯碱表观消费量(12月为预计数据)或达到2896万吨,虽然略低于全年产量,但表观消费量同比增速却达到了3.96%,这是导致库存长期低位的主要驱动。
1月份以来,浮法玻璃行业目前未出现冷修产线,而光伏玻璃行业已经点火两条产线,日熔量净增2100吨/天。张凌璐表示,重碱刚需仍在持续增加,这也导致重碱下游行业对纯碱的持续消耗量不断提升。另外,今年春节时间较早,1月以来中下游节前积极备货也导致了产业链库存从生产端往中下游转移,加剧了今年以来纯碱库存连续下降的情况。
中粮期货郑州营业部总监马阳光告诉记者,纯碱的低库存状态其实在2022年二季度的时候已经开始显现,并且在2022年9月份往后低库存的状态愈发明显,并一直维持到现在。单从库存的角度来分析,纯碱行业库存低于50万吨已经算是一种紧平衡的状态。“2022年纯碱低库存的原因在于连云港碱业停产之后,国内纯碱供应端量的缩减,另外也有光伏产业的投产以及浮法玻璃并未如预期的大范围冷修。浮法玻璃对纯碱是硬性消费,在当前全行业亏损的前提下,浮法玻璃产业的持续生产肯定需要纯碱原材料的稳定供应,这也是纯碱一直维持低库存状态的主因。”马阳光说,目前的纯碱产业,归根究底还是供应与需求的问题,供应是固定的,需求没减少反而略有增加,多种因素共同造成了目前低库存的格局。
2022年12月底,卓创资讯统计的全行业库存在172万吨,其中纯碱厂家企业库存在32万吨,进入1月份之后,纯碱厂家库存进一步下降,截至1月12日纯碱企业库存在25.4万吨。“虽然2022年浮法玻璃及部分轻碱下游产品对纯碱需求有所减少,但全年纯碱行业总库存下降193万吨,主要原因在于内需及出口需求的增长,2022年光伏玻璃对纯碱用量增长120万吨,预计2022年纯碱出口增加138万吨。”陈秋莎说。
低库存还要持续多久?
张凌璐表示,短期看,春节前1—2周至春节后1—2周属于纯碱企业季节性累库周期,但2022年春节前累库仅仅持续一周左右,且四季度也出现了反季节性去库的情况。另外,结合当前纯碱现货市场情况来看,供给端调节韧性非常有限,但需求端仍维持强势格局,货源偏紧现象依旧存在。尽管春节前有累库预期,但幅度将会非常有限,同时还要警惕反季节性降库出现的可能。
长期来看,今年年中纯碱将出现市场分水岭,而关键因素则在于远兴一期产能投产是否如期落地。虽然该项目由原来的340万吨提升至500万吨,但市场也不乏出现分批投放、提前投放等各种传言,目前最新消息达产时间临界点将在今年5—7月份概率较大。因此,在远兴大量新增产能投放以前,纯碱仍将保持供需偏紧格局,企业库存也难以大幅度累积。倘若远兴产能分批、如期落地,届时需看供给端实际落地产能幅度,需求端需看光伏玻璃以及其他板块(如轻碱消费复苏)增量,二者博弈之下,阶段性增长较快的一方将主导企业库存的升降趋势。
从全年来看,远兴一期项目投产之后,纯碱供给端将面临巨大的产能压力,再叠加2022年延迟至2023年投产的100万吨产能,2023年全年纯碱行业潜在新增产能或达到600万吨,行业总产能也有望超过3800万吨,年内增幅或将高达18.5%。在供给端的产能压力之下,重碱下游日熔量全年增量超过9.5万吨才有可能抵消600万吨的产能压力,而这样的增幅靠当前浮法玻璃和光伏玻璃产线变化预期是难以实现的。换言之,虽然光伏玻璃产能增量可期,但或被浮法玻璃产线冷修损失量所抵消,两大行业全年日熔量净增很难达到9.5万吨及以上,故全年纯碱供需格局转向宽松状态是大概率事件,企业库存也可能在下半年之后,逐步改变长期低位运行的状态。
在马阳光看来,后期影响纯碱低库存的因素主要有两点,一是供应端的增量,典型的就是2023年远兴能源内蒙古阿拉善的天然碱项目,企业如能按照计划投产,纯碱的低库存会在2023年6月份之后有着显著的缓解;二是国内浮法玻璃的开工情况,国内疫情放开之后,各产业经济都略有复苏的迹象,浮法玻璃产业也在关注2023年的房地产市场,正是这种向好预期的存在,才使目前浮法产业没有出现大范围的冷修,不过一旦春节过后地产复苏不及预期,不排除部分玻璃企业倒在行业转暖的“黎明”之前,一旦需求端出现缩量,也同样能改变纯碱的低库存格局。
2023年纯碱或先扬后抑?
展望后市,张凌璐表示,2023年年中纯碱行业或将迎来供需格局由强转弱的分水岭,关键因素在于供给端远兴一期产能是否能够按时投产。由于该项目产能大、成本低,新产能落地之后可凭借其成本优势占据定价主导权,带动纯碱价格下行。另外,项目投产之后,供给端将面临巨大的产能压力,再叠加2022年延迟投产的100万吨产能,2023年全年纯碱行业潜在新增产能或达到600万吨,而纯碱行业产能也可能超过3800万吨,年内增幅或将高达18.5%。
“2023年需求端不确定因素较多。”张凌璐说,浮法市场虽然1月以来有所好转,但当前市场仍面临较大的库存压力和成本压力,且窑龄期限较长的产线偏多,给产线冷修埋下较大风险因子。目前10年产线日熔量共计1.5万吨左右,而8年产线日熔量共计2.8万吨左右。假如8年以上产线全部冷修,则玻璃产线将再度损失4.3万吨日熔量,折合年度纯碱损失量高达227万吨。但是,市场对于今年国内经济和地产复苏、玻璃需求提升抱有强劲预期,故玻璃行业有望走出低谷,产线放水冷修意愿也有可能大幅降低。
光伏玻璃今年仍将继续保持高速增长趋势,按目前计划投产量来看,2023年光伏玻璃行业计划大约7.2万吨日熔量新增,但实际落实或位于31150—47150吨区间内,对纯碱年度需求增量在165万吨至249万吨之间。倘若光伏玻璃产线投产落地较为积极,则今年增量依旧有可能覆盖当前所有浮法玻璃老窑炉冷修所带来的缺失量。2023年重碱下游两大板块的增减仍存在较强博弈,故真正影响纯碱今年供需格局的依旧是供给端的产能投放情况。
需求端其他增量也不容忽视,张凌璐表示,一方面在于轻碱下游部分行业后疫情时代下的复苏,另一方面在于新能源板块如碳酸锂、新能源车等行业扩张带来的新的需求增长点。
“整体来看,2023年纯碱供需格局将呈现上半年偏紧、下半年宽松的状态,宽松程度取决于新投产能的落实情况和需求增长情况。”张凌璐表示,在此背景下,纯碱价格呈现上半年强势,下半年偏弱格局的可能性非常大。
马阳光表示,结合当前国内市场的现状,预计2023年上半年国内纯碱市场仍处于紧平衡状态,但并不排除市场波动的可能性,重点关注阿拉善天然碱的投产预期,市场价格预计维持宽幅振荡的可能性较大,不过分乐观,但也不悲观,维持中性。2023年下半年一旦天然碱投产,国内外纯碱市场必将发生巨大变化,降价恐将成为主流。
陈秋莎表示,2023年纯碱新增产能项目集中,预计2023年纯碱产量同比增长10%,国内消费量增长3.7%,进口量维持在低位,出口量适度回落。供应增量明显高于需求增量,纯碱供应将逐步由偏紧走向宽松,但纯碱新增产能的释放集中在下半年,预计上半年纯碱供应维持偏紧的局面,下半年,随着纯碱新增产能的释放,纯碱供应将逐步宽松。“在这样的供需格局之下,纯碱价格或呈现先扬后抑、前高后低的态势。”
玻璃生产企业高库存
玻璃现在呈“强预期,弱现实”格局。徽商期货研究所工业品部研究员张玺表示,强预期是市场对于2023年包括地产端的各项政策的预期看好,属于信心层面的提振。玻璃的弱现实可以用“三低一高”来总结,指的是玻璃的开工率低、需求低以及利润低、库存高。
“玻璃的开工率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就在不断下降。”张玺认为,开工率的降低主要是因为2022年地产寒冬,整体的需求低导致的,从需求端引起的整个产业负反馈,进一步也导致了玻璃企业的利润进入负值区间。浮法玻璃产线维持亏损的状态,玻璃生产企业中煤炭制的生产利润在-215元/吨,石油焦制的生产利润在-24元/吨,天然气制的生产利润在-238元/吨,不管哪种工艺都是亏损状态。这又进一步导致扛不住亏损的生产企业降低开工率,这就进入了一个负反馈的循环。
而一高体现的高库存,也是由于需求端导致的。张玺表示,地产端需求差,但是玻璃厂家又因为冷修停产的费用很高,所以企业不会轻易冷修,导致库存端不断的挤压,截至到现在玻璃企业的库存仍然处于高位,与去年同期相比高出了63.37%。但是值得注意的是,2023年以来,市场对于后期需求复苏的预期,刺激了一波最近冬储的需求,导致最近4周,库存有所下降。不过整体来看,现在的高库存可能还是会抑制反弹的高度。
受多重因素影响,2022年下半年以来,玻璃需求旺季库存去化期待接连落空,生产企业库存持续高位运行,行业持续承压。”方正中期期货高级研究员魏朝明说。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年末,重点省份玻璃企业库存5434万重箱,同比增幅77.5%。“在高库存、低需求的压力下,近两个季度玻璃原片生产企业陷入历史罕见的全行业亏损。”魏朝明认为,近期随着经济活力增强,玻璃市场逐步摆脱低迷情绪,价格低位企稳与物流恢复叠加,华北、华中等地需求短期偏强。“总体来看,玻璃生产企业库存显著高于以往年份的状况仍在延续,春节前下游贸易商及深加工企业补库力度有限。”
“后期就看强预期能否实际兑现,给到地产行业实际的利好。对于玻璃而言,可以关注5—9反套。”张玺。
以上资讯内容来源:期货日报
原文链接:
突发!化工厂爆炸,多人失联!尼泊尔坠机,68人遇难!约谈、告诫!国家发改委出手!纯碱都去哪了?
更多
(一)玉米现货情况
上周玉米现货市场,作为2023年的第二周,由于春节的临近,市场成交有所变化,玉米价格偏向稳定,整体看略有回升。整体售粮进度仍偏慢,传统售粮剩余的时间有限,市场购销活动转淡,基层流通情况一般,中小贸易商收购量有限,不过上周中粮和象屿等大型贸易商收购意愿增强;深加工节前依旧维持按需采购的策略,但港口价格偏强。由于山东地区以落价的方式迎接元旦的到来,本周到车辆呈现减少趋势,周日到车辆不足百台,不过由于企业陆续开启放假模式,价格趋向稳定,无大的变化。虽然最近一段时间,港口上量增加,但随着期货的变化,加上船运数量多,以及市场增储传闻影响,使得北方港口价格稳中偏强。不过对于贸易商来说,等待低位建立库存的时机已经实现,最近二周,您趁机建立库存了吗?还是继续等待低位呢?
玉米价格12月份真正进入大调整回落时期,进入元旦以后,东北产区基层对低价不认可,有惜售挺价现象。近期东北地区受低温雨雪天气影响, 基层售粮意愿更是不高,总体售粮进度甚至有所放缓,烘干塔、贸易商采购意愿偏低;加上下游深加工处于亏损状态,节前备货基本结束,采购意愿偏低,观望情绪较浓,白城梅花,燃料乙醇,松原嘉吉等企业还下调收购价格。不过锦州港口价格依旧偏强,主流收购价格稳定在2840--2850元/吨。今年春节提前,市场售粮进度偏慢,增加了节后的压力。
我们知道华北玉米质量较好,性价比高,受到各方青睐;12月份随着物流的持续好转,压抑已久的玉米市场也迎来了活跃,供应充足;随着春节的临近,持粮主体普遍有变现需求,基层售粮增加;短短一个多月,山东地区价格下跌了近三百元。不过象屿和北大荒等大型企业的开收,以及市场增储影响,价格基本稳定。当周,基层售粮情况相对平稳,但是由于下游深加工及饲料企业采购意愿减弱,节前备货基本结束,中小贸易商收购谨慎;虽然到车辆持续减少,也没有出现涨价。虎年结束了,节后随着二三月基层余粮陆续上量消耗,三四五月有望随着基层余粮逐步见底、粮商囤粮待涨而逐步上涨,还是价格回落?值得大家反思!
(二)期货行情回顾:
上周美玉米连续开盘价655.5美分/蒲式耳,盘中最高676.75美分/蒲式耳,最低648.25美分/蒲式耳,收盘于675.75美分/蒲式耳,上涨3.44%,创九月份以来最大周度涨幅。
国内期货市场,大连玉米主力2303合约,开盘价2882元/吨,盘中最高2910元/吨,最低价2854元/吨,收盘价2877元/吨,下跌9元/吨,跌幅0.31%。
玉米2305合约,开盘价2880元/吨,盘中最高2889元/吨,最低价2854元/吨,收盘价2871元/吨,下跌8元/吨,跌幅为0.28%。
(三)中国玉米进口和美国玉米出口销售相关数据
我们知道影响玉米价格的一个很大的因素就是进口替代。从2020年开始,产需缺口有所扩大,玉米进口数量大幅增长;至今已经连续三年超过720万吨的进口配额。2022年1-11月我国进口玉米1975万吨,同比减少26.9%;12月份的进口数量,暂时没公布,预计全年进口数量低于2100万吨。
美国是中国玉米最大的进口来源国之一,同时美玉米的变动,对全球价格影响比较大。2022年4月以来美国持续担当最大供应国,最近几个月更是几乎包揽了中国进口玉米的供应。为减少对美玉米的依赖性,迫使中国努力扩大进口来源,比如2023年1月7日首艘巴西玉米到达国内。12月份乌克兰向中国出口了近94万吨玉米。
巴西谷物出口商协会(ANEC)称,1月份迄今巴西对华玉米装运量已经超过100万吨;巴西对中国玉米出口激增可能重塑全球贸易流,导致世界头号玉米供应国美国对华玉米销售减少。
美玉米2022/2023年度以来,中国购买数量比较少;上周虽然中国少量进口,墨西哥需求有所恢复,但由于未知目的地取消了11.06万吨订单,使得当周美玉米出口销售低于预期,再度缩减,较前期有所下滑。
美国农业部(USDA)最新公布的周度出口销售报告显示,截至1月5日当周,美国当前市场年度玉米出口销售净增27.81万吨,上周数值为31.92万吨,创下近9周新低。
当周,美国2022/2023年度玉米新销售31.16万吨;净增25.57万吨,较之前一周减少20%,较前四周均值减少62%,市场预估为净增30-100万吨。其中对中国的销量13.86万吨。
美国2023/2024市场年度玉米新销售2.24万吨,市场预估为净增0-7.5万吨。
当周,美国玉米出口装船为38.71万吨,较前一周大幅下滑49%,较前四周均值减少53%;其中对中国(大陆地区)出口装船13.86万吨玉米,较前期大幅减少逾一倍,前一周装运数量为34.84万吨。
截止到2023年1月5日,2022/23年度(始于9月1日)美国对中国(大陆地区)玉米出口装船量为357.17万吨,去年同期为256.8万吨。
以上个人观点仅供参考,不做为买卖依据,盈亏自负。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收藏
评论(12)
点赞(47)
转发
(一)玉米现货情况
上周玉米现货市场,作为2023年的第二周,由于春节的临近,市场成交有所变化,玉米价格偏向稳定,整体看略有回升。整体售粮进度仍偏慢,传统售粮剩余的时间有限,市场购销活动转淡,基层流通情况一般,中小贸易商收购量有限,不过上周中粮和象屿等大型贸易商收购意愿增强;深加工节前依旧维持按需采购的策略,但港口价格偏强。由于山东地区以落价的方式迎接元旦的到来,本周到车辆呈现减少趋势,周日到车辆不足百台,不过由于企业陆续开启放假模式,价格趋向稳定,无大的变化。虽然最近一段时间,港口上量增加,但随着期货的变化,加上船运数量多,以及市场增储传闻影响,使得北方港口价格稳中偏强。不过对于贸易商来说,等待低位建立库存的时机已经实现,最近二周,您趁机建立库存了吗?还是继续等待低位呢?
玉米价格12月份真正进入大调整回落时期,进入元旦以后,东北产区基层对低价不认可,有惜售挺价现象。近期东北地区受低温雨雪天气影响, 基层售粮意愿更是不高,总体售粮进度甚至有所放缓,烘干塔、贸易商采购意愿偏低;加上下游深加工处于亏损状态,节前备货基本结束,采购意愿偏低,观望情绪较浓,白城梅花,燃料乙醇,松原嘉吉等企业还下调收购价格。不过锦州港口价格依旧偏强,主流收购价格稳定在2840--2850元/吨。今年春节提前,市场售粮进度偏慢,增加了节后的压力。
我们知道华北玉米质量较好,性价比高,受到各方青睐;12月份随着物流的持续好转,压抑已久的玉米市场也迎来了活跃,供应充足;随着春节的临近,持粮主体普遍有变现需求,基层售粮增加;短短一个多月,山东地区价格下跌了近三百元。不过象屿和北大荒等大型企业的开收,以及市场增储影响,价格基本稳定。当周,基层售粮情况相对平稳,但是由于下游深加工及饲料企业采购意愿减弱,节前备货基本结束,中小贸易商收购谨慎;虽然到车辆持续减少,也没有出现涨价。虎年结束了,节后随着二三月基层余粮陆续上量消耗,三四五月有望随着基层余粮逐步见底、粮商囤粮待涨而逐步上涨,还是价格回落?值得大家反思!
(二)期货行情回顾:
上周美玉米连续开盘价655.5美分/蒲式耳,盘中最高676.75美分/蒲式耳,最低648.25美分/蒲式耳,收盘于675.75美分/蒲式耳,上涨3.44%,创九月份以来最大周度涨幅。
国内期货市场,大连玉米主力2303合约,开盘价2882元/吨,盘中最高2910元/吨,最低价2854元/吨,收盘价2877元/吨,下跌9元/吨,跌幅0.31%。
玉米2305合约,开盘价2880元/吨,盘中最高2889元/吨,最低价2854元/吨,收盘价2871元/吨,下跌8元/吨,跌幅为0.28%。
(三)中国玉米进口和美国玉米出口销售相关数据
我们知道影响玉米价格的一个很大的因素就是进口替代。从2020年开始,产需缺口有所扩大,玉米进口数量大幅增长;至今已经连续三年超过720万吨的进口配额。2022年1-11月我国进口玉米1975万吨,同比减少26.9%;12月份的进口数量,暂时没公布,预计全年进口数量低于2100万吨。
美国是中国玉米最大的进口来源国之一,同时美玉米的变动,对全球价格影响比较大。2022年4月以来美国持续担当最大供应国,最近几个月更是几乎包揽了中国进口玉米的供应。为减少对美玉米的依赖性,迫使中国努力扩大进口来源,比如2023年1月7日首艘巴西玉米到达国内。12月份乌克兰向中国出口了近94万吨玉米。
巴西谷物出口商协会(ANEC)称,1月份迄今巴西对华玉米装运量已经超过100万吨;巴西对中国玉米出口激增可能重塑全球贸易流,导致世界头号玉米供应国美国对华玉米销售减少。
美玉米2022/2023年度以来,中国购买数量比较少;上周虽然中国少量进口,墨西哥需求有所恢复,但由于未知目的地取消了11.06万吨订单,使得当周美玉米出口销售低于预期,再度缩减,较前期有所下滑。
美国农业部(USDA)最新公布的周度出口销售报告显示,截至1月5日当周,美国当前市场年度玉米出口销售净增27.81万吨,上周数值为31.92万吨,创下近9周新低。
当周,美国2022/2023年度玉米新销售31.16万吨;净增25.57万吨,较之前一周减少20%,较前四周均值减少62%,市场预估为净增30-100万吨。其中对中国的销量13.86万吨。
美国2023/2024市场年度玉米新销售2.24万吨,市场预估为净增0-7.5万吨。
当周,美国玉米出口装船为38.71万吨,较前一周大幅下滑49%,较前四周均值减少53%;其中对中国(大陆地区)出口装船13.86万吨玉米,较前期大幅减少逾一倍,前一周装运数量为34.84万吨。
截止到2023年1月5日,2022/23年度(始于9月1日)美国对中国(大陆地区)玉米出口装船量为357.17万吨,去年同期为256.8万吨。
以上个人观点仅供参考,不做为买卖依据,盈亏自负。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更多
昨天是南方的小年,望平安!
辽宁一化工厂爆炸,多名员工失联
官方通报
2023年1月15日13时25分,辽宁盘锦市盘山县浩业化工公司烷基化装置,在维修过程中发生爆炸引起火灾。事故发生后,市县两级迅速启动应急预案,开展现场应急处置和救援工作。目前,事故原因及人员救治正在进行中。
此前据央视新闻报道,1月15日,辽宁盘锦盘山县一化工厂起火爆炸,事故现场浓烟冲天。
据新京报消息,浩业化工分管安全的副总经理张辉称,事发前企业正常生产,一条烷基化装置管线泄漏起火。截至昨日17时许,因部分化工原料管线无法关闭,火势仍在燃烧,已救出3人,初步排查有四五名工人处失联状态。
尼泊尔客机坠毁,已有68人遇难
据尼泊尔媒体报道,当地时间1月15日上午,尼泊尔雪人航空公司一架从首都加德满都飞往尼泊尔旅游城市博克拉的ATR-72型客机在博克拉旧机场和新机场之间的位置坠毁。坠毁客机上共搭载72人,包括68名乘客和4名机组人员。
当地时间1月15日20时30分左右,尼泊尔雪人航空公司发布关于当日空难的第五版新闻公报,调整遇难者人数,称该航司15日坠毁的编号为9N-ANC航班上目前找到68具遇难者遗骸。
尼泊尔雪人航空公司发言人称,在尼泊尔博克拉坠毁的YT691次航班上有15名外籍乘客,其中包括5名印度人、4名俄罗斯人和2名韩国人。另外还有4名乘客,分别来自阿根廷、澳大利亚、法国和爱尔兰。
据媒体报道,坠毁的客机机龄为15年,机型为ATR72。该机型由法国和意大公司合资的ATR飞机制造公司制造。ATR72型客机载客量最大为70多人。涉事飞机所属的雪人航空公司有6架ATR72相关机型客机。历史上,该机型曾多次发生空难。
国家发展改革委约谈有关铁矿石资讯企业
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微信公众号昨日消息,近日,个别铁矿石资讯企业转载不实旧闻,混淆视听,对市场造成不良影响。国家发展改革委价格司第一时间约谈有关资讯企业,提醒告诫相关企业发布市场和价格信息前必须认真核实、做到准确无误,不得编造发布虚假信息,不得捏造散布涨价信息,不得哄抬价格。
国家发展改革委将持续密切关注铁矿石市场和价格变化,会同有关部门进一步研究采取措施,严厉打击捏造散布涨价信息、囤积居奇、哄抬价格等违法违规行为,切实保障铁矿石市场平稳运行。
机构预计今年国内铁矿石“供增需平”
宝城期货黑色系研究员涂伟华认为,支撑本轮铁矿石价格上涨的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是国内宏观经济向好预期。市场预计美联储加息节奏放缓,国外铁矿石价格最先止跌上行;国内房地产相关政策陆续出台,相关部门部署化解优质头部房企风险,支撑当前黑色系价格偏强运行。二是春节后铁水回升预期。目前样本钢厂日均铁水产量长期维持220万吨附近,按往年季节性规律来看,春节后钢厂复产会推升铁水产量,形成一定利好。
但也要看到,随着上述利好信号已经在市场上“兑现”,铁矿石价格或已进入阶段性顶部。随着国家调控力度增加,并且钢厂原料库存已升至高位,节前补库步入尾声。“铁矿石供应端相对平稳,主流矿商发往中国比例在回升,按船期推算后续澳巴到货量将触底回升。”涂伟华说。
方正中期期货铁矿石分析师梁海宽也认为,此前黑色系上行驱动来自宏观预期的改善以及地产端需求可能边际向好,当前市场对预期的反映已较为充分,短期继续上行空间受限。相关机构预测,今年国内铁矿石市场将呈现“供增需平”的格局,下半年存在累库预期。供给端,主流矿山发运将较为稳定并有一定的增产。同时,国外主要经济体存在衰退预期,国外铁矿石需求可能下降,导致铁矿石从国外钢厂流到国内,对于铁矿石的供需改善有帮助。需求端,预估今年粗钢与生铁的产量较去年基本持平,供需面有望好转。
纯碱“三高一低”、玻璃“三低一高”
背后有何玄机?
近期,玻璃、纯碱备受市场关注。据期货日报记者了解,虽然玻璃、纯碱同属一个产业链,但目前二者现货市场特点完全不同,纯碱市场呈现“三高一低”特点,而玻璃市场呈现“三低一高”特点。
“纯碱现货市场长期面临高开工、高利润、低库存、强需求格局。”光大期货资源品高级分析师张凌璐表示,高开工体现在行业开工水平长期维持同比高位运行。2022年1—12月纯碱行业月均开机率85.26%,较2021年同期月均开机率提升7%。另外,全年开机率除了二季度末至三季度的季节性检修外,均维持近几年的最高或次高水平。2023年以来,纯碱行业开机率更是长期维持90%以上高位,截至1月12日,国内纯碱行业周度开机率91.14%,同比偏高8.76个百分点。
张凌璐表示,当前利润也依旧处于偏高水平,2022年行业利润虽有波动,但普遍偏高,这也是2022年全年纯碱行业生产水平整体偏高的主要驱动之一。截至1月12日,国内氨碱企业利润910元/吨,联碱企业利润,二者分别同比提升96%和77%。
低库存则是2022年下半年以来的常态,这也一改此前纯碱企业季节性变化规律。2022年年初,纯碱企业虽然延续了2021年年底的超高库存水平,但全年纯碱企业库存持续下降,4月中旬之后开启加速下降模式,下半年企业库存便长期处于低位区间运行,即使7月至8月上旬出现阶段性累库,但幅度也较为有限。纯碱企业低库存状态维持至2023年,截至1月12日,纯碱企业库存总量27.04万吨,同比下降85.15%,轻碱和重碱企业库存同比降幅分别为82.16%和87.40%。
强需求格局则是纯碱现货2022年的另一大特点,这不仅仅表现为刚需水平不断提升,还表现在出口强势。2022年纯碱表观消费量处于同比偏高水平,尤其是上半年,多数时间表观消费量都处于近几年最高水平。2022年1—11月国内纯碱表观消费量2653.09万吨,同比提升2.34%。另外,2022年1—11月纯碱表观消费量总体仅较同期产量偏低22.5万吨,且2022年上半年月度表观消费量基本都高于纯碱月度产量,而消费量的偏高运行主要取决于浮法玻璃产线冷修不及预期、光伏玻璃持续点火、出口高位等因素。
“2022年以来,我国纯碱出口数量逐月增加,月度出口量从年初的十年最低攀升至十年最高水平,仅用了5个月时间,此后数月也一直保持高出口量状态。2022年1—11月我国纯碱出口186.49万吨,同比提升165%。”张凌璐认为,我国纯碱出口数量大幅增长主要受到国际市场能源价格提升、全球纯碱产能缩减、全球纯碱成本及价格推升等各种因素影响,直接或间接提升我国纯碱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及市场份额。
张凌璐分析称,由于终端地产持续萎靡、旺季不旺,2022年下半年以来浮法玻璃冷修数量不断提升,截至去年12月底,国内浮法玻璃日熔量16.184万吨,较2021年年底下降1.30万吨,降幅7.4%。与此同时,光伏玻璃全年新建产线点火导致行业日熔量净增3.46万吨,年度增幅达到83.90%,且增量远大于浮法玻璃产线冷修的缺失量,综合提升了纯碱的刚需消耗水平。
卓创资讯分析师陈秋莎表示,从纯碱—玻璃产业链来看,2022年产业链利润主要集中在上游原料端,同时纯碱、玻璃价差进一步走阔。从纯碱产品来看,因为有效产能下降,纯碱需求持续增长,2022年纯碱供应更为紧张,行业库存持续下降。2022年纯碱价格波动区间收窄,重碱价格在2400—3100元/吨,重碱均价在2828元/吨,均价处于历史高位,重碱生产比例进一步提升,2022年国内重碱生产比例达到53%。
纯碱都去哪了?
进入2023年以来,纯碱企业再度进入去库状态。截至1月12日,纯碱企业库存已连续两周下降,周度降幅分别为10.25%和8.62%,当前企业库存总量27.04万吨,较12月底下降18%,较2022年同期下降85.15%。轻碱库存13.96万吨,较12月底下降11.37%,较2022年同期下降82.16%;重碱库存13.08万吨,较12月底下降24.04%,较2022年同期下降87.4%,重碱库存去化幅度最为明显。
张凌璐告诉记者,纯碱社会环节库存2022年下半年就处于去库通道,目前库存绝对值不足5万吨。下游浮法玻璃企业原料纯碱库存天数整个2022年也处于持续下降通道,截至去年12月,国内样本浮法玻璃企业原料纯碱库存天数仅为20.1天,较2022年1月份的36.5天下降16.4天,降幅44.93%。张凌璐认为,下游浮法玻璃原料库存天数的下降,一方面由于市场对于远兴一期投产预期加强、对后期价格下行抱有预期,故当前主动减少原料库存,以待后期低价采购天然碱货源;另一方面,纯碱货源偏紧现象长期存在,部分浮法玻璃原料补库进度或受到一定影响。
“纯碱库存长期低位,主要由于供需两端增速不匹配、市场货源长期偏紧所致。” 张凌璐说,2022年全年纯碱产量2944万吨,同比增幅仅为1.79%,而2022年全年纯碱表观消费量(12月为预计数据)或达到2896万吨,虽然略低于全年产量,但表观消费量同比增速却达到了3.96%,这是导致库存长期低位的主要驱动。
1月份以来,浮法玻璃行业目前未出现冷修产线,而光伏玻璃行业已经点火两条产线,日熔量净增2100吨/天。张凌璐表示,重碱刚需仍在持续增加,这也导致重碱下游行业对纯碱的持续消耗量不断提升。另外,今年春节时间较早,1月以来中下游节前积极备货也导致了产业链库存从生产端往中下游转移,加剧了今年以来纯碱库存连续下降的情况。
中粮期货郑州营业部总监马阳光告诉记者,纯碱的低库存状态其实在2022年二季度的时候已经开始显现,并且在2022年9月份往后低库存的状态愈发明显,并一直维持到现在。单从库存的角度来分析,纯碱行业库存低于50万吨已经算是一种紧平衡的状态。“2022年纯碱低库存的原因在于连云港碱业停产之后,国内纯碱供应端量的缩减,另外也有光伏产业的投产以及浮法玻璃并未如预期的大范围冷修。浮法玻璃对纯碱是硬性消费,在当前全行业亏损的前提下,浮法玻璃产业的持续生产肯定需要纯碱原材料的稳定供应,这也是纯碱一直维持低库存状态的主因。”马阳光说,目前的纯碱产业,归根究底还是供应与需求的问题,供应是固定的,需求没减少反而略有增加,多种因素共同造成了目前低库存的格局。
2022年12月底,卓创资讯统计的全行业库存在172万吨,其中纯碱厂家企业库存在32万吨,进入1月份之后,纯碱厂家库存进一步下降,截至1月12日纯碱企业库存在25.4万吨。“虽然2022年浮法玻璃及部分轻碱下游产品对纯碱需求有所减少,但全年纯碱行业总库存下降193万吨,主要原因在于内需及出口需求的增长,2022年光伏玻璃对纯碱用量增长120万吨,预计2022年纯碱出口增加138万吨。”陈秋莎说。
低库存还要持续多久?
张凌璐表示,短期看,春节前1—2周至春节后1—2周属于纯碱企业季节性累库周期,但2022年春节前累库仅仅持续一周左右,且四季度也出现了反季节性去库的情况。另外,结合当前纯碱现货市场情况来看,供给端调节韧性非常有限,但需求端仍维持强势格局,货源偏紧现象依旧存在。尽管春节前有累库预期,但幅度将会非常有限,同时还要警惕反季节性降库出现的可能。
长期来看,今年年中纯碱将出现市场分水岭,而关键因素则在于远兴一期产能投产是否如期落地。虽然该项目由原来的340万吨提升至500万吨,但市场也不乏出现分批投放、提前投放等各种传言,目前最新消息达产时间临界点将在今年5—7月份概率较大。因此,在远兴大量新增产能投放以前,纯碱仍将保持供需偏紧格局,企业库存也难以大幅度累积。倘若远兴产能分批、如期落地,届时需看供给端实际落地产能幅度,需求端需看光伏玻璃以及其他板块(如轻碱消费复苏)增量,二者博弈之下,阶段性增长较快的一方将主导企业库存的升降趋势。
从全年来看,远兴一期项目投产之后,纯碱供给端将面临巨大的产能压力,再叠加2022年延迟至2023年投产的100万吨产能,2023年全年纯碱行业潜在新增产能或达到600万吨,行业总产能也有望超过3800万吨,年内增幅或将高达18.5%。在供给端的产能压力之下,重碱下游日熔量全年增量超过9.5万吨才有可能抵消600万吨的产能压力,而这样的增幅靠当前浮法玻璃和光伏玻璃产线变化预期是难以实现的。换言之,虽然光伏玻璃产能增量可期,但或被浮法玻璃产线冷修损失量所抵消,两大行业全年日熔量净增很难达到9.5万吨及以上,故全年纯碱供需格局转向宽松状态是大概率事件,企业库存也可能在下半年之后,逐步改变长期低位运行的状态。
在马阳光看来,后期影响纯碱低库存的因素主要有两点,一是供应端的增量,典型的就是2023年远兴能源内蒙古阿拉善的天然碱项目,企业如能按照计划投产,纯碱的低库存会在2023年6月份之后有着显著的缓解;二是国内浮法玻璃的开工情况,国内疫情放开之后,各产业经济都略有复苏的迹象,浮法玻璃产业也在关注2023年的房地产市场,正是这种向好预期的存在,才使目前浮法产业没有出现大范围的冷修,不过一旦春节过后地产复苏不及预期,不排除部分玻璃企业倒在行业转暖的“黎明”之前,一旦需求端出现缩量,也同样能改变纯碱的低库存格局。
2023年纯碱或先扬后抑?
展望后市,张凌璐表示,2023年年中纯碱行业或将迎来供需格局由强转弱的分水岭,关键因素在于供给端远兴一期产能是否能够按时投产。由于该项目产能大、成本低,新产能落地之后可凭借其成本优势占据定价主导权,带动纯碱价格下行。另外,项目投产之后,供给端将面临巨大的产能压力,再叠加2022年延迟投产的100万吨产能,2023年全年纯碱行业潜在新增产能或达到600万吨,而纯碱行业产能也可能超过3800万吨,年内增幅或将高达18.5%。
“2023年需求端不确定因素较多。”张凌璐说,浮法市场虽然1月以来有所好转,但当前市场仍面临较大的库存压力和成本压力,且窑龄期限较长的产线偏多,给产线冷修埋下较大风险因子。目前10年产线日熔量共计1.5万吨左右,而8年产线日熔量共计2.8万吨左右。假如8年以上产线全部冷修,则玻璃产线将再度损失4.3万吨日熔量,折合年度纯碱损失量高达227万吨。但是,市场对于今年国内经济和地产复苏、玻璃需求提升抱有强劲预期,故玻璃行业有望走出低谷,产线放水冷修意愿也有可能大幅降低。
光伏玻璃今年仍将继续保持高速增长趋势,按目前计划投产量来看,2023年光伏玻璃行业计划大约7.2万吨日熔量新增,但实际落实或位于31150—47150吨区间内,对纯碱年度需求增量在165万吨至249万吨之间。倘若光伏玻璃产线投产落地较为积极,则今年增量依旧有可能覆盖当前所有浮法玻璃老窑炉冷修所带来的缺失量。2023年重碱下游两大板块的增减仍存在较强博弈,故真正影响纯碱今年供需格局的依旧是供给端的产能投放情况。
需求端其他增量也不容忽视,张凌璐表示,一方面在于轻碱下游部分行业后疫情时代下的复苏,另一方面在于新能源板块如碳酸锂、新能源车等行业扩张带来的新的需求增长点。
“整体来看,2023年纯碱供需格局将呈现上半年偏紧、下半年宽松的状态,宽松程度取决于新投产能的落实情况和需求增长情况。”张凌璐表示,在此背景下,纯碱价格呈现上半年强势,下半年偏弱格局的可能性非常大。
马阳光表示,结合当前国内市场的现状,预计2023年上半年国内纯碱市场仍处于紧平衡状态,但并不排除市场波动的可能性,重点关注阿拉善天然碱的投产预期,市场价格预计维持宽幅振荡的可能性较大,不过分乐观,但也不悲观,维持中性。2023年下半年一旦天然碱投产,国内外纯碱市场必将发生巨大变化,降价恐将成为主流。
陈秋莎表示,2023年纯碱新增产能项目集中,预计2023年纯碱产量同比增长10%,国内消费量增长3.7%,进口量维持在低位,出口量适度回落。供应增量明显高于需求增量,纯碱供应将逐步由偏紧走向宽松,但纯碱新增产能的释放集中在下半年,预计上半年纯碱供应维持偏紧的局面,下半年,随着纯碱新增产能的释放,纯碱供应将逐步宽松。“在这样的供需格局之下,纯碱价格或呈现先扬后抑、前高后低的态势。”
玻璃生产企业高库存
玻璃现在呈“强预期,弱现实”格局。徽商期货研究所工业品部研究员张玺表示,强预期是市场对于2023年包括地产端的各项政策的预期看好,属于信心层面的提振。玻璃的弱现实可以用“三低一高”来总结,指的是玻璃的开工率低、需求低以及利润低、库存高。
“玻璃的开工率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就在不断下降。”张玺认为,开工率的降低主要是因为2022年地产寒冬,整体的需求低导致的,从需求端引起的整个产业负反馈,进一步也导致了玻璃企业的利润进入负值区间。浮法玻璃产线维持亏损的状态,玻璃生产企业中煤炭制的生产利润在-215元/吨,石油焦制的生产利润在-24元/吨,天然气制的生产利润在-238元/吨,不管哪种工艺都是亏损状态。这又进一步导致扛不住亏损的生产企业降低开工率,这就进入了一个负反馈的循环。
而一高体现的高库存,也是由于需求端导致的。张玺表示,地产端需求差,但是玻璃厂家又因为冷修停产的费用很高,所以企业不会轻易冷修,导致库存端不断的挤压,截至到现在玻璃企业的库存仍然处于高位,与去年同期相比高出了63.37%。但是值得注意的是,2023年以来,市场对于后期需求复苏的预期,刺激了一波最近冬储的需求,导致最近4周,库存有所下降。不过整体来看,现在的高库存可能还是会抑制反弹的高度。
受多重因素影响,2022年下半年以来,玻璃需求旺季库存去化期待接连落空,生产企业库存持续高位运行,行业持续承压。”方正中期期货高级研究员魏朝明说。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年末,重点省份玻璃企业库存5434万重箱,同比增幅77.5%。“在高库存、低需求的压力下,近两个季度玻璃原片生产企业陷入历史罕见的全行业亏损。”魏朝明认为,近期随着经济活力增强,玻璃市场逐步摆脱低迷情绪,价格低位企稳与物流恢复叠加,华北、华中等地需求短期偏强。“总体来看,玻璃生产企业库存显著高于以往年份的状况仍在延续,春节前下游贸易商及深加工企业补库力度有限。”
“后期就看强预期能否实际兑现,给到地产行业实际的利好。对于玻璃而言,可以关注5—9反套。”张玺。
来源:期货日报 吕双梅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不作为入市建议
收藏
评论(6)
点赞(49)
转发
昨天是南方的小年,望平安!
辽宁一化工厂爆炸,多名员工失联
官方通报
2023年1月15日13时25分,辽宁盘锦市盘山县浩业化工公司烷基化装置,在维修过程中发生爆炸引起火灾。事故发生后,市县两级迅速启动应急预案,开展现场应急处置和救援工作。目前,事故原因及人员救治正在进行中。
此前据央视新闻报道,1月15日,辽宁盘锦盘山县一化工厂起火爆炸,事故现场浓烟冲天。
据新京报消息,浩业化工分管安全的副总经理张辉称,事发前企业正常生产,一条烷基化装置管线泄漏起火。截至昨日17时许,因部分化工原料管线无法关闭,火势仍在燃烧,已救出3人,初步排查有四五名工人处失联状态。
尼泊尔客机坠毁,已有68人遇难
据尼泊尔媒体报道,当地时间1月15日上午,尼泊尔雪人航空公司一架从首都加德满都飞往尼泊尔旅游城市博克拉的ATR-72型客机在博克拉旧机场和新机场之间的位置坠毁。坠毁客机上共搭载72人,包括68名乘客和4名机组人员。
当地时间1月15日20时30分左右,尼泊尔雪人航空公司发布关于当日空难的第五版新闻公报,调整遇难者人数,称该航司15日坠毁的编号为9N-ANC航班上目前找到68具遇难者遗骸。
尼泊尔雪人航空公司发言人称,在尼泊尔博克拉坠毁的YT691次航班上有15名外籍乘客,其中包括5名印度人、4名俄罗斯人和2名韩国人。另外还有4名乘客,分别来自阿根廷、澳大利亚、法国和爱尔兰。
据媒体报道,坠毁的客机机龄为15年,机型为ATR72。该机型由法国和意大公司合资的ATR飞机制造公司制造。ATR72型客机载客量最大为70多人。涉事飞机所属的雪人航空公司有6架ATR72相关机型客机。历史上,该机型曾多次发生空难。
国家发展改革委约谈有关铁矿石资讯企业
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微信公众号昨日消息,近日,个别铁矿石资讯企业转载不实旧闻,混淆视听,对市场造成不良影响。国家发展改革委价格司第一时间约谈有关资讯企业,提醒告诫相关企业发布市场和价格信息前必须认真核实、做到准确无误,不得编造发布虚假信息,不得捏造散布涨价信息,不得哄抬价格。
国家发展改革委将持续密切关注铁矿石市场和价格变化,会同有关部门进一步研究采取措施,严厉打击捏造散布涨价信息、囤积居奇、哄抬价格等违法违规行为,切实保障铁矿石市场平稳运行。
机构预计今年国内铁矿石“供增需平”
宝城期货黑色系研究员涂伟华认为,支撑本轮铁矿石价格上涨的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是国内宏观经济向好预期。市场预计美联储加息节奏放缓,国外铁矿石价格最先止跌上行;国内房地产相关政策陆续出台,相关部门部署化解优质头部房企风险,支撑当前黑色系价格偏强运行。二是春节后铁水回升预期。目前样本钢厂日均铁水产量长期维持220万吨附近,按往年季节性规律来看,春节后钢厂复产会推升铁水产量,形成一定利好。
但也要看到,随着上述利好信号已经在市场上“兑现”,铁矿石价格或已进入阶段性顶部。随着国家调控力度增加,并且钢厂原料库存已升至高位,节前补库步入尾声。“铁矿石供应端相对平稳,主流矿商发往中国比例在回升,按船期推算后续澳巴到货量将触底回升。”涂伟华说。
方正中期期货铁矿石分析师梁海宽也认为,此前黑色系上行驱动来自宏观预期的改善以及地产端需求可能边际向好,当前市场对预期的反映已较为充分,短期继续上行空间受限。相关机构预测,今年国内铁矿石市场将呈现“供增需平”的格局,下半年存在累库预期。供给端,主流矿山发运将较为稳定并有一定的增产。同时,国外主要经济体存在衰退预期,国外铁矿石需求可能下降,导致铁矿石从国外钢厂流到国内,对于铁矿石的供需改善有帮助。需求端,预估今年粗钢与生铁的产量较去年基本持平,供需面有望好转。
纯碱“三高一低”、玻璃“三低一高”
背后有何玄机?
近期,玻璃、纯碱备受市场关注。据期货日报记者了解,虽然玻璃、纯碱同属一个产业链,但目前二者现货市场特点完全不同,纯碱市场呈现“三高一低”特点,而玻璃市场呈现“三低一高”特点。
“纯碱现货市场长期面临高开工、高利润、低库存、强需求格局。”光大期货资源品高级分析师张凌璐表示,高开工体现在行业开工水平长期维持同比高位运行。2022年1—12月纯碱行业月均开机率85.26%,较2021年同期月均开机率提升7%。另外,全年开机率除了二季度末至三季度的季节性检修外,均维持近几年的最高或次高水平。2023年以来,纯碱行业开机率更是长期维持90%以上高位,截至1月12日,国内纯碱行业周度开机率91.14%,同比偏高8.76个百分点。
张凌璐表示,当前利润也依旧处于偏高水平,2022年行业利润虽有波动,但普遍偏高,这也是2022年全年纯碱行业生产水平整体偏高的主要驱动之一。截至1月12日,国内氨碱企业利润910元/吨,联碱企业利润,二者分别同比提升96%和77%。
低库存则是2022年下半年以来的常态,这也一改此前纯碱企业季节性变化规律。2022年年初,纯碱企业虽然延续了2021年年底的超高库存水平,但全年纯碱企业库存持续下降,4月中旬之后开启加速下降模式,下半年企业库存便长期处于低位区间运行,即使7月至8月上旬出现阶段性累库,但幅度也较为有限。纯碱企业低库存状态维持至2023年,截至1月12日,纯碱企业库存总量27.04万吨,同比下降85.15%,轻碱和重碱企业库存同比降幅分别为82.16%和87.40%。
强需求格局则是纯碱现货2022年的另一大特点,这不仅仅表现为刚需水平不断提升,还表现在出口强势。2022年纯碱表观消费量处于同比偏高水平,尤其是上半年,多数时间表观消费量都处于近几年最高水平。2022年1—11月国内纯碱表观消费量2653.09万吨,同比提升2.34%。另外,2022年1—11月纯碱表观消费量总体仅较同期产量偏低22.5万吨,且2022年上半年月度表观消费量基本都高于纯碱月度产量,而消费量的偏高运行主要取决于浮法玻璃产线冷修不及预期、光伏玻璃持续点火、出口高位等因素。
“2022年以来,我国纯碱出口数量逐月增加,月度出口量从年初的十年最低攀升至十年最高水平,仅用了5个月时间,此后数月也一直保持高出口量状态。2022年1—11月我国纯碱出口186.49万吨,同比提升165%。”张凌璐认为,我国纯碱出口数量大幅增长主要受到国际市场能源价格提升、全球纯碱产能缩减、全球纯碱成本及价格推升等各种因素影响,直接或间接提升我国纯碱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及市场份额。
张凌璐分析称,由于终端地产持续萎靡、旺季不旺,2022年下半年以来浮法玻璃冷修数量不断提升,截至去年12月底,国内浮法玻璃日熔量16.184万吨,较2021年年底下降1.30万吨,降幅7.4%。与此同时,光伏玻璃全年新建产线点火导致行业日熔量净增3.46万吨,年度增幅达到83.90%,且增量远大于浮法玻璃产线冷修的缺失量,综合提升了纯碱的刚需消耗水平。
卓创资讯分析师陈秋莎表示,从纯碱—玻璃产业链来看,2022年产业链利润主要集中在上游原料端,同时纯碱、玻璃价差进一步走阔。从纯碱产品来看,因为有效产能下降,纯碱需求持续增长,2022年纯碱供应更为紧张,行业库存持续下降。2022年纯碱价格波动区间收窄,重碱价格在2400—3100元/吨,重碱均价在2828元/吨,均价处于历史高位,重碱生产比例进一步提升,2022年国内重碱生产比例达到53%。
纯碱都去哪了?
进入2023年以来,纯碱企业再度进入去库状态。截至1月12日,纯碱企业库存已连续两周下降,周度降幅分别为10.25%和8.62%,当前企业库存总量27.04万吨,较12月底下降18%,较2022年同期下降85.15%。轻碱库存13.96万吨,较12月底下降11.37%,较2022年同期下降82.16%;重碱库存13.08万吨,较12月底下降24.04%,较2022年同期下降87.4%,重碱库存去化幅度最为明显。
张凌璐告诉记者,纯碱社会环节库存2022年下半年就处于去库通道,目前库存绝对值不足5万吨。下游浮法玻璃企业原料纯碱库存天数整个2022年也处于持续下降通道,截至去年12月,国内样本浮法玻璃企业原料纯碱库存天数仅为20.1天,较2022年1月份的36.5天下降16.4天,降幅44.93%。张凌璐认为,下游浮法玻璃原料库存天数的下降,一方面由于市场对于远兴一期投产预期加强、对后期价格下行抱有预期,故当前主动减少原料库存,以待后期低价采购天然碱货源;另一方面,纯碱货源偏紧现象长期存在,部分浮法玻璃原料补库进度或受到一定影响。
“纯碱库存长期低位,主要由于供需两端增速不匹配、市场货源长期偏紧所致。” 张凌璐说,2022年全年纯碱产量2944万吨,同比增幅仅为1.79%,而2022年全年纯碱表观消费量(12月为预计数据)或达到2896万吨,虽然略低于全年产量,但表观消费量同比增速却达到了3.96%,这是导致库存长期低位的主要驱动。
1月份以来,浮法玻璃行业目前未出现冷修产线,而光伏玻璃行业已经点火两条产线,日熔量净增2100吨/天。张凌璐表示,重碱刚需仍在持续增加,这也导致重碱下游行业对纯碱的持续消耗量不断提升。另外,今年春节时间较早,1月以来中下游节前积极备货也导致了产业链库存从生产端往中下游转移,加剧了今年以来纯碱库存连续下降的情况。
中粮期货郑州营业部总监马阳光告诉记者,纯碱的低库存状态其实在2022年二季度的时候已经开始显现,并且在2022年9月份往后低库存的状态愈发明显,并一直维持到现在。单从库存的角度来分析,纯碱行业库存低于50万吨已经算是一种紧平衡的状态。“2022年纯碱低库存的原因在于连云港碱业停产之后,国内纯碱供应端量的缩减,另外也有光伏产业的投产以及浮法玻璃并未如预期的大范围冷修。浮法玻璃对纯碱是硬性消费,在当前全行业亏损的前提下,浮法玻璃产业的持续生产肯定需要纯碱原材料的稳定供应,这也是纯碱一直维持低库存状态的主因。”马阳光说,目前的纯碱产业,归根究底还是供应与需求的问题,供应是固定的,需求没减少反而略有增加,多种因素共同造成了目前低库存的格局。
2022年12月底,卓创资讯统计的全行业库存在172万吨,其中纯碱厂家企业库存在32万吨,进入1月份之后,纯碱厂家库存进一步下降,截至1月12日纯碱企业库存在25.4万吨。“虽然2022年浮法玻璃及部分轻碱下游产品对纯碱需求有所减少,但全年纯碱行业总库存下降193万吨,主要原因在于内需及出口需求的增长,2022年光伏玻璃对纯碱用量增长120万吨,预计2022年纯碱出口增加138万吨。”陈秋莎说。
低库存还要持续多久?
张凌璐表示,短期看,春节前1—2周至春节后1—2周属于纯碱企业季节性累库周期,但2022年春节前累库仅仅持续一周左右,且四季度也出现了反季节性去库的情况。另外,结合当前纯碱现货市场情况来看,供给端调节韧性非常有限,但需求端仍维持强势格局,货源偏紧现象依旧存在。尽管春节前有累库预期,但幅度将会非常有限,同时还要警惕反季节性降库出现的可能。
长期来看,今年年中纯碱将出现市场分水岭,而关键因素则在于远兴一期产能投产是否如期落地。虽然该项目由原来的340万吨提升至500万吨,但市场也不乏出现分批投放、提前投放等各种传言,目前最新消息达产时间临界点将在今年5—7月份概率较大。因此,在远兴大量新增产能投放以前,纯碱仍将保持供需偏紧格局,企业库存也难以大幅度累积。倘若远兴产能分批、如期落地,届时需看供给端实际落地产能幅度,需求端需看光伏玻璃以及其他板块(如轻碱消费复苏)增量,二者博弈之下,阶段性增长较快的一方将主导企业库存的升降趋势。
从全年来看,远兴一期项目投产之后,纯碱供给端将面临巨大的产能压力,再叠加2022年延迟至2023年投产的100万吨产能,2023年全年纯碱行业潜在新增产能或达到600万吨,行业总产能也有望超过3800万吨,年内增幅或将高达18.5%。在供给端的产能压力之下,重碱下游日熔量全年增量超过9.5万吨才有可能抵消600万吨的产能压力,而这样的增幅靠当前浮法玻璃和光伏玻璃产线变化预期是难以实现的。换言之,虽然光伏玻璃产能增量可期,但或被浮法玻璃产线冷修损失量所抵消,两大行业全年日熔量净增很难达到9.5万吨及以上,故全年纯碱供需格局转向宽松状态是大概率事件,企业库存也可能在下半年之后,逐步改变长期低位运行的状态。
在马阳光看来,后期影响纯碱低库存的因素主要有两点,一是供应端的增量,典型的就是2023年远兴能源内蒙古阿拉善的天然碱项目,企业如能按照计划投产,纯碱的低库存会在2023年6月份之后有着显著的缓解;二是国内浮法玻璃的开工情况,国内疫情放开之后,各产业经济都略有复苏的迹象,浮法玻璃产业也在关注2023年的房地产市场,正是这种向好预期的存在,才使目前浮法产业没有出现大范围的冷修,不过一旦春节过后地产复苏不及预期,不排除部分玻璃企业倒在行业转暖的“黎明”之前,一旦需求端出现缩量,也同样能改变纯碱的低库存格局。
2023年纯碱或先扬后抑?
展望后市,张凌璐表示,2023年年中纯碱行业或将迎来供需格局由强转弱的分水岭,关键因素在于供给端远兴一期产能是否能够按时投产。由于该项目产能大、成本低,新产能落地之后可凭借其成本优势占据定价主导权,带动纯碱价格下行。另外,项目投产之后,供给端将面临巨大的产能压力,再叠加2022年延迟投产的100万吨产能,2023年全年纯碱行业潜在新增产能或达到600万吨,而纯碱行业产能也可能超过3800万吨,年内增幅或将高达18.5%。
“2023年需求端不确定因素较多。”张凌璐说,浮法市场虽然1月以来有所好转,但当前市场仍面临较大的库存压力和成本压力,且窑龄期限较长的产线偏多,给产线冷修埋下较大风险因子。目前10年产线日熔量共计1.5万吨左右,而8年产线日熔量共计2.8万吨左右。假如8年以上产线全部冷修,则玻璃产线将再度损失4.3万吨日熔量,折合年度纯碱损失量高达227万吨。但是,市场对于今年国内经济和地产复苏、玻璃需求提升抱有强劲预期,故玻璃行业有望走出低谷,产线放水冷修意愿也有可能大幅降低。
光伏玻璃今年仍将继续保持高速增长趋势,按目前计划投产量来看,2023年光伏玻璃行业计划大约7.2万吨日熔量新增,但实际落实或位于31150—47150吨区间内,对纯碱年度需求增量在165万吨至249万吨之间。倘若光伏玻璃产线投产落地较为积极,则今年增量依旧有可能覆盖当前所有浮法玻璃老窑炉冷修所带来的缺失量。2023年重碱下游两大板块的增减仍存在较强博弈,故真正影响纯碱今年供需格局的依旧是供给端的产能投放情况。
需求端其他增量也不容忽视,张凌璐表示,一方面在于轻碱下游部分行业后疫情时代下的复苏,另一方面在于新能源板块如碳酸锂、新能源车等行业扩张带来的新的需求增长点。
“整体来看,2023年纯碱供需格局将呈现上半年偏紧、下半年宽松的状态,宽松程度取决于新投产能的落实情况和需求增长情况。”张凌璐表示,在此背景下,纯碱价格呈现上半年强势,下半年偏弱格局的可能性非常大。
马阳光表示,结合当前国内市场的现状,预计2023年上半年国内纯碱市场仍处于紧平衡状态,但并不排除市场波动的可能性,重点关注阿拉善天然碱的投产预期,市场价格预计维持宽幅振荡的可能性较大,不过分乐观,但也不悲观,维持中性。2023年下半年一旦天然碱投产,国内外纯碱市场必将发生巨大变化,降价恐将成为主流。
陈秋莎表示,2023年纯碱新增产能项目集中,预计2023年纯碱产量同比增长10%,国内消费量增长3.7%,进口量维持在低位,出口量适度回落。供应增量明显高于需求增量,纯碱供应将逐步由偏紧走向宽松,但纯碱新增产能的释放集中在下半年,预计上半年纯碱供应维持偏紧的局面,下半年,随着纯碱新增产能的释放,纯碱供应将逐步宽松。“在这样的供需格局之下,纯碱价格或呈现先扬后抑、前高后低的态势。”
玻璃生产企业高库存
玻璃现在呈“强预期,弱现实”格局。徽商期货研究所工业品部研究员张玺表示,强预期是市场对于2023年包括地产端的各项政策的预期看好,属于信心层面的提振。玻璃的弱现实可以用“三低一高”来总结,指的是玻璃的开工率低、需求低以及利润低、库存高。
“玻璃的开工率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就在不断下降。”张玺认为,开工率的降低主要是因为2022年地产寒冬,整体的需求低导致的,从需求端引起的整个产业负反馈,进一步也导致了玻璃企业的利润进入负值区间。浮法玻璃产线维持亏损的状态,玻璃生产企业中煤炭制的生产利润在-215元/吨,石油焦制的生产利润在-24元/吨,天然气制的生产利润在-238元/吨,不管哪种工艺都是亏损状态。这又进一步导致扛不住亏损的生产企业降低开工率,这就进入了一个负反馈的循环。
而一高体现的高库存,也是由于需求端导致的。张玺表示,地产端需求差,但是玻璃厂家又因为冷修停产的费用很高,所以企业不会轻易冷修,导致库存端不断的挤压,截至到现在玻璃企业的库存仍然处于高位,与去年同期相比高出了63.37%。但是值得注意的是,2023年以来,市场对于后期需求复苏的预期,刺激了一波最近冬储的需求,导致最近4周,库存有所下降。不过整体来看,现在的高库存可能还是会抑制反弹的高度。
受多重因素影响,2022年下半年以来,玻璃需求旺季库存去化期待接连落空,生产企业库存持续高位运行,行业持续承压。”方正中期期货高级研究员魏朝明说。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年末,重点省份玻璃企业库存5434万重箱,同比增幅77.5%。“在高库存、低需求的压力下,近两个季度玻璃原片生产企业陷入历史罕见的全行业亏损。”魏朝明认为,近期随着经济活力增强,玻璃市场逐步摆脱低迷情绪,价格低位企稳与物流恢复叠加,华北、华中等地需求短期偏强。“总体来看,玻璃生产企业库存显著高于以往年份的状况仍在延续,春节前下游贸易商及深加工企业补库力度有限。”
“后期就看强预期能否实际兑现,给到地产行业实际的利好。对于玻璃而言,可以关注5—9反套。”张玺。
来源:期货日报 吕双梅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不作为入市建议
更多
“生猪是我国价值最大的农副产品,市场规模近万亿元。生猪产业链以生猪养殖业为中心,涉及饲料加工、兽药疫苗、屠宰、食品加工、物流、零售、餐饮等诸多行业。证监会表示,推出生猪期货是我国期货市场服务实体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生猪期货功能的充分发挥,对于完善生猪价格形成机制、提升市场主体风险管理能力和助力生猪产业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在本轮超级“猪周期”之下,预计20年市场规模将大幅超过万亿关口,对延伸的上下游产业链更是产生深远影响。现通过生猪系列专题报告,解读生猪产业基本情况。
一、产业发展历程
我国生猪产业经历了计划经济背景下的统购统销阶段;改革开放背景下的市场放开发展阶段;从传统产业向现代产业推进的转型发展阶段以及当前所处的现代化转型升级阶段,生猪养殖产业已经成为大型现代化产业链条。
1.1 统购统销阶段
计划经济背景下的统购统销阶段(1949-1984):建国初期,主要农副产品实行有计划的统购统销政策。生猪生产实行“调五留五”政策,主要特点是养殖规模小、生产水平低、产品短缺,种、料、药和技术服务等处于起步阶段,生产和消费严格按国家计划调配。由于经济发展滞后,养猪生产力低下,肉食品供给匮乏,人均猪肉消费很低。截至1984 年,全国猪肉产量 1445 万吨,人均占有量仅 13.84 千克,肉食品种也相对单一,猪肉产量占肉类总产量的比重高达 93.78%。
1.2 市场放开发展阶段改革开放背景下的市场放开发展阶段(1985-1997):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极大调动了畜禽养殖的积极性,生猪产业进入新的发展阶段。1985 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关于进一步活跃农村经济的十项政策》,逐步取消生猪派养派购,实行自由上市,随行就市,按质论价,生猪购销政策放开。随着“菜篮子工程”和生猪产销经营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生猪生产发展迅速,居民猪肉消费大幅提高。1997年,全国猪肉产量 3956 万吨,人均占有量增加到 29.09 千克,猪肉产量占肉类总产量的比重下降为 68.3%,1985 到 1997 年猪肉产量年均达到增速 6.7%。
1.3 过渡阶段
从传统向现代推进的转型发展的过渡阶段(1998-2004):1998 年以来,生猪养殖从以数量增长为主逐步向数量质量并重、优化结构和增加效益为主转变,主要特点是生猪养殖开始向优势区域集中,产业整合速度加快,更加注重质量安全和可持续发展。经历前一阶段的较快速发展后,产量大幅提升,产业发展由“量”向“质”转变,生产效率、食品安全问题成为产业发展的新增要素。
1.4 现代化转型升级阶段
现代化转型升级阶段(2005-至今):2005 年以来,生猪养殖规模化、标准化水平大幅提升,良种覆盖率逐步提高,现代生猪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产业主要呈现为规模化水平不断提升、产地及销区更加集中、环保升级、食品安全升级以及生产效率升级。详情见产业现状。
二、产业现状与特点
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生猪产业发展,政策扶持力度不断加大,产业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在国家政策的带动和市场的拉动下,生猪产业综合生产能力进一步增强,产业素质大幅提升,科技支撑能力显著增强,公共服务体系不断完善,龙头企业带动作用明显加强,组织化程度逐步提高,现代产业发展基础进一步夯实,也进一步打开了生猪养殖产业链的广阔发展空间。
2.1 猪肉产量&销量稳居世界首位
我国猪肉产销数量稳居世界首位,以19年为例,USDA数据显示我国生猪产量4650万吨(国家统计局4255万吨),全球占比自15年的50.41%逐渐下降至19年43.8%,但仍然第二名高于2398万吨水平的欧盟,高于第三名1254万吨的美国,远高于第四名、第五名的巴西与俄罗斯。
2019年产业结构受到非洲猪瘟冲击较大,据国家统计数据显示,19年猪肉产量4255万吨,较18年下降21.3%,明显低于16-18年5400万吨的产量水平。自18年8月我国发生第一起非洲猪瘟后,生猪产量明显下降,尤其对二元能翻母猪存栏造成的负面影响直接减少了生猪产业的核心产能。19年生猪出栏54419万头,环比下降21.6%。产能产量减少呈现为生猪价格高位运行。
据USDA数据显示,我国19年生猪供给4650万吨,高于国家统计局数据4255万吨,生猪进口260万吨,高于海关总署的196.7万吨。不同口径数据总供给相差458.3万吨,但两者均明显小于我国发生非洲猪瘟之前年度5500万吨以上的消费量,生产与进口的供给量减少,其他蛋白品增加替代、中央储备冷冻猪肉竞价投放市场,总供给依然不足以支撑15-18年的平均消费平均水平,从而生猪价格大幅上涨,在高价格区间达到新的供需平衡。
2.2 产业结构升级
2004 年,农业部发布《关于推进畜禽现代化养殖方式的指导意见》,指导各地大力推进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2007年农业部颁布《关于促进生猪产业发展和稳定市场供应的意见》给予政策支持2010 年起,农业部组织实施畜禽标准化示范创建活动,在全国创建了 1567 个生猪标准化示范场,推广标准化生产技术,以点带面,辐射带动推动全国标准化生产水平的提高。在全行业的共同推动下,生猪规模养殖发展步伐明显加快。尤其在2016年,农业部颁布《全国生猪生产发展规划(2016-2020年)》,生猪养殖产业踏上现代化高质量发展的进程。
2014年至今,生猪养殖产业结构正在发生巨大变化,全国年出栏 500 头以上的规模养殖企业占比不断增加,尤其集团公司占比快速增加,而散养户受制于养殖收益低、环保水平不达标、抗病抗疫情能力差等原因正在逐步退出市场。2014 年,全国年出栏 500 头以上的规模养殖占比约41%,较2007 年提高了19.0 个百分点;而2019年全国年出栏 500 头以上的规模养殖占比约62%,较2014年提升21个百分点。受到非洲猪瘟疫情影响,集团公司占比大幅提升至18%,较14年的3%增长6倍。集团公司与规模养殖企业在生猪养殖产业中将扮演愈发重要的角色。
集团公司&规模企业市场占有率增加。2011年上市龙头公司年出栏市场占有率仅有1%-2%,而后呈现递增趋势,在环保清退与非洲猪瘟两个事件驱动中继续增加市场占有率。18年上市龙头公司年出栏市场占有率超过7%,预计19年占有率在8.5%-8.9%之间。以某龙头XX企业为例,其2019年年度报告显示生猪销售量1025.33万头,其中商品猪867.91万头;2018年全年销售生猪1,101.1万头,其中商品猪1,010.9万头。环比下降14%,远低于总体下滑水平,市场占有率有所提高,此外,其商品猪销量虽然下降,但仔猪销量大增,综合考虑其猪类销售总量,市场占有率提升幅度更大。据公开数据整理,2018年出栏量较大的八家养殖企业(温氏股份、牧原股份、正邦科技、 新希望、天邦股份、中粮肉食、大北农、天康生物)生猪合计出栏4844.78万头,占全国生猪总出栏量的6.98%。2019年该八家养殖企业生猪合计出栏4499.93万头,较上年度减少300多万头,但占全国生猪总出栏量的比例上升至8.27%,行业集中度有所提升。
龙头上市公司受非洲猪瘟负面影响小。查阅各公司年报、半年报可得知,生物性资产损失幅度远低于市场损失率,非洲猪瘟疫情尚未有有效疫苗,规模企业防控能力较强,据中国产业信息数据网数据显示,500头规模以下企业发生非洲猪瘟场点占比超过30%,而500头规模以上养殖企业发生非洲猪瘟场点占比不足10%。此外,规模企业养殖点覆盖区域分散,受系统性风险影响小,局部出现非洲猪瘟不影响全局。
养殖门槛继续提高,规模企业受益大,尤其现代一体化企业受益较大。猪瘟疫情下,对企业的专业能力要求越发提高,生猪养殖企业具备规模化、现代化、一体化优势才能有长足发展,自繁自养的同时,需要就地宰杀才能有效减少生猪调运,降低非洲猪瘟感染几率。那么具备“资金充足,跨多省扩张,自产饲料,自繁自养,系统内屠宰,冷链运输,兽药研制”能力的集团化企业更有扩张优势,尤其在中小散户让渡了很大规模市场份额的情况下,规模企业远景较好。据上市龙头公司年报、半年报数据显示,19年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及在建工程及存货大多有不同程度增加,可见龙头集团企业经营规模正在主动性不断扩充。
2.3 良种繁育体系日趋完善
目前我国种猪主要依靠进口,当前的三元商品猪,为祖代进口种猪杂交而来,进口种猪主要为长白猪、大约克夏猪(大白猪)、杜洛克猪,其中二元母猪为杂交品种,三元商品猪由二元母猪与单品系公猪繁育而来。非洲猪瘟疫情后,产业出现三元母猪留种作为能繁母猪的情况,则商品猪为“四元”猪,此特殊情况不做详细赘述。
但同时我国也在自主研发种猪体系,2009 年《全国生猪遗传改良计划(2009~2020 年》的颁布实施,为加快建设现代生猪种业指明了发展方向。目前全国范围已遴选出 74 家国家生猪核心育种场,核心群种猪达 12万头;成立了国家种猪遗传评估中心和华南、华中、华东等区域性种猪遗传评估中心,建立了武汉、广州、重庆等农业部种猪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和山东等省级种猪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确立国家级猪遗传资源保种场、保护区 50 个,以地方猪品种为素材,成功培育了龙宝猪 1 号配套系等 24 个优良品种(配套系)。目前,以核心育种场、资源场为基础,扩繁场、改良站为支撑,质量检测中心为保障的生猪良种繁育体系初步形成。
2.4 质量安全水平明显提高
标准化规模养猪场质量安全风险管控的意识不断增强,按照《畜牧法》、《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兽药管理条例》、《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的规定,建立养殖档案、健全防疫制度、规范投入品使用,生产管理更加规范,有力地保障了猪肉质量安全水平的提高。屠宰检疫和肉品品质检验制度的推行,有效提高了屠宰企业上市肉品质量。
2.5 养殖区域分布广泛
我国生猪养殖分布比较广泛,但相对集中在粮食主产区。前十大主产省为:四川、河南、湖南、山东、云南、湖北、广西、广东、河北、江苏。四川养殖量位居全国首位,其出栏量占全国总出栏量 10%左右,消费流向比较好。我国居民对猪肉消费习惯主要以热鲜肉消费为主,就决定了生猪养殖地和消费地比较近。另外中东部气温适宜,水源方便,有利于生猪生长,中东部以及南方经济比较发达,人口比较多,多方面原因造成我国生猪养殖主要集中在华东、华中、西南和华南。东北地区养殖量也比较大,主要供往京津冀内蒙一带,东北地区也有养殖优势,饲料成本比较低,铁路陆运交通便利,地域辽阔适合规模化企业发展。
2016 年,国家发布“十三五”生猪产业发展规划规定,将四川、河南、河北、山东广西、海南和重庆划为生猪养殖重点发展区,以供北上广深等沿海城市生猪需求。为保护水资源和环境资源,长江中下游和南方水网区的两湖、长三角、珠三角一带规划为约束发展区。东北地区、内蒙古和西南地区的云南贵州地区地域辽阔,粮食资源充足,适合养殖规模化发展,增长潜力大。山西、陕西等西北地区地域宽广、可实行规模化发展,但是受缺乏水资源、民族饮食习惯不同、养殖基础薄弱等的限制,定为养殖适度发展区域。
风险提示:在这里本人声明一下,本文所有提到的任何一些观点仅代表个人的一个意见,并且以及所涉及到的标的不作任何的一个推荐,并且据此买卖和买卖点,风险自负。
收藏
评论(15)
点赞(71)
转发
“生猪是我国价值最大的农副产品,市场规模近万亿元。生猪产业链以生猪养殖业为中心,涉及饲料加工、兽药疫苗、屠宰、食品加工、物流、零售、餐饮等诸多行业。证监会表示,推出生猪期货是我国期货市场服务实体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生猪期货功能的充分发挥,对于完善生猪价格形成机制、提升市场主体风险管理能力和助力生猪产业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在本轮超级“猪周期”之下,预计20年市场规模将大幅超过万亿关口,对延伸的上下游产业链更是产生深远影响。现通过生猪系列专题报告,解读生猪产业基本情况。
一、产业发展历程
我国生猪产业经历了计划经济背景下的统购统销阶段;改革开放背景下的市场放开发展阶段;从传统产业向现代产业推进的转型发展阶段以及当前所处的现代化转型升级阶段,生猪养殖产业已经成为大型现代化产业链条。
1.1 统购统销阶段
计划经济背景下的统购统销阶段(1949-1984):建国初期,主要农副产品实行有计划的统购统销政策。生猪生产实行“调五留五”政策,主要特点是养殖规模小、生产水平低、产品短缺,种、料、药和技术服务等处于起步阶段,生产和消费严格按国家计划调配。由于经济发展滞后,养猪生产力低下,肉食品供给匮乏,人均猪肉消费很低。截至1984 年,全国猪肉产量 1445 万吨,人均占有量仅 13.84 千克,肉食品种也相对单一,猪肉产量占肉类总产量的比重高达 93.78%。
1.2 市场放开发展阶段改革开放背景下的市场放开发展阶段(1985-1997):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极大调动了畜禽养殖的积极性,生猪产业进入新的发展阶段。1985 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关于进一步活跃农村经济的十项政策》,逐步取消生猪派养派购,实行自由上市,随行就市,按质论价,生猪购销政策放开。随着“菜篮子工程”和生猪产销经营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生猪生产发展迅速,居民猪肉消费大幅提高。1997年,全国猪肉产量 3956 万吨,人均占有量增加到 29.09 千克,猪肉产量占肉类总产量的比重下降为 68.3%,1985 到 1997 年猪肉产量年均达到增速 6.7%。
1.3 过渡阶段
从传统向现代推进的转型发展的过渡阶段(1998-2004):1998 年以来,生猪养殖从以数量增长为主逐步向数量质量并重、优化结构和增加效益为主转变,主要特点是生猪养殖开始向优势区域集中,产业整合速度加快,更加注重质量安全和可持续发展。经历前一阶段的较快速发展后,产量大幅提升,产业发展由“量”向“质”转变,生产效率、食品安全问题成为产业发展的新增要素。
1.4 现代化转型升级阶段
现代化转型升级阶段(2005-至今):2005 年以来,生猪养殖规模化、标准化水平大幅提升,良种覆盖率逐步提高,现代生猪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产业主要呈现为规模化水平不断提升、产地及销区更加集中、环保升级、食品安全升级以及生产效率升级。详情见产业现状。
二、产业现状与特点
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生猪产业发展,政策扶持力度不断加大,产业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在国家政策的带动和市场的拉动下,生猪产业综合生产能力进一步增强,产业素质大幅提升,科技支撑能力显著增强,公共服务体系不断完善,龙头企业带动作用明显加强,组织化程度逐步提高,现代产业发展基础进一步夯实,也进一步打开了生猪养殖产业链的广阔发展空间。
2.1 猪肉产量&销量稳居世界首位
我国猪肉产销数量稳居世界首位,以19年为例,USDA数据显示我国生猪产量4650万吨(国家统计局4255万吨),全球占比自15年的50.41%逐渐下降至19年43.8%,但仍然第二名高于2398万吨水平的欧盟,高于第三名1254万吨的美国,远高于第四名、第五名的巴西与俄罗斯。
2019年产业结构受到非洲猪瘟冲击较大,据国家统计数据显示,19年猪肉产量4255万吨,较18年下降21.3%,明显低于16-18年5400万吨的产量水平。自18年8月我国发生第一起非洲猪瘟后,生猪产量明显下降,尤其对二元能翻母猪存栏造成的负面影响直接减少了生猪产业的核心产能。19年生猪出栏54419万头,环比下降21.6%。产能产量减少呈现为生猪价格高位运行。
据USDA数据显示,我国19年生猪供给4650万吨,高于国家统计局数据4255万吨,生猪进口260万吨,高于海关总署的196.7万吨。不同口径数据总供给相差458.3万吨,但两者均明显小于我国发生非洲猪瘟之前年度5500万吨以上的消费量,生产与进口的供给量减少,其他蛋白品增加替代、中央储备冷冻猪肉竞价投放市场,总供给依然不足以支撑15-18年的平均消费平均水平,从而生猪价格大幅上涨,在高价格区间达到新的供需平衡。
2.2 产业结构升级
2004 年,农业部发布《关于推进畜禽现代化养殖方式的指导意见》,指导各地大力推进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2007年农业部颁布《关于促进生猪产业发展和稳定市场供应的意见》给予政策支持2010 年起,农业部组织实施畜禽标准化示范创建活动,在全国创建了 1567 个生猪标准化示范场,推广标准化生产技术,以点带面,辐射带动推动全国标准化生产水平的提高。在全行业的共同推动下,生猪规模养殖发展步伐明显加快。尤其在2016年,农业部颁布《全国生猪生产发展规划(2016-2020年)》,生猪养殖产业踏上现代化高质量发展的进程。
2014年至今,生猪养殖产业结构正在发生巨大变化,全国年出栏 500 头以上的规模养殖企业占比不断增加,尤其集团公司占比快速增加,而散养户受制于养殖收益低、环保水平不达标、抗病抗疫情能力差等原因正在逐步退出市场。2014 年,全国年出栏 500 头以上的规模养殖占比约41%,较2007 年提高了19.0 个百分点;而2019年全国年出栏 500 头以上的规模养殖占比约62%,较2014年提升21个百分点。受到非洲猪瘟疫情影响,集团公司占比大幅提升至18%,较14年的3%增长6倍。集团公司与规模养殖企业在生猪养殖产业中将扮演愈发重要的角色。
集团公司&规模企业市场占有率增加。2011年上市龙头公司年出栏市场占有率仅有1%-2%,而后呈现递增趋势,在环保清退与非洲猪瘟两个事件驱动中继续增加市场占有率。18年上市龙头公司年出栏市场占有率超过7%,预计19年占有率在8.5%-8.9%之间。以某龙头XX企业为例,其2019年年度报告显示生猪销售量1025.33万头,其中商品猪867.91万头;2018年全年销售生猪1,101.1万头,其中商品猪1,010.9万头。环比下降14%,远低于总体下滑水平,市场占有率有所提高,此外,其商品猪销量虽然下降,但仔猪销量大增,综合考虑其猪类销售总量,市场占有率提升幅度更大。据公开数据整理,2018年出栏量较大的八家养殖企业(温氏股份、牧原股份、正邦科技、 新希望、天邦股份、中粮肉食、大北农、天康生物)生猪合计出栏4844.78万头,占全国生猪总出栏量的6.98%。2019年该八家养殖企业生猪合计出栏4499.93万头,较上年度减少300多万头,但占全国生猪总出栏量的比例上升至8.27%,行业集中度有所提升。
龙头上市公司受非洲猪瘟负面影响小。查阅各公司年报、半年报可得知,生物性资产损失幅度远低于市场损失率,非洲猪瘟疫情尚未有有效疫苗,规模企业防控能力较强,据中国产业信息数据网数据显示,500头规模以下企业发生非洲猪瘟场点占比超过30%,而500头规模以上养殖企业发生非洲猪瘟场点占比不足10%。此外,规模企业养殖点覆盖区域分散,受系统性风险影响小,局部出现非洲猪瘟不影响全局。
养殖门槛继续提高,规模企业受益大,尤其现代一体化企业受益较大。猪瘟疫情下,对企业的专业能力要求越发提高,生猪养殖企业具备规模化、现代化、一体化优势才能有长足发展,自繁自养的同时,需要就地宰杀才能有效减少生猪调运,降低非洲猪瘟感染几率。那么具备“资金充足,跨多省扩张,自产饲料,自繁自养,系统内屠宰,冷链运输,兽药研制”能力的集团化企业更有扩张优势,尤其在中小散户让渡了很大规模市场份额的情况下,规模企业远景较好。据上市龙头公司年报、半年报数据显示,19年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及在建工程及存货大多有不同程度增加,可见龙头集团企业经营规模正在主动性不断扩充。
2.3 良种繁育体系日趋完善
目前我国种猪主要依靠进口,当前的三元商品猪,为祖代进口种猪杂交而来,进口种猪主要为长白猪、大约克夏猪(大白猪)、杜洛克猪,其中二元母猪为杂交品种,三元商品猪由二元母猪与单品系公猪繁育而来。非洲猪瘟疫情后,产业出现三元母猪留种作为能繁母猪的情况,则商品猪为“四元”猪,此特殊情况不做详细赘述。
但同时我国也在自主研发种猪体系,2009 年《全国生猪遗传改良计划(2009~2020 年》的颁布实施,为加快建设现代生猪种业指明了发展方向。目前全国范围已遴选出 74 家国家生猪核心育种场,核心群种猪达 12万头;成立了国家种猪遗传评估中心和华南、华中、华东等区域性种猪遗传评估中心,建立了武汉、广州、重庆等农业部种猪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和山东等省级种猪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确立国家级猪遗传资源保种场、保护区 50 个,以地方猪品种为素材,成功培育了龙宝猪 1 号配套系等 24 个优良品种(配套系)。目前,以核心育种场、资源场为基础,扩繁场、改良站为支撑,质量检测中心为保障的生猪良种繁育体系初步形成。
2.4 质量安全水平明显提高
标准化规模养猪场质量安全风险管控的意识不断增强,按照《畜牧法》、《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兽药管理条例》、《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的规定,建立养殖档案、健全防疫制度、规范投入品使用,生产管理更加规范,有力地保障了猪肉质量安全水平的提高。屠宰检疫和肉品品质检验制度的推行,有效提高了屠宰企业上市肉品质量。
2.5 养殖区域分布广泛
我国生猪养殖分布比较广泛,但相对集中在粮食主产区。前十大主产省为:四川、河南、湖南、山东、云南、湖北、广西、广东、河北、江苏。四川养殖量位居全国首位,其出栏量占全国总出栏量 10%左右,消费流向比较好。我国居民对猪肉消费习惯主要以热鲜肉消费为主,就决定了生猪养殖地和消费地比较近。另外中东部气温适宜,水源方便,有利于生猪生长,中东部以及南方经济比较发达,人口比较多,多方面原因造成我国生猪养殖主要集中在华东、华中、西南和华南。东北地区养殖量也比较大,主要供往京津冀内蒙一带,东北地区也有养殖优势,饲料成本比较低,铁路陆运交通便利,地域辽阔适合规模化企业发展。
2016 年,国家发布“十三五”生猪产业发展规划规定,将四川、河南、河北、山东广西、海南和重庆划为生猪养殖重点发展区,以供北上广深等沿海城市生猪需求。为保护水资源和环境资源,长江中下游和南方水网区的两湖、长三角、珠三角一带规划为约束发展区。东北地区、内蒙古和西南地区的云南贵州地区地域辽阔,粮食资源充足,适合养殖规模化发展,增长潜力大。山西、陕西等西北地区地域宽广、可实行规模化发展,但是受缺乏水资源、民族饮食习惯不同、养殖基础薄弱等的限制,定为养殖适度发展区域。
风险提示:在这里本人声明一下,本文所有提到的任何一些观点仅代表个人的一个意见,并且以及所涉及到的标的不作任何的一个推荐,并且据此买卖和买卖点,风险自负。
更多
昨日国内花生市场平稳运行,部分河北、东北产区走货情况良好,走货多以库存货源为主,贸易商挺价意愿明显。产区整体交易氛围转淡,陆续进入收尾阶段。油厂方面,油料到货零星,费县中粮少量到货。预计下周将陆续停机。
近期散油加工厂出货略有好转,整体销售量仍不及去年同期。目前国内压榨一级普通花生油主流报价在17000元/吨,实际成交可议价;小榨浓香型花生油市场报价不一,主流报价为19500元/吨,观望心理明显。花生粕方面,豆粕因供应宽松格局,叠加油厂保持高位开机水平,工厂累库加速,现货价格承压运行。花生粕价格偏弱调整,高价订单有限,报价4900-5000元/吨。
塞内加尔出口政策预计1月中旬开关,取消出口配额税,出口量限制预报量80%左右。
【行情展望】
春节备货时间逐步缩短,市场多按需采购,难有大单成交,油厂收购进入收尾阶段,预计春节前花生价格以稳为主。昨日期货拉升,上涨持续性存疑,花生2304关注在10500元一带的压力。
(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收藏
评论(11)
点赞(34)
转发
昨日国内花生市场平稳运行,部分河北、东北产区走货情况良好,走货多以库存货源为主,贸易商挺价意愿明显。产区整体交易氛围转淡,陆续进入收尾阶段。油厂方面,油料到货零星,费县中粮少量到货。预计下周将陆续停机。
近期散油加工厂出货略有好转,整体销售量仍不及去年同期。目前国内压榨一级普通花生油主流报价在17000元/吨,实际成交可议价;小榨浓香型花生油市场报价不一,主流报价为19500元/吨,观望心理明显。花生粕方面,豆粕因供应宽松格局,叠加油厂保持高位开机水平,工厂累库加速,现货价格承压运行。花生粕价格偏弱调整,高价订单有限,报价4900-5000元/吨。
塞内加尔出口政策预计1月中旬开关,取消出口配额税,出口量限制预报量80%左右。
【行情展望】
春节备货时间逐步缩短,市场多按需采购,难有大单成交,油厂收购进入收尾阶段,预计春节前花生价格以稳为主。昨日期货拉升,上涨持续性存疑,花生2304关注在10500元一带的压力。
(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更多
晨报速递 | 2023.01.13
以下文章来源于东证财经,作者张文勇,庄仁颉
品种点评
金融板块
股指期货
基本面:短期来看,市场受情绪面波动影响较大,外围市场大幅波动带动A股市场联动,。目前市场整体趋势较弱,投资者情绪也偏于谨慎,盘中板块轮动和热点的频繁切换,市场观望情绪浓厚。中期来看,市场的干扰因素正在减弱,美联储加息放缓,人民币阶段性走强以及央行货币宽松和国内疫情政策的调整,将对中期市场形成正面影响,而目前国内经济持续疲软,基本面的走弱或制约短期市场反弹。而近期经济工作会议对明年经济工作定下基调并做出部署,释放出多个重要政策信号,将力促基本面回暖。
持仓:沪深300期指IF2303合约前20名多头持仓55575手,增加372手;空头持仓65499手,减少79手。中证500期指IC2303合约前20名多头持仓95378手,减少515手;空头持仓92383手,减少1015手。上证50期指IH2301合约前20名多头持仓35472手,减少4266手;空头持仓41084手,减少5352手。中证1000期指IM2303合约前20名多头持仓33829手,增加1640手;空头持仓35921手,增加885手。
策略建议:经济开放预期支撑,短期仍受疫情影响,指数或震荡运行。
风险因素:全球宏观经济、疫情状况、中美关系进展。
能化板块
原油
基本面:IMF警告称多个经济体面临衰退,美国、中国制造业数据表现不佳;美联储将会议纪要显示通胀风险仍是政策前景的关键,美元指数回升。欧盟禁止进口俄罗斯海运石油,OPEC+会议维持减产200万桶/日的产量政策;供应风险对油市有所支撑,EIA原油库存增幅低于预期,成品油库存出现回落,美国殖民管道公司3号线因计划外维修而暂时关闭,沙特下调2月亚洲地区原油官方售价;全球经济衰退和能源需求放缓的忧虑情绪压制市场。
策略建议:原油上行压力仍存,国际原油大幅回落,短期或宽幅震荡。
风险因素:需求不及预期;俄乌谈判;中东局势。
沥青
基本面:欧盟表示已停止90%的俄罗斯石油进口,俄乌紧张局势升级,国际原油宽幅震荡。供应方面,国内主要沥青厂家开工继续下降,厂家库存回落,贸易商库存增加;齐鲁石化转产渣油,扬子石化间歇停工,广西东油停产检修,下周部分主营炼厂及华南个别地炼计划复产沥青。需求方面,北方地区刚需走弱,南方地区按需采购;部分炼厂合同出货为主,低价资源供应偏紧;华东、华南、东北地区现货价格上调。国际原油大幅回调带动成本下行,沥青装置开工处于低位,需求季节性放缓。
持仓:沥青2303合约前20名多头持仓96838手,减少4816手,空头持仓100000手,减少3781手。
策略建议:油价宽幅震荡,沥青整体维持区间运行。
风险因素:需求不及预期。
黑色板块
螺纹钢
基本面:国内PMI整体延续边际改善状态,制造业新订单趋势指标有筑底回升迹象,建筑业新订单则延续回升态势,黑色相关需求趋势指标继续回升。供应方面,本期螺纹钢周度产量继续回落,周度产能利用率降至60%下方 ,随着春节越发临近,钢厂季节性停检修范围也将随之扩大,减产预期增强。需求方面,终端需求继续萎缩,本期厂库与社会继续提升,后市增幅将再度扩大。
持仓:螺纹钢2305合约前20名多头持仓1170533手,减少65984手,空头持仓1151321手,减少32677手。
策略建议:政策利好提振市场信心,实际需求拖累钢价,短期或区间震荡。
风险因素:环保限产政策。
焦炭
基本面:供给方面,由于炼焦煤供应偏紧,部分矿方看好后市,报价坚挺,且相关采购焦煤线路运价回调,成本支撑抬升,焦企对高价煤有一定抵触情绪。需求方面,下游受淡季需求拖累,成材消费也不佳,钢厂持续亏损,有打压原料意愿。冬储强预期和和亏损弱现实共同作用,市场预期出现分歧,短期受宏观调控的市场情绪很快回归理性。
持仓:焦炭2305合约前20名多头持仓18820手,减少49手,空头持仓18359手,增加68手。
策略建议:需求拖累焦炭价格,政策预期仍对焦炭有一定支撑。
风险因素:需求超预期,政策因素。
金属板块
铜
基本面:美国11月建筑支出意外增长,美元指数止跌回升。供给方面,上游铜矿进口供应增长,铜矿加工费TC上升,但冷料供应紧张继续加剧,且部分炼厂进行检修,导致实际产量低于预期。需求方面,铜市需求淡季来临,叠加铜价升至高位,下游表现相对平淡,入市拿货意愿表现不佳,国内库存小幅回升,现货升水降至低位;而LME库存持稳运行,升贴水降至低位水平。截止1月3日,LME铜库存为88550吨。截止12月30日,上海期货交易所阴极铜库存为69268吨。
持仓:沪铜2302合约前20名多头持仓56461手,增加1145手,空头持仓59965手,增加201手。
策略建议:累库情况施压铜价,短期维持区间震荡,压力有所增强。
风险因素:美元指数,供给超预期。
锌
基本面:美国11月建筑支出意外增长,美元指数止跌回升。供给方面,锌精矿港口库存29.7万吨,周环比增加2.6万吨,锌矿进口逐渐增加,加工费再度走高,冶炼厂追产及提产积极性仍在,感染康复员工陆续到岗,生产逐渐恢复。需求方面,复产员工到岗,生产恢复,疫情影响略有缓解,但消费淡季,终端户外施工减少,订单下降,加上春节即将到来,企业顺労减停产检修,放假停产增多,镀锌开工继续下滑。截止1月5日,LME精炼锌库存为25800吨;截止2022年12月30日,上期所精炼锌库存为20453吨。
持仓:沪锌2302合约前20名多头持仓47949手,减少48手,空头持仓57726手,减少1419手。
策略建议:锌价承压回落,整体仍在区间中段运行。
风险因素:需求远不及预期。
农产品板块
豆一
基本面:供给方面,东北大豆和南方大豆共同增产,新豆价格有所承压,且由于新豆蛋白含量差距较大,低蛋白大豆销售不佳,农户惜售意愿也在豆类价格偏弱运行的影响下有所缓解。成本端来看,由于今年地租成本提高,由于大豆价格持续下滑,农户惜售心理较强。需求方面,疫情防控有所松动,但下游豆制品企业需求依旧疲软,货源流通不顺,东北部分产区大豆购销基本停滞,北豆南运量较往年偏少;中粮储持续拍卖大豆,但成交寡淡市场消化偏慢,并且由于收购价格再度下调,部分粮库因库存已满而停收。
持仓:豆一2305合约前20名多头持仓80934手,减少1319手,空头持仓82529手,减少2154手。
策略建议:需求拖累豆价,短期维持底部震荡,关注能否企稳。
风险因素:需求高于预期。
棉花
基本面:供给方面,商业库存处于近五年偏低水平,由于产区新棉加工公检进度依然落后,供应压力明显后移。需求方面,12月下旬以来各地疫情感染高峰期到来,职工感染比例增加,缺岗等现象较为突出,下游纱布开机率减幅明显,纱产能下降明显,关注对订单造成的影响,节前纺企补货需求将减少。不过纺企仍在海外寻求订单,加之市场对棉纺织行业信心有所提升,情绪影响颇多。
持仓:棉花2305合约前20名多头持仓439524手,减少12355手,空头持仓578702手,减少10571手。
策略建议:需求预期支撑棉价反弹,短期交割逻辑有所弱化,整理后仍震荡偏强。
风险因素:供给远不及预期。
其他板块
白糖
基本面:国际方面,印度糖产量及出口政策仍存不确定,加之泰国糖延迟开榨,使得短期全球食糖供应出现紧张态势,推动原糖期价创新高。国内方面,国内甘蔗压榨处于集中期,产糖速度加快,仓单注册量增加。截止11月全国食糖工业库存为70万吨,同比增加11万吨,加之进口供应仍阶段性施压,限制糖价涨幅。不过当前处于春节备货阶段,主产区制糖企业挺价较强,加之国产糖相对外糖仍存优势,对国内食糖仍存一定支撑。
持仓:白糖2303合约前20名多头持仓307600手,减少3834手,空头持仓321254手,减少2242手。
操作建议:白糖下有支撑,整体维持区间震荡,重心略有上移。
风险因素:需求不及预期。
玻璃
基本面:供给方面,近期1条产线放水冷修,但前期点火产线开始近期2条产线放水冷修,1条产线复产点火,但尚未出玻璃,下周暂无明显点火或者放水计划,供应面大概率延续稳定。需求方面,去库力度减小,中下游存货意向仍旧不强,刚需采买为主。临近年底,下游仍存赶工刚需,多数地区或可持续至本月底到下月初,浮法玻璃库存或仍有微降可能,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刚需或将逐渐缩减。
持仓:玻璃2305合约前20名多头持仓488394手,增加6888手,空头持仓531091手,增加18431手。
操作建议:玻璃下有支撑,短期反弹持续,关注上方压力。
风险因素:需求远不及预期,疫情控制情况。
免 责 申 明
本报告中的信息均来源于已公开的资料,尽管我们相信报告中资料来源的可靠性,但我公司对这些信息的准确性及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也不保证我公司所做出的意见和建议不会发生任何的变更,在任何情况下,我公司报告中的信息和所表达的意见和建议以及所载的数据、工具及材料均不能作为您所进行投资交易的绝对依据。由于报告在编写时融入了分析师个人的观点、见解及分析方法,如与我公司发布的其他信息有不一致或有不同的结论,未免发生矛盾,本报告所载的观点并不代表东证期货公司的立场,请谨慎参考。我公司不承担因根据本报告所进行投资交易而导致的任何形式的损失。
另外,本报告所载资料、意见及推测只是反映东证期货公司在本报告所载明的日期的判断,可随时修改,毋需提前通知。未经东证期货公司允许,本报告内容不得以任何方式传送、复印或派发此报告的材料、内容或复印本予以任何其他人,或投入商业使用。如遵循原文本意的引用、刊发,需注明出处“上海东证期货有限公司”,并保留我公司的一切权利。
东证期货
一流衍生产品投资服务提供商
收藏
评论(11)
点赞(81)
转发
晨报速递 | 2023.01.13
以下文章来源于东证财经,作者张文勇,庄仁颉
品种点评
金融板块
股指期货
基本面:短期来看,市场受情绪面波动影响较大,外围市场大幅波动带动A股市场联动,。目前市场整体趋势较弱,投资者情绪也偏于谨慎,盘中板块轮动和热点的频繁切换,市场观望情绪浓厚。中期来看,市场的干扰因素正在减弱,美联储加息放缓,人民币阶段性走强以及央行货币宽松和国内疫情政策的调整,将对中期市场形成正面影响,而目前国内经济持续疲软,基本面的走弱或制约短期市场反弹。而近期经济工作会议对明年经济工作定下基调并做出部署,释放出多个重要政策信号,将力促基本面回暖。
持仓:沪深300期指IF2303合约前20名多头持仓55575手,增加372手;空头持仓65499手,减少79手。中证500期指IC2303合约前20名多头持仓95378手,减少515手;空头持仓92383手,减少1015手。上证50期指IH2301合约前20名多头持仓35472手,减少4266手;空头持仓41084手,减少5352手。中证1000期指IM2303合约前20名多头持仓33829手,增加1640手;空头持仓35921手,增加885手。
策略建议:经济开放预期支撑,短期仍受疫情影响,指数或震荡运行。
风险因素:全球宏观经济、疫情状况、中美关系进展。
能化板块
原油
基本面:IMF警告称多个经济体面临衰退,美国、中国制造业数据表现不佳;美联储将会议纪要显示通胀风险仍是政策前景的关键,美元指数回升。欧盟禁止进口俄罗斯海运石油,OPEC+会议维持减产200万桶/日的产量政策;供应风险对油市有所支撑,EIA原油库存增幅低于预期,成品油库存出现回落,美国殖民管道公司3号线因计划外维修而暂时关闭,沙特下调2月亚洲地区原油官方售价;全球经济衰退和能源需求放缓的忧虑情绪压制市场。
策略建议:原油上行压力仍存,国际原油大幅回落,短期或宽幅震荡。
风险因素:需求不及预期;俄乌谈判;中东局势。
沥青
基本面:欧盟表示已停止90%的俄罗斯石油进口,俄乌紧张局势升级,国际原油宽幅震荡。供应方面,国内主要沥青厂家开工继续下降,厂家库存回落,贸易商库存增加;齐鲁石化转产渣油,扬子石化间歇停工,广西东油停产检修,下周部分主营炼厂及华南个别地炼计划复产沥青。需求方面,北方地区刚需走弱,南方地区按需采购;部分炼厂合同出货为主,低价资源供应偏紧;华东、华南、东北地区现货价格上调。国际原油大幅回调带动成本下行,沥青装置开工处于低位,需求季节性放缓。
持仓:沥青2303合约前20名多头持仓96838手,减少4816手,空头持仓100000手,减少3781手。
策略建议:油价宽幅震荡,沥青整体维持区间运行。
风险因素:需求不及预期。
黑色板块
螺纹钢
基本面:国内PMI整体延续边际改善状态,制造业新订单趋势指标有筑底回升迹象,建筑业新订单则延续回升态势,黑色相关需求趋势指标继续回升。供应方面,本期螺纹钢周度产量继续回落,周度产能利用率降至60%下方 ,随着春节越发临近,钢厂季节性停检修范围也将随之扩大,减产预期增强。需求方面,终端需求继续萎缩,本期厂库与社会继续提升,后市增幅将再度扩大。
持仓:螺纹钢2305合约前20名多头持仓1170533手,减少65984手,空头持仓1151321手,减少32677手。
策略建议:政策利好提振市场信心,实际需求拖累钢价,短期或区间震荡。
风险因素:环保限产政策。
焦炭
基本面:供给方面,由于炼焦煤供应偏紧,部分矿方看好后市,报价坚挺,且相关采购焦煤线路运价回调,成本支撑抬升,焦企对高价煤有一定抵触情绪。需求方面,下游受淡季需求拖累,成材消费也不佳,钢厂持续亏损,有打压原料意愿。冬储强预期和和亏损弱现实共同作用,市场预期出现分歧,短期受宏观调控的市场情绪很快回归理性。
持仓:焦炭2305合约前20名多头持仓18820手,减少49手,空头持仓18359手,增加68手。
策略建议:需求拖累焦炭价格,政策预期仍对焦炭有一定支撑。
风险因素:需求超预期,政策因素。
金属板块
铜
基本面:美国11月建筑支出意外增长,美元指数止跌回升。供给方面,上游铜矿进口供应增长,铜矿加工费TC上升,但冷料供应紧张继续加剧,且部分炼厂进行检修,导致实际产量低于预期。需求方面,铜市需求淡季来临,叠加铜价升至高位,下游表现相对平淡,入市拿货意愿表现不佳,国内库存小幅回升,现货升水降至低位;而LME库存持稳运行,升贴水降至低位水平。截止1月3日,LME铜库存为88550吨。截止12月30日,上海期货交易所阴极铜库存为69268吨。
持仓:沪铜2302合约前20名多头持仓56461手,增加1145手,空头持仓59965手,增加201手。
策略建议:累库情况施压铜价,短期维持区间震荡,压力有所增强。
风险因素:美元指数,供给超预期。
锌
基本面:美国11月建筑支出意外增长,美元指数止跌回升。供给方面,锌精矿港口库存29.7万吨,周环比增加2.6万吨,锌矿进口逐渐增加,加工费再度走高,冶炼厂追产及提产积极性仍在,感染康复员工陆续到岗,生产逐渐恢复。需求方面,复产员工到岗,生产恢复,疫情影响略有缓解,但消费淡季,终端户外施工减少,订单下降,加上春节即将到来,企业顺労减停产检修,放假停产增多,镀锌开工继续下滑。截止1月5日,LME精炼锌库存为25800吨;截止2022年12月30日,上期所精炼锌库存为20453吨。
持仓:沪锌2302合约前20名多头持仓47949手,减少48手,空头持仓57726手,减少1419手。
策略建议:锌价承压回落,整体仍在区间中段运行。
风险因素:需求远不及预期。
农产品板块
豆一
基本面:供给方面,东北大豆和南方大豆共同增产,新豆价格有所承压,且由于新豆蛋白含量差距较大,低蛋白大豆销售不佳,农户惜售意愿也在豆类价格偏弱运行的影响下有所缓解。成本端来看,由于今年地租成本提高,由于大豆价格持续下滑,农户惜售心理较强。需求方面,疫情防控有所松动,但下游豆制品企业需求依旧疲软,货源流通不顺,东北部分产区大豆购销基本停滞,北豆南运量较往年偏少;中粮储持续拍卖大豆,但成交寡淡市场消化偏慢,并且由于收购价格再度下调,部分粮库因库存已满而停收。
持仓:豆一2305合约前20名多头持仓80934手,减少1319手,空头持仓82529手,减少2154手。
策略建议:需求拖累豆价,短期维持底部震荡,关注能否企稳。
风险因素:需求高于预期。
棉花
基本面:供给方面,商业库存处于近五年偏低水平,由于产区新棉加工公检进度依然落后,供应压力明显后移。需求方面,12月下旬以来各地疫情感染高峰期到来,职工感染比例增加,缺岗等现象较为突出,下游纱布开机率减幅明显,纱产能下降明显,关注对订单造成的影响,节前纺企补货需求将减少。不过纺企仍在海外寻求订单,加之市场对棉纺织行业信心有所提升,情绪影响颇多。
持仓:棉花2305合约前20名多头持仓439524手,减少12355手,空头持仓578702手,减少10571手。
策略建议:需求预期支撑棉价反弹,短期交割逻辑有所弱化,整理后仍震荡偏强。
风险因素:供给远不及预期。
其他板块
白糖
基本面:国际方面,印度糖产量及出口政策仍存不确定,加之泰国糖延迟开榨,使得短期全球食糖供应出现紧张态势,推动原糖期价创新高。国内方面,国内甘蔗压榨处于集中期,产糖速度加快,仓单注册量增加。截止11月全国食糖工业库存为70万吨,同比增加11万吨,加之进口供应仍阶段性施压,限制糖价涨幅。不过当前处于春节备货阶段,主产区制糖企业挺价较强,加之国产糖相对外糖仍存优势,对国内食糖仍存一定支撑。
持仓:白糖2303合约前20名多头持仓307600手,减少3834手,空头持仓321254手,减少2242手。
操作建议:白糖下有支撑,整体维持区间震荡,重心略有上移。
风险因素:需求不及预期。
玻璃
基本面:供给方面,近期1条产线放水冷修,但前期点火产线开始近期2条产线放水冷修,1条产线复产点火,但尚未出玻璃,下周暂无明显点火或者放水计划,供应面大概率延续稳定。需求方面,去库力度减小,中下游存货意向仍旧不强,刚需采买为主。临近年底,下游仍存赶工刚需,多数地区或可持续至本月底到下月初,浮法玻璃库存或仍有微降可能,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刚需或将逐渐缩减。
持仓:玻璃2305合约前20名多头持仓488394手,增加6888手,空头持仓531091手,增加18431手。
操作建议:玻璃下有支撑,短期反弹持续,关注上方压力。
风险因素:需求远不及预期,疫情控制情况。
免 责 申 明
本报告中的信息均来源于已公开的资料,尽管我们相信报告中资料来源的可靠性,但我公司对这些信息的准确性及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也不保证我公司所做出的意见和建议不会发生任何的变更,在任何情况下,我公司报告中的信息和所表达的意见和建议以及所载的数据、工具及材料均不能作为您所进行投资交易的绝对依据。由于报告在编写时融入了分析师个人的观点、见解及分析方法,如与我公司发布的其他信息有不一致或有不同的结论,未免发生矛盾,本报告所载的观点并不代表东证期货公司的立场,请谨慎参考。我公司不承担因根据本报告所进行投资交易而导致的任何形式的损失。
另外,本报告所载资料、意见及推测只是反映东证期货公司在本报告所载明的日期的判断,可随时修改,毋需提前通知。未经东证期货公司允许,本报告内容不得以任何方式传送、复印或派发此报告的材料、内容或复印本予以任何其他人,或投入商业使用。如遵循原文本意的引用、刊发,需注明出处“上海东证期货有限公司”,并保留我公司的一切权利。
东证期货
一流衍生产品投资服务提供商
更多
玉米 | C2303
核心观点:受美农报告利多影响 美玉米价格上涨明显
一、供给
①玉米购销:截止1月12日,锦州港新粮主流价格维持2810-2840元/吨,中粮报价持稳;南通区域报价2960-3020元/吨,报价稳定;南方港口报价2980-3050元/吨,报价稳定;华北深加工主流报价维持在2870-2900元/吨,报价稳定。
②小麦购销:截止1月12日华北区域小麦价格维持3200-3250元/吨,报价持稳,无明显变化。当前小麦价格依旧没有替代优势。
③进口谷物:受美农报告利多影响,美玉米价格上涨明显。按照目前价格、汇率及运费估算,短期依然有进口利润。重点关注国内进口玉米采购数量和节奏。
④仓单情况:截止1月12玉米仓单合计6.6万张,仓单环比(-1719)张。
二、需求
饲用需求:据样本企业数据测算,2022年11月,全国工业饲料产量2579万吨,环比下降2.8%,同比下降1.5%。
三、策略建议
建议投资者多单继续减持,谨慎投资者观望为主。
投资咨询:吴晓杰Z0014054
联 系 人:李家文F3087188
免责声明:本报告蕴含信息均来自于公开资料,我公司对报告中的信息、数据及观点的准确性、可靠性、完整性及时效性不作任何保证,不构成任何投资咨询建议,据此入市,风险自担,与本公司和作者无关。
玉米 | C2303
核心观点:受美农报告利多影响 美玉米价格上涨明显
一、供给
①玉米购销:截止1月12日,锦州港新粮主流价格维持2810-2840元/吨,中粮报价持稳;南通区域报价2960-3020元/吨,报价稳定;南方港口报价2980-3050元/吨,报价稳定;华北深加工主流报价维持在2870-2900元/吨,报价稳定。
②小麦购销:截止1月12日华北区域小麦价格维持3200-3250元/吨,报价持稳,无明显变化。当前小麦价格依旧没有替代优势。
③进口谷物:受美农报告利多影响,美玉米价格上涨明显。按照目前价格、汇率及运费估算,短期依然有进口利润。重点关注国内进口玉米采购数量和节奏。
④仓单情况:截止1月12玉米仓单合计6.6万张,仓单环比(-1719)张。
二、需求
饲用需求:据样本企业数据测算,2022年11月,全国工业饲料产量2579万吨,环比下降2.8%,同比下降1.5%。
三、策略建议
建议投资者多单继续减持,谨慎投资者观望为主。
投资咨询:吴晓杰Z0014054
联 系 人:李家文F3087188
免责声明:本报告蕴含信息均来自于公开资料,我公司对报告中的信息、数据及观点的准确性、可靠性、完整性及时效性不作任何保证,不构成任何投资咨询建议,据此入市,风险自担,与本公司和作者无关。
收藏
评论(14)
点赞(90)
转发
玉米 | C2303
核心观点:受美农报告利多影响 美玉米价格上涨明显
一、供给
①玉米购销:截止1月12日,锦州港新粮主流价格维持2810-2840元/吨,中粮报价持稳;南通区域报价2960-3020元/吨,报价稳定;南方港口报价2980-3050元/吨,报价稳定;华北深加工主流报价维持在2870-2900元/吨,报价稳定。
②小麦购销:截止1月12日华北区域小麦价格维持3200-3250元/吨,报价持稳,无明显变化。当前小麦价格依旧没有替代优势。
③进口谷物:受美农报告利多影响,美玉米价格上涨明显。按照目前价格、汇率及运费估算,短期依然有进口利润。重点关注国内进口玉米采购数量和节奏。
④仓单情况:截止1月12玉米仓单合计6.6万张,仓单环比(-1719)张。
二、需求
饲用需求:据样本企业数据测算,2022年11月,全国工业饲料产量2579万吨,环比下降2.8%,同比下降1.5%。
三、策略建议
建议投资者多单继续减持,谨慎投资者观望为主。
投资咨询:吴晓杰Z0014054
联 系 人:李家文F3087188
免责声明:本报告蕴含信息均来自于公开资料,我公司对报告中的信息、数据及观点的准确性、可靠性、完整性及时效性不作任何保证,不构成任何投资咨询建议,据此入市,风险自担,与本公司和作者无关。
玉米 | C2303
核心观点:受美农报告利多影响 美玉米价格上涨明显
一、供给
①玉米购销:截止1月12日,锦州港新粮主流价格维持2810-2840元/吨,中粮报价持稳;南通区域报价2960-3020元/吨,报价稳定;南方港口报价2980-3050元/吨,报价稳定;华北深加工主流报价维持在2870-2900元/吨,报价稳定。
②小麦购销:截止1月12日华北区域小麦价格维持3200-3250元/吨,报价持稳,无明显变化。当前小麦价格依旧没有替代优势。
③进口谷物:受美农报告利多影响,美玉米价格上涨明显。按照目前价格、汇率及运费估算,短期依然有进口利润。重点关注国内进口玉米采购数量和节奏。
④仓单情况:截止1月12玉米仓单合计6.6万张,仓单环比(-1719)张。
二、需求
饲用需求:据样本企业数据测算,2022年11月,全国工业饲料产量2579万吨,环比下降2.8%,同比下降1.5%。
三、策略建议
建议投资者多单继续减持,谨慎投资者观望为主。
投资咨询:吴晓杰Z0014054
联 系 人:李家文F3087188
免责声明:本报告蕴含信息均来自于公开资料,我公司对报告中的信息、数据及观点的准确性、可靠性、完整性及时效性不作任何保证,不构成任何投资咨询建议,据此入市,风险自担,与本公司和作者无关。
更多
期货和股票对于身在投资市场中的朋友,并不会陌生,而且期货和股票之间也是有关系的,比如期货板块中有不少股票参与,下面来看看期货合约股票有哪些?
期货合约股票有哪些(期货合约股票一览)
期货板块的股票如下:
现代投资(股票代码:000900)中油工程(股票代码:600339)
民生控股(股票代码:000416)弘业股份(股票代码:600128)
中捷资源(股票代码:002021)中粮地产(股票代码:000031)
中国中期(股票代码:000996)美尔雅(股票代码:600107)
大恒科技(股票代码:600288)浙江东方(股票代码:600120)
新湖中宝(股票代码:600208)新黄浦(股票代码:600638)
厦门国贸(股票代码:600755)锦龙股份(股票代码:000712)
物产中大(股票代码:600704)
收藏
评论
点赞
转发
期货和股票对于身在投资市场中的朋友,并不会陌生,而且期货和股票之间也是有关系的,比如期货板块中有不少股票参与,下面来看看期货合约股票有哪些?
期货合约股票有哪些(期货合约股票一览)
期货板块的股票如下:
现代投资(股票代码:000900)中油工程(股票代码:600339)
民生控股(股票代码:000416)弘业股份(股票代码:600128)
中捷资源(股票代码:002021)中粮地产(股票代码:000031)
中国中期(股票代码:000996)美尔雅(股票代码:600107)
大恒科技(股票代码:600288)浙江东方(股票代码:600120)
新湖中宝(股票代码:600208)新黄浦(股票代码:600638)
厦门国贸(股票代码:600755)锦龙股份(股票代码:000712)
物产中大(股票代码:600704)
更多
[农产品]
豆粕:关注1月美农报告,操作上暂时观望
【现货市场】
昨日沿海地区油厂报价上调0-20元/吨,主流报价在4510-4550元/吨,其中天津报价4520元/吨涨10元/吨,山东报价4510元/吨涨10元/吨 ,江苏报价4520元/吨涨10元/吨 ,广东报价4550元/吨涨20元/吨。全国主要油厂豆粕成交9.54万吨,较上一交易日增加4.39万吨,其中现货成交8.81吨,远月基差成交0.73万吨。开机方面,全国开机率继续小幅下降至72.17%。
【基本面消息】
美国农业部海外农业局发布的参赞报告显示,巴西2022/23年度大豆产量将达到创纪录的1.53亿吨,高于早先预测的1.485亿吨,因为种植面积上调,降雨改善。预计巴西大豆种植面积为4330万公顷,高于早先预测的4280万公顷。
咨询机构Safras & Mercado表示,截至1月6日,巴西2022/23年度的大豆预售比例为28.5%,比12月8日的销售进度提高4.9%,但是低于去年同期的36.5%,也低于五年同期平均进度40.7%。
巴西全国谷物出口商协会(ANEC)称,根据货轮排队的情况,2023年1月份巴西大豆出口量将达到196.9万吨,高于上周预估的131.5万吨,也高于去年12月份的出口量151.3万吨。
监测数据显示截止到上周五,1月份中国自美国装运了66万吨大豆,自巴西则采购了17万吨大豆,阿根廷无大豆装运。据此预估,我们预计1月中国的采购量在500万吨左右,。
【行情展望】
当前阿根廷天气隐忧仍未排除,关注12日USDA月度报告中对产量及库存的调整,盘面阶段性震荡为主。近期豆粕供应预期持续好转,开机率持续回升,到港增加,库存持续回暖,豆粕重心下移,成交量不佳,基差回调较大,但4月之后到港仍在低位,存在一定支撑,关注国内需求对外盘的提振情况,阶段性观望为主。
生猪:养殖端认卖程度增加,需求提振有限
【现货情况】
昨日现货价格继续下挫,全国均价14.27元/公斤,较昨日下跌0.86元/公斤,其中河南均价为14.65元/公斤,较昨日下跌0.8元/公斤;辽宁均价为13.9元/公斤,较昨日下跌0.85元/公斤;广东均价为14.7元/公斤,较昨日下跌0.5元/公斤。
根据市场预估,今日生猪现货继续下挫。
【市场数据】
四川发改委发布,据我委监测,截至1月5日,我省平均猪粮比价为5.66:1,进入《四川省生猪猪肉市场价格调控预案》设定的过度下跌三级预警区间。建议养殖场(户)科学安排生产经营决策,将生猪产能保持在合理水平。
2022年12月份国内养殖端出栏节奏加快,因猪企为完成年度计划及规避年后行情下跌预期带来的风险而集中冲量,加之二次育肥及压栏猪源在冬至前后集中出栏,12月份生猪出栏量在11月份超卖的基础上再度加量,实际出栏量达到1089.59万头,完成率达到103.71%。
涌益数据显示,2021年12月全国能繁母猪存栏环比减少1.1%,上个月为减少0.05% 。
【行情展望】
价格触及低位,而目前市场大肥仍有二成左右,供应压力较大,养殖户认卖情绪较高。而屠宰端收猪难度较小,屠企停计划现象明显,持续打压猪价。当前距离春节时间已不多,且腊月二十八前后,屠企将陆续放假,节前提振有限,预计猪价仍将继续下跌。
受新冠疫情爆发影响,市场需求较往年同期明显恶化,节前利空因子始终存在,关注大猪去化程度及其对年后影响。03、05合约对应时间点供应量下滑,后期供应压力或下滑,有利于价格反弹,但近期价格跌幅较大,前期多单建议平仓,待行情企稳后再择机入场。
玉米:弱现实强预期,期价上方空间有限
【现货价格】
1月11日,东北三省及内蒙主流报价2665-2830元/吨,较昨日基本持平;华北黄淮主流报价2780-2850元/吨,较昨日基本持平。港口价格方面,鲅鱼圈(容680-730/14.5-15%水)平舱价2890-2910元/吨,较昨日持平;锦州港(15%水/容重680-720)平舱价2890-2910元/吨,较昨日持平;蛇口港散粮玉米成交价3040元/吨,较昨日持平。一等新玉米装箱进港2860-2880元/吨,二等新玉米平仓2890-2910元/吨,均较昨日持平。
【基本面消息】
Mysteel玉米团队调研数据显示,1月6日北方四港玉米库存共计203.9万吨,周比减少0.2万吨;当周北方四港下海量共计17.8万吨,周比减少4.2万吨。
据Mysteel农产品统计,2023年2周(1月5日-1月11日),全国147家主要玉米深加工企业共消费玉米113.43万吨,较前一周减少0.79万吨。分企业类型看,其中玉米淀粉加工企业消化玉米35.05万吨,较前一周减少2.64万吨;玉米酒精企业消化玉米34.94万吨,较前一周增加1.79万吨;淀粉糖企业消耗玉米18.25万吨,较前一周减少0.84万吨;氨基酸企业消化19.41万吨,与前一周增加0.95万吨;柠檬酸企业消耗玉米5.78万吨,较上周减少0.05万吨。
【行情展望】
东北前期售粮小高峰,基层压力逐渐减弱,终端仍有刚性需求,农户挺价情绪再起,价格存支撑,但节前备货需求已逐渐减弱,现货基本持平;华北售粮进度正常,供需博弈,价格先跌后稳。
年前价格趋于平淡,但年度供需缺口及进口成本高企支撑玉米基本面,叠加渠道库存低位,中长期上涨逻辑仍在,关注需求兑现情况,阶段性建议观望,等待回调再布局多单。淀粉受受原料价格影响较大,方向上继续关注玉米走势,操作上建议观望为主。
白糖:维持宽幅震荡格局,短线偏空交易
【行情分析】
巴西中南部压榨进入收尾阶段,糖产量相比去年仍然强劲,预计中南部22/23榨季糖产量将在3350万吨上下,同比增加约150万吨。产量高于预期下,12月原糖价格高位刺激巴西糖厂加快出口,12月出口量维持强劲。印度截至12月底的糖产量同比增加3.6%,进度符合增产预期。泰国截至12月底累计产糖同比增加10%,整体来看,原糖市场后期供应偏紧格局或将有一定程度缓解,原糖跌破19美分/磅支撑。关注18.5美分阻力位。上周12月产销数据发布,但对盘面推动有限,目前各大产区出糖率同比均较大幅度提高,产糖量同比增加,榨季生产高峰期,加上原糖回落,市场压力较大。临近年关,市场采购较为谨慎,信心仍待恢复。前期5700附近短空持有。
【基本面消息】
国际方面:
巴西甘蔗行业协会(Unica)数据显示,12月上半月巴西中南部地区压榨甘蔗561.3万吨,同比增加6.3倍;产糖29.8万吨,去年同期为2.4万吨;乙醇产量同比增加145%,至4.84亿升。糖厂使用39.04%的甘蔗比例产糖,上榨季同期的24.73%。2022/23榨季截至12月16日中南部累计压榨甘蔗5.39亿吨,同比增加3.13%,累计产糖3329.2万吨,同比增加3.84%,累计产乙醇271.46亿公升,同比增加2.52%。
1月3号当周,ICE原糖期货+期权总持仓为1089101手,较前一周增加减少11666手。投机多头持仓319453手,较前一周减少23882手;投机空头持仓117143手,较前一周减少2601手;投机净多持仓为202310手,较前一周减少21281手。
国内方面:
海关总署公布数据显示,2022年11月我国进口食糖73万吨,同比增加10.26万吨,增幅16.35%。2022年1-11月累计进口食糖475.2万吨,同比减少51.81万吨,降幅9.83%。2022/23榨季截至11月累计进口食糖124.74万吨,同比减少18.69万吨,降幅13.03%。
海关总署公布数据显示,税则号170290项下三类商品11月合计进口量为6.62万吨,同比减少0.57万吨,降幅7.98%;2022年1-11月糖浆三项共累计进口100.71万吨,同比增加43.6万吨,增幅76.34%。
【操作建议】前期空单持有
【评级】中性
棉花:纺企陆续进入放假状态,关注后期实际情况
【行情分析】
上周纺企补库好于前期,不过临近春节纺企也将逐步进入假期,产业目前而言主要为备库行情,终端消费仍待验证,短期上行驱动仍不够强,不过棉花供应端中大型棉企惜售,纺企棉纱、棉花库存仍暂双低对棉价也存较强支撑。综上,短期棉价或区间震荡。
【基本面消息】
国际方面:
USDA:截至2023年1月5日当周,美陆地棉累计检验量282.73万吨,同比降6.8%,占年陆地棉产量预估值的95.84%(2022/23年度陆地棉产量预估值为295.26 万吨);皮马棉合计检验量7.82 万吨,同比增22.9%,占年皮马棉产量预估值的 76.4%(2022/23年度陆地棉产量预估值为10.23 万吨)。 周度可交割比例在78.8%,环比上周增1.5,季度可交割比例在82.8%,环比上周降低0.1个百分点,同比低1.6个百分点,上市末期,周度上市量较上涨暂稳。
USDA:截至12月29日当周,2022/23美陆地棉周度签约0.9万吨,周降52%,其中越南签约0.35万吨,土耳其签约0.25万吨;2023/24周签约0万吨;2022/23美陆地棉出口装运2.12万吨,周降33%,其中中国0.76万吨,巴基斯坦0.55万吨。
国内方面:
1月11日,全国3128皮棉到厂均价15287元/吨,上涨10元/吨;全国环锭纺32s纯棉纱环锭纺主流报价23100元/吨,稳定;纺纱利润为1284.3元/吨,减少11元/吨,纺企出货积极,部分实单量大可议价,但必须现货现款,下游订单以小批量、询价打样为主,纺企纺纱即期利润为正。
截至1月11日,郑棉注册仓单5021张,较上一交易日增加366张;有效预报1236张,较上一交易日减少145张,仓单及预报总量6257张,折合棉花25.02万吨。
【操作建议】观望
【评级】中性
鸡蛋:年前时间有限,继续涨价难度较大
【现货市场】
今日全国鸡蛋价格以稳为主,少数涨跌调整,全国主产区鸡蛋均价为4.99元/斤,较昨日价格上涨0.03元/斤。货源供应稳定,内外销需求表现各异,内销走货速度尚可,外销走货速度一般。
【供应方面】
产地鸡蛋货源整体有限。从存栏量来看,存栏量偏低,新开产蛋鸡数量不多,小码蛋货源紧张;春节临近,养殖单位顺势淘汰老鸡,食品厂和农贸市场按需采购,本周淘汰鸡出栏量或增。生产、流通环节库存天数均不大。
【需求方面】
近几日贸易商拿货积极性提高,走货稍快,特别是部分以内销为主的地区。本周下半周随着贸易商补货结束,贸易商在产地采购量或减少。
【价格展望】
产地货源不多,近几日贸易商在产地拿货量增加,特别是部分产区内销加快,预计未来几日蛋价有上涨可能。随着贸易商阶段性补货结束,本周下半周蛋价有下滑风险。
油脂:昨日现货小幅上涨,空单减仓为宜
【现货市场】
现货方面,昨日现货小幅上涨,江苏张家港地区贸易商一级豆油现货价格9350元/吨,较上日上涨50元。豆油现货基差报价继续上涨,市场预计春节后市场补货火爆,近期成交的多为春节后的合同。广东24度棕榈油均价7674元/吨,上涨8元。
【基本面消息】
马来西亚棕榈油局(MPOB)周二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12月底马来西亚棕榈油库存降至去年8月以来最低水平,因年底季风季大范围洪水影响产量。其中12月末库存为219万吨环比下降4.09%,产量为162万吨,出口150万。
船运调查机构ITS公布数据显示,马来西亚1月1-10日棕榈油出口量为247711吨,较12月1-10日出口的492960吨减少49.8%。
独立检验机构AmSpec公布数据显示,马来西亚1月1-10日棕榈油出口量为235529吨,较12月1-10日出口的480404吨减少51.0%。
印度溶剂萃取商协会(SEA)周一敦促政府将精炼棕榈液油(RBD palmolein〉进口关税从目前的12.5%提高至20%,以抑制廉价进口,保护国内炼油商。
监测数据显示,截止到2023年第1周末,国内棕榈油库存总量为8.5万吨,较上周的93.0万吨减少4.5万吨;合同量为4.2万吨,较上周的3.9万吨增加0.3万吨。其中24度及以下库存量为85.2万吨,较上周的89.7万吨减少4.5万吨;高度库存量为3.3万吨,较上周的3.3万吨持平。
【行情展望】
马来西亚12月棕榈油库存为219万吨,数据略高于之前市场217万吨的预期。春节备货将很快结束,因此豆油库存有望继续累积。国内油脂期货空单可减仓,关注周五美国农业部月度供需报告数据,棕榈油2305合约关注8200元一带的压力,豆油2305关注8700元一带的压力。
花生:花生价格平稳运行,观望为主
昨日国内花生市场平稳偏强运行,节日临近产区加工厂陆续歇业,整体交易表现清淡。部分河北、东北产区走货情况良好,走货多以库存货源为主,贸易商挺价意愿明显。目前东北白沙花生报价5.2-5.25元/斤,河南白沙通货报价5.30-5.45元/斤。油厂方面,油料到货零星,费县中粮少量到货。预计近期陆续停机。
花生油销售整体不及预期,油厂新签订单量有限,呈现旺季不旺的局面。目前国内压榨一级普通花生油主流报价在17000元/吨,实际成交可议价;小榨浓香型花生油市场报价不一,主流报价为19500元/吨,观望心理明显。花生粕方面,豆粕因供应宽松格局,叠加油厂保持高位开机水平,工厂累库加速,现货价格承压运行。花生粕价格偏弱调整,高价订单有限,报价4950-5000元/吨。
【行情展望】
春节备货时间逐步缩短,市场多按需采购,难有大单成交,油厂收购进入收尾阶段;进口方面,苏丹花生陆续到港,整体质量好于去年。目前来看短期花生缺乏驱动因素,预计春节前花生价格以稳为主。建议花生2304观望为主,关注在10300元一带的压力。
红枣:临近年底,持货商积极出货,价格窄幅波动
【现货市场】
新疆产区红枣采购进入尾声,产区余货不多,质量参差不齐,成交以质论价,近期在疆客商陆续返乡。参考主流成交价格阿克苏4.00-5.50元/公斤,阿拉尔4.50-6.00/公斤,喀什参考4.80-6.30元/公斤,麦盖提地方价格相对较低,参考3.60-4.50元/公斤。
昨日河北崔尔庄红枣交易市场正常营业,春节备货接近尾声,市场看货客商明显减少,持货商出货积极,价格持稳;广东如意坊市场受天气及物流影响,出货减慢,客商按需补货,成交以质论价,市场购销积极性弱化。
【行情展望】
临近年底,持货商积极出货,部分长途物流陆续停运,出货或减弱,预计近期价格窄幅波动为主。关注红枣期货2305在10400元一带的压力。
苹果:产区陆续进入春节备货阶段,现货价格变化不大
【现货市场】
春节备货进入高峰,受节日提振影响,客商备货积极性较高,走货加快。山东多以客商包装自存礼盒为主,调果农货有限,一二级货源走货速度一般。陕西产区果农货成交增多,产地备货氛围积极,受到年底物流运输影响,电商发货有所放缓。
山东栖霞产区交易氛围尚可般,目前部分客商礼盒包装完成,陆续开始发往市场,调货客商采购仍集中在三级货源,一二级交易维持清淡局面。当前库存果农纸袋富士80#以上一二级价格在3.50-4.00元/斤,成交以质论价,整体走货一般,行情变化不大。
【行情展望】
临近春节,产销区备货氛围积极,走货加快,但部分终端市场礼品盒货源成交放缓。苹果现货价格变化不大,苹果2305关注8600元一带的压力。
[特殊商品]
橡胶:月间结构待修复,可逢低布局59反套
【原料及现货】截至昨日,杯胶39.25(-0.25)泰铢/千克,胶水44(+0.2)泰珠/千克,海南胶水10900(0)元/吨,全乳胶现货12550(+150),青岛保税区泰标1430(+20)美元/吨,泰标混合胶10850(+100)元/吨,顺丁胶山东报价10500(+50)元/吨。
【开工率】全钢胎样本厂家开工率为44.25%,环比-1.01% ,半钢胎样本厂家开工率51.52%,环比-3.86%。
【资讯】ANRPC最新发布的11月报告预测,11月全球天胶产量料增2.7%至142.6万吨,较上月增加0.6%;天胶消费量料增0.6%至130.1万吨,较上月增加0.6%。2022年全球天胶产量料同比增加2.3%至1438.2万吨。其中,泰国增0.9%、印尼增3%、中国增1.6%、印度增12.3%、越南降2.8%、马来西亚降14.9%、其他国家增8.6%。
【分析】橡胶盘面近期延续震荡趋势,缺乏突出矛盾,较难形成顺畅行情,预计节前主要窄幅震荡为主。近期宏观提振、原料价格高位盘整,经济活动复苏,但短期需求依旧疲弱,轮胎厂开工率再度转弱,临近假期轮胎厂陆续放假,天胶需求减少。前期近月拉涨月间呈现back结构,仓单炒作热度过后预计月间格局将逐渐修复回contango结构,建议单边观望,等待月间价差修复的反套机会。
【操作建议】可尝试逢低布局59反套
【短期观点】中性
玻璃: 厂家预期乐观,现货陆续提涨
纯碱: 现货紧缺,远月产能释放预期走弱,5-9正套持有
【玻璃和纯碱现货行情】
纯碱:现货报价2850-2900元/吨,贸易商随盘面报价。
玻璃:贸易商报价1550-1650元/吨。
【供需】
纯碱:
本周纯碱行业开工负荷率90.1%,较上周提升3.3个百分点。其中氨碱厂家开工负荷率95.6%,联碱厂家开工负荷率87%,天然碱厂开工负荷率73.7%。卓创资讯统计本周纯碱厂家产量在61.5万吨左右。
本周国内纯碱企业库存总量在28.3万吨(含部分厂家港口及外库库存),环比12月29日库存下降12.2%,同比下降84%,其中重碱库存13.9万吨。本周青海地区铁路发运情况好转,当地厂家库存下降明显,中东部地区纯碱厂家库存维持在低位。
玻璃:
截至1月5日,重点监测省份生产企业库存总量为5198万重量箱,较上周库存减少236万重量箱,减幅4.34%,库存天数约26.79天,较上周减少1.22天。
截至本周四,全国浮法玻璃生产线共计307条,在产241条,日熔量共计161840吨,较上周增加200吨。周内产线新点火1条,冷修1条,改产1条。
【分析】
纯碱:纯碱现货依然紧缺,现货价格坚挺。远兴能源投产进度逐渐清晰,6月产能逐渐兑现,所以呈现近强远弱结构,基本面强现实弱预期格局。当下来看,现货相对紧缺,厂家挺价心态坚决,现货接连提涨,沙河送到价2850元/吨,部分地区2900元/吨。05合约之前纯碱依旧是紧平衡格局,纯碱现货价格难跌。短期预计价格依然高位盘整或重心逐步上移。09或在新产能投放的弱预期之下相对较弱。建议5-9正套继续持有。
玻璃:部分地区产销近两日有所走弱,预计本周将是小幅累库格局。沙河地区库存经过前期降价库存得到一定程度去化,当前压力仍存但已不是很大,除长城外的厂家未推行保政策预计和玻璃厂对年后需求偏乐观的心态有关。从基本面来看,部分企业年前提前放假,真实需求仍较弱,不过真实需求能否复苏还需等来年春节后去证实或证伪。当前处于时间上的真空期,盘面依旧受强预期主导,预计还将偏强震荡。
【操作建议】
纯碱:5-9正套继续持有
玻璃:单边观望
【短期观点】
纯碱:中性偏强
玻璃:中性
纸浆:现货稳定,2301合约大幅回落修复基差
【现货情况】昨日临近春节,供需博弈仍存,国际主流市场发运量环比增加,港口本周到港量窄幅增加,叠加近期外盘报价下调趋势明显,整体对纸浆市场支撑有限。国内市场临近春节,市场交投情况一般,业者多观望市场。下游原纸厂家需求延续刚需,部分原纸厂家产能利用率近期维稳为主,用浆量短期难有大提升,对纸浆市场支撑有限。俄罗斯针叶浆7200元/吨,环比+0元/吨,针叶浆主流市场报盘银星参考价在7400元/吨,环比+0元/吨。
隆众资讯12月27日报道:据悉,智利Arauco公布2023年1月份报盘,其中,银星920美元/吨,较上轮下降20美元/吨。明星和金星因为生产问题,暂无量可供。人民币汇率升值后,进口成本则为920*6.7*1.13+200≈7150元/吨,与2301合约期货盘面价格贴水较多。
据海关数据显示,2022年11月漂白针叶浆进口数量62.1万吨,环比+10.5%,同比-11.9%;前11个月累计进口量655.5万吨,同比-16.4%。漂针浆供应收缩继续得到验证,这也是纸浆2022年现货绝对价格居高不下、相对较为强势的主要原因之一。
【库存情况】截止2023年1月5日,中国纸浆主流港口样本库存量:163.1万吨,较上期上涨6.5万吨,环比上涨4.2%,库存量在上周期去库后转为累库的状态。
【行情分析】最近2天,盘面2301暴涨后大幅暴跌900点,修复基差。现货表现稳定,但人民币汇率加速升值,加之美元报价有下降预期,纸浆进口成本下降,因此我们认为盘面有贴水的压力。1月份进口成本依旧保持在7150左右的高位,纸浆期货盘面2302、2303都是贴水现货较大,考虑到2301最终进入交割月后大幅升水现货有软逼仓迹象,2302合约或者2303合约也都有可能发生这样的波动。预期2月份美金报价下调或者持平,但人民币汇率或进一步大幅升值,这对于进口成本而言有下挫的压力,建议短期观望,继续找机会逢高做空2305合约。
【投资策略】逢高做空2305
工业硅:下方存强成本支撑,需求预期向好,可考虑逢回调做多
【现货】1月11日,华东地区通氧Si5530工业硅市场均价17900元/吨,环比无变化。不通氧Si5530工业硅市场均价17500元/吨,环比减少100元/吨。华东SI4210工业硅市场均价19200元/吨,环比无变化。华东有机硅用Si4210市场均价19550元/吨,环比无变化。
【供应】12月工业硅生产27.84万吨,环比减少1.16万吨,同比增长9.13%,西南地区电力检修及电价上调,企业停炉增加,预计1月工业硅产量环比减少。截至1月5日,百川统计炉数709台,开工炉数356台,较上周增加1台,整体开炉率50.21%。
【需求】有机硅方面,12月有机硅环体生产13.95万吨,环比增加6.25%,同比增长12.05%,下游需求疲软,库存压力大。多晶硅方面,12月多晶硅生产9.03万吨,环比增加10.39%,同比增长104.76%,但目前多晶硅下游目前订单释放缓慢,多晶硅价格大幅下跌。铝合金方面,企业陆续进入放假阶段,对需求有所减少。
【库存】截止1月6日,工业硅工厂库存总量104470吨,周环比增加1000吨,同比增长64.49%。工业硅黄埔港库存40000吨,环比无变化;天津港库存26000吨,环比无变化;昆明港52000吨,环比无变化。较往年相比,工业硅行业库存共222470吨,同比增长28.22%,库存大幅高于往年,随着西南地区停炉增加以及假期临近,预计累库趋势放缓。
【逻辑】供应方面,西南地区成本高位,企业停炉增加,供应有所缩减,行业平均生产成本抬升至18000元/吨,工业硅价格下行空间有限。下游方面,短期正处于真空期,需求弱势难改。工业硅基本面供需双弱,下方存在强成本支撑,需求抑制上涨幅度,预计工业硅短期价格震荡为主,但对于明年一、二季度需求预期较好,或存在供需错配的情况,可考虑提前布局,参考17000元/吨逢回调做多。
【操作建议】参考17000元/吨逢回调做多
【短期观点】中性
免责声明
本报告中的信息均来源于被广发期货有限公司认为可靠的已公开资料,但广发期货对这些信息的准确性及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
本报告反映研究人员的不同观点、见解及分析方法,并不代表广发期货或其附属机构的立场。报告所载资料、意见及推测仅反映研究人员于发出本报告当日的判断,可随时更改且不予通告。
在任何情况下,报告内容仅供参考,报告中的信息或所表达的意见并不构成所述品种买卖的出价或询价,投资者据此投资,风险自担。
本报告旨在发送给广发期货特定客户及其他专业人士,版权归广发期货所有,未经广发期货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对本报告进行任何形式的发布、复制。如引用、刊发,需注明出处为“广发期货”,且不得对本报告进行有悖原意的删节和修改。
广发期货有限公司提醒广大投资者:期市有风险 入市需谨慎!
相关信息
广发期货发展研究中心
http://www.gfqh.cn
电话:020-88800000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83-187号大都会广场41楼
邮政编码:510620
收藏
评论(22)
点赞(88)
转发
[农产品]
豆粕:关注1月美农报告,操作上暂时观望
【现货市场】
昨日沿海地区油厂报价上调0-20元/吨,主流报价在4510-4550元/吨,其中天津报价4520元/吨涨10元/吨,山东报价4510元/吨涨10元/吨 ,江苏报价4520元/吨涨10元/吨 ,广东报价4550元/吨涨20元/吨。全国主要油厂豆粕成交9.54万吨,较上一交易日增加4.39万吨,其中现货成交8.81吨,远月基差成交0.73万吨。开机方面,全国开机率继续小幅下降至72.17%。
【基本面消息】
美国农业部海外农业局发布的参赞报告显示,巴西2022/23年度大豆产量将达到创纪录的1.53亿吨,高于早先预测的1.485亿吨,因为种植面积上调,降雨改善。预计巴西大豆种植面积为4330万公顷,高于早先预测的4280万公顷。
咨询机构Safras & Mercado表示,截至1月6日,巴西2022/23年度的大豆预售比例为28.5%,比12月8日的销售进度提高4.9%,但是低于去年同期的36.5%,也低于五年同期平均进度40.7%。
巴西全国谷物出口商协会(ANEC)称,根据货轮排队的情况,2023年1月份巴西大豆出口量将达到196.9万吨,高于上周预估的131.5万吨,也高于去年12月份的出口量151.3万吨。
监测数据显示截止到上周五,1月份中国自美国装运了66万吨大豆,自巴西则采购了17万吨大豆,阿根廷无大豆装运。据此预估,我们预计1月中国的采购量在500万吨左右,。
【行情展望】
当前阿根廷天气隐忧仍未排除,关注12日USDA月度报告中对产量及库存的调整,盘面阶段性震荡为主。近期豆粕供应预期持续好转,开机率持续回升,到港增加,库存持续回暖,豆粕重心下移,成交量不佳,基差回调较大,但4月之后到港仍在低位,存在一定支撑,关注国内需求对外盘的提振情况,阶段性观望为主。
生猪:养殖端认卖程度增加,需求提振有限
【现货情况】
昨日现货价格继续下挫,全国均价14.27元/公斤,较昨日下跌0.86元/公斤,其中河南均价为14.65元/公斤,较昨日下跌0.8元/公斤;辽宁均价为13.9元/公斤,较昨日下跌0.85元/公斤;广东均价为14.7元/公斤,较昨日下跌0.5元/公斤。
根据市场预估,今日生猪现货继续下挫。
【市场数据】
四川发改委发布,据我委监测,截至1月5日,我省平均猪粮比价为5.66:1,进入《四川省生猪猪肉市场价格调控预案》设定的过度下跌三级预警区间。建议养殖场(户)科学安排生产经营决策,将生猪产能保持在合理水平。
2022年12月份国内养殖端出栏节奏加快,因猪企为完成年度计划及规避年后行情下跌预期带来的风险而集中冲量,加之二次育肥及压栏猪源在冬至前后集中出栏,12月份生猪出栏量在11月份超卖的基础上再度加量,实际出栏量达到1089.59万头,完成率达到103.71%。
涌益数据显示,2021年12月全国能繁母猪存栏环比减少1.1%,上个月为减少0.05% 。
【行情展望】
价格触及低位,而目前市场大肥仍有二成左右,供应压力较大,养殖户认卖情绪较高。而屠宰端收猪难度较小,屠企停计划现象明显,持续打压猪价。当前距离春节时间已不多,且腊月二十八前后,屠企将陆续放假,节前提振有限,预计猪价仍将继续下跌。
受新冠疫情爆发影响,市场需求较往年同期明显恶化,节前利空因子始终存在,关注大猪去化程度及其对年后影响。03、05合约对应时间点供应量下滑,后期供应压力或下滑,有利于价格反弹,但近期价格跌幅较大,前期多单建议平仓,待行情企稳后再择机入场。
玉米:弱现实强预期,期价上方空间有限
【现货价格】
1月11日,东北三省及内蒙主流报价2665-2830元/吨,较昨日基本持平;华北黄淮主流报价2780-2850元/吨,较昨日基本持平。港口价格方面,鲅鱼圈(容680-730/14.5-15%水)平舱价2890-2910元/吨,较昨日持平;锦州港(15%水/容重680-720)平舱价2890-2910元/吨,较昨日持平;蛇口港散粮玉米成交价3040元/吨,较昨日持平。一等新玉米装箱进港2860-2880元/吨,二等新玉米平仓2890-2910元/吨,均较昨日持平。
【基本面消息】
Mysteel玉米团队调研数据显示,1月6日北方四港玉米库存共计203.9万吨,周比减少0.2万吨;当周北方四港下海量共计17.8万吨,周比减少4.2万吨。
据Mysteel农产品统计,2023年2周(1月5日-1月11日),全国147家主要玉米深加工企业共消费玉米113.43万吨,较前一周减少0.79万吨。分企业类型看,其中玉米淀粉加工企业消化玉米35.05万吨,较前一周减少2.64万吨;玉米酒精企业消化玉米34.94万吨,较前一周增加1.79万吨;淀粉糖企业消耗玉米18.25万吨,较前一周减少0.84万吨;氨基酸企业消化19.41万吨,与前一周增加0.95万吨;柠檬酸企业消耗玉米5.78万吨,较上周减少0.05万吨。
【行情展望】
东北前期售粮小高峰,基层压力逐渐减弱,终端仍有刚性需求,农户挺价情绪再起,价格存支撑,但节前备货需求已逐渐减弱,现货基本持平;华北售粮进度正常,供需博弈,价格先跌后稳。
年前价格趋于平淡,但年度供需缺口及进口成本高企支撑玉米基本面,叠加渠道库存低位,中长期上涨逻辑仍在,关注需求兑现情况,阶段性建议观望,等待回调再布局多单。淀粉受受原料价格影响较大,方向上继续关注玉米走势,操作上建议观望为主。
白糖:维持宽幅震荡格局,短线偏空交易
【行情分析】
巴西中南部压榨进入收尾阶段,糖产量相比去年仍然强劲,预计中南部22/23榨季糖产量将在3350万吨上下,同比增加约150万吨。产量高于预期下,12月原糖价格高位刺激巴西糖厂加快出口,12月出口量维持强劲。印度截至12月底的糖产量同比增加3.6%,进度符合增产预期。泰国截至12月底累计产糖同比增加10%,整体来看,原糖市场后期供应偏紧格局或将有一定程度缓解,原糖跌破19美分/磅支撑。关注18.5美分阻力位。上周12月产销数据发布,但对盘面推动有限,目前各大产区出糖率同比均较大幅度提高,产糖量同比增加,榨季生产高峰期,加上原糖回落,市场压力较大。临近年关,市场采购较为谨慎,信心仍待恢复。前期5700附近短空持有。
【基本面消息】
国际方面:
巴西甘蔗行业协会(Unica)数据显示,12月上半月巴西中南部地区压榨甘蔗561.3万吨,同比增加6.3倍;产糖29.8万吨,去年同期为2.4万吨;乙醇产量同比增加145%,至4.84亿升。糖厂使用39.04%的甘蔗比例产糖,上榨季同期的24.73%。2022/23榨季截至12月16日中南部累计压榨甘蔗5.39亿吨,同比增加3.13%,累计产糖3329.2万吨,同比增加3.84%,累计产乙醇271.46亿公升,同比增加2.52%。
1月3号当周,ICE原糖期货+期权总持仓为1089101手,较前一周增加减少11666手。投机多头持仓319453手,较前一周减少23882手;投机空头持仓117143手,较前一周减少2601手;投机净多持仓为202310手,较前一周减少21281手。
国内方面:
海关总署公布数据显示,2022年11月我国进口食糖73万吨,同比增加10.26万吨,增幅16.35%。2022年1-11月累计进口食糖475.2万吨,同比减少51.81万吨,降幅9.83%。2022/23榨季截至11月累计进口食糖124.74万吨,同比减少18.69万吨,降幅13.03%。
海关总署公布数据显示,税则号170290项下三类商品11月合计进口量为6.62万吨,同比减少0.57万吨,降幅7.98%;2022年1-11月糖浆三项共累计进口100.71万吨,同比增加43.6万吨,增幅76.34%。
【操作建议】前期空单持有
【评级】中性
棉花:纺企陆续进入放假状态,关注后期实际情况
【行情分析】
上周纺企补库好于前期,不过临近春节纺企也将逐步进入假期,产业目前而言主要为备库行情,终端消费仍待验证,短期上行驱动仍不够强,不过棉花供应端中大型棉企惜售,纺企棉纱、棉花库存仍暂双低对棉价也存较强支撑。综上,短期棉价或区间震荡。
【基本面消息】
国际方面:
USDA:截至2023年1月5日当周,美陆地棉累计检验量282.73万吨,同比降6.8%,占年陆地棉产量预估值的95.84%(2022/23年度陆地棉产量预估值为295.26 万吨);皮马棉合计检验量7.82 万吨,同比增22.9%,占年皮马棉产量预估值的 76.4%(2022/23年度陆地棉产量预估值为10.23 万吨)。 周度可交割比例在78.8%,环比上周增1.5,季度可交割比例在82.8%,环比上周降低0.1个百分点,同比低1.6个百分点,上市末期,周度上市量较上涨暂稳。
USDA:截至12月29日当周,2022/23美陆地棉周度签约0.9万吨,周降52%,其中越南签约0.35万吨,土耳其签约0.25万吨;2023/24周签约0万吨;2022/23美陆地棉出口装运2.12万吨,周降33%,其中中国0.76万吨,巴基斯坦0.55万吨。
国内方面:
1月11日,全国3128皮棉到厂均价15287元/吨,上涨10元/吨;全国环锭纺32s纯棉纱环锭纺主流报价23100元/吨,稳定;纺纱利润为1284.3元/吨,减少11元/吨,纺企出货积极,部分实单量大可议价,但必须现货现款,下游订单以小批量、询价打样为主,纺企纺纱即期利润为正。
截至1月11日,郑棉注册仓单5021张,较上一交易日增加366张;有效预报1236张,较上一交易日减少145张,仓单及预报总量6257张,折合棉花25.02万吨。
【操作建议】观望
【评级】中性
鸡蛋:年前时间有限,继续涨价难度较大
【现货市场】
今日全国鸡蛋价格以稳为主,少数涨跌调整,全国主产区鸡蛋均价为4.99元/斤,较昨日价格上涨0.03元/斤。货源供应稳定,内外销需求表现各异,内销走货速度尚可,外销走货速度一般。
【供应方面】
产地鸡蛋货源整体有限。从存栏量来看,存栏量偏低,新开产蛋鸡数量不多,小码蛋货源紧张;春节临近,养殖单位顺势淘汰老鸡,食品厂和农贸市场按需采购,本周淘汰鸡出栏量或增。生产、流通环节库存天数均不大。
【需求方面】
近几日贸易商拿货积极性提高,走货稍快,特别是部分以内销为主的地区。本周下半周随着贸易商补货结束,贸易商在产地采购量或减少。
【价格展望】
产地货源不多,近几日贸易商在产地拿货量增加,特别是部分产区内销加快,预计未来几日蛋价有上涨可能。随着贸易商阶段性补货结束,本周下半周蛋价有下滑风险。
油脂:昨日现货小幅上涨,空单减仓为宜
【现货市场】
现货方面,昨日现货小幅上涨,江苏张家港地区贸易商一级豆油现货价格9350元/吨,较上日上涨50元。豆油现货基差报价继续上涨,市场预计春节后市场补货火爆,近期成交的多为春节后的合同。广东24度棕榈油均价7674元/吨,上涨8元。
【基本面消息】
马来西亚棕榈油局(MPOB)周二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12月底马来西亚棕榈油库存降至去年8月以来最低水平,因年底季风季大范围洪水影响产量。其中12月末库存为219万吨环比下降4.09%,产量为162万吨,出口150万。
船运调查机构ITS公布数据显示,马来西亚1月1-10日棕榈油出口量为247711吨,较12月1-10日出口的492960吨减少49.8%。
独立检验机构AmSpec公布数据显示,马来西亚1月1-10日棕榈油出口量为235529吨,较12月1-10日出口的480404吨减少51.0%。
印度溶剂萃取商协会(SEA)周一敦促政府将精炼棕榈液油(RBD palmolein〉进口关税从目前的12.5%提高至20%,以抑制廉价进口,保护国内炼油商。
监测数据显示,截止到2023年第1周末,国内棕榈油库存总量为8.5万吨,较上周的93.0万吨减少4.5万吨;合同量为4.2万吨,较上周的3.9万吨增加0.3万吨。其中24度及以下库存量为85.2万吨,较上周的89.7万吨减少4.5万吨;高度库存量为3.3万吨,较上周的3.3万吨持平。
【行情展望】
马来西亚12月棕榈油库存为219万吨,数据略高于之前市场217万吨的预期。春节备货将很快结束,因此豆油库存有望继续累积。国内油脂期货空单可减仓,关注周五美国农业部月度供需报告数据,棕榈油2305合约关注8200元一带的压力,豆油2305关注8700元一带的压力。
花生:花生价格平稳运行,观望为主
昨日国内花生市场平稳偏强运行,节日临近产区加工厂陆续歇业,整体交易表现清淡。部分河北、东北产区走货情况良好,走货多以库存货源为主,贸易商挺价意愿明显。目前东北白沙花生报价5.2-5.25元/斤,河南白沙通货报价5.30-5.45元/斤。油厂方面,油料到货零星,费县中粮少量到货。预计近期陆续停机。
花生油销售整体不及预期,油厂新签订单量有限,呈现旺季不旺的局面。目前国内压榨一级普通花生油主流报价在17000元/吨,实际成交可议价;小榨浓香型花生油市场报价不一,主流报价为19500元/吨,观望心理明显。花生粕方面,豆粕因供应宽松格局,叠加油厂保持高位开机水平,工厂累库加速,现货价格承压运行。花生粕价格偏弱调整,高价订单有限,报价4950-5000元/吨。
【行情展望】
春节备货时间逐步缩短,市场多按需采购,难有大单成交,油厂收购进入收尾阶段;进口方面,苏丹花生陆续到港,整体质量好于去年。目前来看短期花生缺乏驱动因素,预计春节前花生价格以稳为主。建议花生2304观望为主,关注在10300元一带的压力。
红枣:临近年底,持货商积极出货,价格窄幅波动
【现货市场】
新疆产区红枣采购进入尾声,产区余货不多,质量参差不齐,成交以质论价,近期在疆客商陆续返乡。参考主流成交价格阿克苏4.00-5.50元/公斤,阿拉尔4.50-6.00/公斤,喀什参考4.80-6.30元/公斤,麦盖提地方价格相对较低,参考3.60-4.50元/公斤。
昨日河北崔尔庄红枣交易市场正常营业,春节备货接近尾声,市场看货客商明显减少,持货商出货积极,价格持稳;广东如意坊市场受天气及物流影响,出货减慢,客商按需补货,成交以质论价,市场购销积极性弱化。
【行情展望】
临近年底,持货商积极出货,部分长途物流陆续停运,出货或减弱,预计近期价格窄幅波动为主。关注红枣期货2305在10400元一带的压力。
苹果:产区陆续进入春节备货阶段,现货价格变化不大
【现货市场】
春节备货进入高峰,受节日提振影响,客商备货积极性较高,走货加快。山东多以客商包装自存礼盒为主,调果农货有限,一二级货源走货速度一般。陕西产区果农货成交增多,产地备货氛围积极,受到年底物流运输影响,电商发货有所放缓。
山东栖霞产区交易氛围尚可般,目前部分客商礼盒包装完成,陆续开始发往市场,调货客商采购仍集中在三级货源,一二级交易维持清淡局面。当前库存果农纸袋富士80#以上一二级价格在3.50-4.00元/斤,成交以质论价,整体走货一般,行情变化不大。
【行情展望】
临近春节,产销区备货氛围积极,走货加快,但部分终端市场礼品盒货源成交放缓。苹果现货价格变化不大,苹果2305关注8600元一带的压力。
[特殊商品]
橡胶:月间结构待修复,可逢低布局59反套
【原料及现货】截至昨日,杯胶39.25(-0.25)泰铢/千克,胶水44(+0.2)泰珠/千克,海南胶水10900(0)元/吨,全乳胶现货12550(+150),青岛保税区泰标1430(+20)美元/吨,泰标混合胶10850(+100)元/吨,顺丁胶山东报价10500(+50)元/吨。
【开工率】全钢胎样本厂家开工率为44.25%,环比-1.01% ,半钢胎样本厂家开工率51.52%,环比-3.86%。
【资讯】ANRPC最新发布的11月报告预测,11月全球天胶产量料增2.7%至142.6万吨,较上月增加0.6%;天胶消费量料增0.6%至130.1万吨,较上月增加0.6%。2022年全球天胶产量料同比增加2.3%至1438.2万吨。其中,泰国增0.9%、印尼增3%、中国增1.6%、印度增12.3%、越南降2.8%、马来西亚降14.9%、其他国家增8.6%。
【分析】橡胶盘面近期延续震荡趋势,缺乏突出矛盾,较难形成顺畅行情,预计节前主要窄幅震荡为主。近期宏观提振、原料价格高位盘整,经济活动复苏,但短期需求依旧疲弱,轮胎厂开工率再度转弱,临近假期轮胎厂陆续放假,天胶需求减少。前期近月拉涨月间呈现back结构,仓单炒作热度过后预计月间格局将逐渐修复回contango结构,建议单边观望,等待月间价差修复的反套机会。
【操作建议】可尝试逢低布局59反套
【短期观点】中性
玻璃: 厂家预期乐观,现货陆续提涨
纯碱: 现货紧缺,远月产能释放预期走弱,5-9正套持有
【玻璃和纯碱现货行情】
纯碱:现货报价2850-2900元/吨,贸易商随盘面报价。
玻璃:贸易商报价1550-1650元/吨。
【供需】
纯碱:
本周纯碱行业开工负荷率90.1%,较上周提升3.3个百分点。其中氨碱厂家开工负荷率95.6%,联碱厂家开工负荷率87%,天然碱厂开工负荷率73.7%。卓创资讯统计本周纯碱厂家产量在61.5万吨左右。
本周国内纯碱企业库存总量在28.3万吨(含部分厂家港口及外库库存),环比12月29日库存下降12.2%,同比下降84%,其中重碱库存13.9万吨。本周青海地区铁路发运情况好转,当地厂家库存下降明显,中东部地区纯碱厂家库存维持在低位。
玻璃:
截至1月5日,重点监测省份生产企业库存总量为5198万重量箱,较上周库存减少236万重量箱,减幅4.34%,库存天数约26.79天,较上周减少1.22天。
截至本周四,全国浮法玻璃生产线共计307条,在产241条,日熔量共计161840吨,较上周增加200吨。周内产线新点火1条,冷修1条,改产1条。
【分析】
纯碱:纯碱现货依然紧缺,现货价格坚挺。远兴能源投产进度逐渐清晰,6月产能逐渐兑现,所以呈现近强远弱结构,基本面强现实弱预期格局。当下来看,现货相对紧缺,厂家挺价心态坚决,现货接连提涨,沙河送到价2850元/吨,部分地区2900元/吨。05合约之前纯碱依旧是紧平衡格局,纯碱现货价格难跌。短期预计价格依然高位盘整或重心逐步上移。09或在新产能投放的弱预期之下相对较弱。建议5-9正套继续持有。
玻璃:部分地区产销近两日有所走弱,预计本周将是小幅累库格局。沙河地区库存经过前期降价库存得到一定程度去化,当前压力仍存但已不是很大,除长城外的厂家未推行保政策预计和玻璃厂对年后需求偏乐观的心态有关。从基本面来看,部分企业年前提前放假,真实需求仍较弱,不过真实需求能否复苏还需等来年春节后去证实或证伪。当前处于时间上的真空期,盘面依旧受强预期主导,预计还将偏强震荡。
【操作建议】
纯碱:5-9正套继续持有
玻璃:单边观望
【短期观点】
纯碱:中性偏强
玻璃:中性
纸浆:现货稳定,2301合约大幅回落修复基差
【现货情况】昨日临近春节,供需博弈仍存,国际主流市场发运量环比增加,港口本周到港量窄幅增加,叠加近期外盘报价下调趋势明显,整体对纸浆市场支撑有限。国内市场临近春节,市场交投情况一般,业者多观望市场。下游原纸厂家需求延续刚需,部分原纸厂家产能利用率近期维稳为主,用浆量短期难有大提升,对纸浆市场支撑有限。俄罗斯针叶浆7200元/吨,环比+0元/吨,针叶浆主流市场报盘银星参考价在7400元/吨,环比+0元/吨。
隆众资讯12月27日报道:据悉,智利Arauco公布2023年1月份报盘,其中,银星920美元/吨,较上轮下降20美元/吨。明星和金星因为生产问题,暂无量可供。人民币汇率升值后,进口成本则为920*6.7*1.13+200≈7150元/吨,与2301合约期货盘面价格贴水较多。
据海关数据显示,2022年11月漂白针叶浆进口数量62.1万吨,环比+10.5%,同比-11.9%;前11个月累计进口量655.5万吨,同比-16.4%。漂针浆供应收缩继续得到验证,这也是纸浆2022年现货绝对价格居高不下、相对较为强势的主要原因之一。
【库存情况】截止2023年1月5日,中国纸浆主流港口样本库存量:163.1万吨,较上期上涨6.5万吨,环比上涨4.2%,库存量在上周期去库后转为累库的状态。
【行情分析】最近2天,盘面2301暴涨后大幅暴跌900点,修复基差。现货表现稳定,但人民币汇率加速升值,加之美元报价有下降预期,纸浆进口成本下降,因此我们认为盘面有贴水的压力。1月份进口成本依旧保持在7150左右的高位,纸浆期货盘面2302、2303都是贴水现货较大,考虑到2301最终进入交割月后大幅升水现货有软逼仓迹象,2302合约或者2303合约也都有可能发生这样的波动。预期2月份美金报价下调或者持平,但人民币汇率或进一步大幅升值,这对于进口成本而言有下挫的压力,建议短期观望,继续找机会逢高做空2305合约。
【投资策略】逢高做空2305
工业硅:下方存强成本支撑,需求预期向好,可考虑逢回调做多
【现货】1月11日,华东地区通氧Si5530工业硅市场均价17900元/吨,环比无变化。不通氧Si5530工业硅市场均价17500元/吨,环比减少100元/吨。华东SI4210工业硅市场均价19200元/吨,环比无变化。华东有机硅用Si4210市场均价19550元/吨,环比无变化。
【供应】12月工业硅生产27.84万吨,环比减少1.16万吨,同比增长9.13%,西南地区电力检修及电价上调,企业停炉增加,预计1月工业硅产量环比减少。截至1月5日,百川统计炉数709台,开工炉数356台,较上周增加1台,整体开炉率50.21%。
【需求】有机硅方面,12月有机硅环体生产13.95万吨,环比增加6.25%,同比增长12.05%,下游需求疲软,库存压力大。多晶硅方面,12月多晶硅生产9.03万吨,环比增加10.39%,同比增长104.76%,但目前多晶硅下游目前订单释放缓慢,多晶硅价格大幅下跌。铝合金方面,企业陆续进入放假阶段,对需求有所减少。
【库存】截止1月6日,工业硅工厂库存总量104470吨,周环比增加1000吨,同比增长64.49%。工业硅黄埔港库存40000吨,环比无变化;天津港库存26000吨,环比无变化;昆明港52000吨,环比无变化。较往年相比,工业硅行业库存共222470吨,同比增长28.22%,库存大幅高于往年,随着西南地区停炉增加以及假期临近,预计累库趋势放缓。
【逻辑】供应方面,西南地区成本高位,企业停炉增加,供应有所缩减,行业平均生产成本抬升至18000元/吨,工业硅价格下行空间有限。下游方面,短期正处于真空期,需求弱势难改。工业硅基本面供需双弱,下方存在强成本支撑,需求抑制上涨幅度,预计工业硅短期价格震荡为主,但对于明年一、二季度需求预期较好,或存在供需错配的情况,可考虑提前布局,参考17000元/吨逢回调做多。
【操作建议】参考17000元/吨逢回调做多
【短期观点】中性
免责声明
本报告中的信息均来源于被广发期货有限公司认为可靠的已公开资料,但广发期货对这些信息的准确性及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
本报告反映研究人员的不同观点、见解及分析方法,并不代表广发期货或其附属机构的立场。报告所载资料、意见及推测仅反映研究人员于发出本报告当日的判断,可随时更改且不予通告。
在任何情况下,报告内容仅供参考,报告中的信息或所表达的意见并不构成所述品种买卖的出价或询价,投资者据此投资,风险自担。
本报告旨在发送给广发期货特定客户及其他专业人士,版权归广发期货所有,未经广发期货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对本报告进行任何形式的发布、复制。如引用、刊发,需注明出处为“广发期货”,且不得对本报告进行有悖原意的删节和修改。
广发期货有限公司提醒广大投资者:期市有风险 入市需谨慎!
相关信息
广发期货发展研究中心
http://www.gfqh.cn
电话:020-88800000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83-187号大都会广场41楼
邮政编码:510620
更多
晨报速递 | 2023.01.12
以下文章来源于东证财经,作者张文勇,庄仁颉
品种点评
金融板块
股指期货
基本面:短期来看,市场受情绪面波动影响较大,外围市场大幅波动带动A股市场联动,。目前市场整体趋势较弱,投资者情绪也偏于谨慎,盘中板块轮动和热点的频繁切换,市场观望情绪浓厚。中期来看,市场的干扰因素正在减弱,美联储加息放缓,人民币阶段性走强以及央行货币宽松和国内疫情政策的调整,将对中期市场形成正面影响,而目前国内经济持续疲软,基本面的走弱或制约短期市场反弹。而近期经济工作会议对明年经济工作定下基调并做出部署,释放出多个重要政策信号,将力促基本面回暖。
持仓:沪深300期指IF2301合约前20名多头持仓53010手,增加1744手;空头持仓57034手,增加1928手。中证500期指IC2303合约前20名多头持仓95893手,增加1995手;空头持仓93398手,增加1935手。上证50期指IH2301合约前20名多头持仓39738手,增加1699手;空头持仓46436手,增加1249手。中证1000期指IM2301合约前20名多头持仓29396手,增加538手;空头持仓30066手,增加334手。
策略建议:经济开放预期支撑,短期仍受疫情影响,指数或震荡运行。
风险因素:全球宏观经济、疫情状况、中美关系进展。
能化板块
原油
基本面:IMF警告称多个经济体面临衰退,美国、中国制造业数据表现不佳;美联储将会议纪要显示通胀风险仍是政策前景的关键,美元指数回升。欧盟禁止进口俄罗斯海运石油,OPEC+会议维持减产200万桶/日的产量政策;供应风险对油市有所支撑,EIA原油库存增幅低于预期,成品油库存出现回落,美国殖民管道公司3号线因计划外维修而暂时关闭,沙特下调2月亚洲地区原油官方售价;全球经济衰退和能源需求放缓的忧虑情绪压制市场。
策略建议:EIA数据出炉,国际油价再度走高,短期或宽幅震荡。
风险因素:需求不及预期;俄乌谈判;中东局势。
沥青
基本面:欧盟表示已停止90%的俄罗斯石油进口,俄乌紧张局势升级,国际原油宽幅震荡。供应方面,国内主要沥青厂家开工继续下降,厂家库存回落,贸易商库存增加;齐鲁石化转产渣油,扬子石化间歇停工,广西东油停产检修,下周部分主营炼厂及华南个别地炼计划复产沥青。需求方面,北方地区刚需走弱,南方地区按需采购;部分炼厂合同出货为主,低价资源供应偏紧;华东、华南、东北地区现货价格上调。国际原油大幅回调带动成本下行,沥青装置开工处于低位,需求季节性放缓。
持仓:沥青2303合约前20名多头持仓101654手,减少3062手,空头持仓103781手,减少4333手。
策略建议:油价宽幅震荡,沥青整体维持区间运行。
风险因素:需求不及预期。
黑色板块
螺纹钢
基本面:国内PMI整体延续边际改善状态,制造业新订单趋势指标有筑底回升迹象,建筑业新订单则延续回升态势,黑色相关需求趋势指标继续回升。供应方面,本期螺纹钢周度产量继续回落,周度产能利用率降至60%下方 ,随着春节越发临近,钢厂季节性停检修范围也将随之扩大,减产预期增强。需求方面,终端需求继续萎缩,本期厂库与社会继续提升,后市增幅将再度扩大。
持仓:螺纹钢2305合约前20名多头持仓1236517手,减少266手,空头持仓1183998手,增加2728手。
策略建议:政策利好提振市场信心,实际需求拖累钢价,短期或区间震荡。
风险因素:环保限产政策。
焦炭
基本面:供给方面,由于炼焦煤供应偏紧,部分矿方看好后市,报价坚挺,且相关采购焦煤线路运价回调,成本支撑抬升,焦企对高价煤有一定抵触情绪。需求方面,下游受淡季需求拖累,成材消费也不佳,钢厂持续亏损,有打压原料意愿。冬储强预期和和亏损弱现实共同作用,市场预期出现分歧,短期受宏观调控的市场情绪很快回归理性。
持仓:焦炭2305合约前20名多头持仓18869手,增加2092手,空头持仓18291手,增加1505手。
策略建议:需求拖累焦炭价格,政策预期仍对焦炭有一定支撑。
风险因素:需求超预期,政策因素。
金属板块
铜
基本面:美国11月建筑支出意外增长,美元指数止跌回升。供给方面,上游铜矿进口供应增长,铜矿加工费TC上升,但冷料供应紧张继续加剧,且部分炼厂进行检修,导致实际产量低于预期。需求方面,铜市需求淡季来临,叠加铜价升至高位,下游表现相对平淡,入市拿货意愿表现不佳,国内库存小幅回升,现货升水降至低位;而LME库存持稳运行,升贴水降至低位水平。截止1月3日,LME铜库存为88550吨。截止12月30日,上海期货交易所阴极铜库存为69268吨。
持仓:沪铜2302合约前20名多头持仓55316手,增加1788手,空头持仓59764手,减少330手。
策略建议:累库情况施压铜价,短期维持区间震荡,压力有所增强。
风险因素:美元指数,供给超预期。
锌
基本面:美国11月建筑支出意外增长,美元指数止跌回升。供给方面,锌精矿港口库存29.7万吨,周环比增加2.6万吨,锌矿进口逐渐增加,加工费再度走高,冶炼厂追产及提产积极性仍在,感染康复员工陆续到岗,生产逐渐恢复。需求方面,复产员工到岗,生产恢复,疫情影响略有缓解,但消费淡季,终端户外施工减少,订单下降,加上春节即将到来,企业顺労减停产检修,放假停产增多,镀锌开工继续下滑。截止1月5日,LME精炼锌库存为25800吨;截止2022年12月30日,上期所精炼锌库存为20453吨。
持仓:沪锌2302合约前20名多头持仓47997手,减少4086手,空头持仓59145手,减少2171手。
策略建议:锌价承压回落,整体仍在区间中段运行。
风险因素:需求远不及预期。
农产品板块
豆一
基本面:供给方面,东北大豆和南方大豆共同增产,新豆价格有所承压,且由于新豆蛋白含量差距较大,低蛋白大豆销售不佳,农户惜售意愿也在豆类价格偏弱运行的影响下有所缓解。成本端来看,由于今年地租成本提高,由于大豆价格持续下滑,农户惜售心理较强。需求方面,疫情防控有所松动,但下游豆制品企业需求依旧疲软,货源流通不顺,东北部分产区大豆购销基本停滞,北豆南运量较往年偏少;中粮储持续拍卖大豆,但成交寡淡市场消化偏慢,并且由于收购价格再度下调,部分粮库因库存已满而停收。
持仓:豆一2305合约前20名多头持仓82253手,减少2786手,空头持仓84683手,减少2618手。
策略建议:需求拖累豆价,短期维持底部震荡,关注能否企稳。
风险因素:需求高于预期。
棉花
基本面:供给方面,商业库存处于近五年偏低水平,由于产区新棉加工公检进度依然落后,供应压力明显后移。需求方面,12月下旬以来各地疫情感染高峰期到来,职工感染比例增加,缺岗等现象较为突出,下游纱布开机率减幅明显,纱产能下降明显,关注对订单造成的影响,节前纺企补货需求将减少。不过纺企仍在海外寻求订单,加之市场对棉纺织行业信心有所提升,情绪影响颇多。
持仓:棉花2305合约前20名多头持仓451879手,减少2801手,空头持仓589273手,减少1758手。
策略建议:需求预期支撑棉价反弹,短期交割逻辑有所弱化,整理后仍震荡偏强。
风险因素:供给远不及预期。
其他板块
白糖
基本面:国际方面,印度糖产量及出口政策仍存不确定,加之泰国糖延迟开榨,使得短期全球食糖供应出现紧张态势,推动原糖期价创新高。国内方面,国内甘蔗压榨处于集中期,产糖速度加快,仓单注册量增加。截止11月全国食糖工业库存为70万吨,同比增加11万吨,加之进口供应仍阶段性施压,限制糖价涨幅。不过当前处于春节备货阶段,主产区制糖企业挺价较强,加之国产糖相对外糖仍存优势,对国内食糖仍存一定支撑。
持仓:白糖2303合约前20名多头持仓311434手,减少5559手,空头持仓323496手,减少4262手。
操作建议:白糖下有支撑,整体维持区间震荡,重心略有上移。
风险因素:需求不及预期。
玻璃
基本面:供给方面,近期1条产线放水冷修,但前期点火产线开始近期2条产线放水冷修,1条产线复产点火,但尚未出玻璃,下周暂无明显点火或者放水计划,供应面大概率延续稳定。需求方面,去库力度减小,中下游存货意向仍旧不强,刚需采买为主。临近年底,下游仍存赶工刚需,多数地区或可持续至本月底到下月初,浮法玻璃库存或仍有微降可能,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刚需或将逐渐缩减。
持仓:玻璃2305合约前20名多头持仓481506手,增加26840手,空头持仓512660手,增加16520手。
操作建议:玻璃下有支撑,短期反弹持续,关注上方压力。
风险因素:需求远不及预期,疫情控制情况。
免 责 申 明
本报告中的信息均来源于已公开的资料,尽管我们相信报告中资料来源的可靠性,但我公司对这些信息的准确性及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也不保证我公司所做出的意见和建议不会发生任何的变更,在任何情况下,我公司报告中的信息和所表达的意见和建议以及所载的数据、工具及材料均不能作为您所进行投资交易的绝对依据。由于报告在编写时融入了分析师个人的观点、见解及分析方法,如与我公司发布的其他信息有不一致或有不同的结论,未免发生矛盾,本报告所载的观点并不代表东证期货公司的立场,请谨慎参考。我公司不承担因根据本报告所进行投资交易而导致的任何形式的损失。
另外,本报告所载资料、意见及推测只是反映东证期货公司在本报告所载明的日期的判断,可随时修改,毋需提前通知。未经东证期货公司允许,本报告内容不得以任何方式传送、复印或派发此报告的材料、内容或复印本予以任何其他人,或投入商业使用。如遵循原文本意的引用、刊发,需注明出处“上海东证期货有限公司”,并保留我公司的一切权利。
东证期货
一流衍生产品投资服务提供商
收藏
评论(7)
点赞(58)
转发(1)
晨报速递 | 2023.01.12
以下文章来源于东证财经,作者张文勇,庄仁颉
品种点评
金融板块
股指期货
基本面:短期来看,市场受情绪面波动影响较大,外围市场大幅波动带动A股市场联动,。目前市场整体趋势较弱,投资者情绪也偏于谨慎,盘中板块轮动和热点的频繁切换,市场观望情绪浓厚。中期来看,市场的干扰因素正在减弱,美联储加息放缓,人民币阶段性走强以及央行货币宽松和国内疫情政策的调整,将对中期市场形成正面影响,而目前国内经济持续疲软,基本面的走弱或制约短期市场反弹。而近期经济工作会议对明年经济工作定下基调并做出部署,释放出多个重要政策信号,将力促基本面回暖。
持仓:沪深300期指IF2301合约前20名多头持仓53010手,增加1744手;空头持仓57034手,增加1928手。中证500期指IC2303合约前20名多头持仓95893手,增加1995手;空头持仓93398手,增加1935手。上证50期指IH2301合约前20名多头持仓39738手,增加1699手;空头持仓46436手,增加1249手。中证1000期指IM2301合约前20名多头持仓29396手,增加538手;空头持仓30066手,增加334手。
策略建议:经济开放预期支撑,短期仍受疫情影响,指数或震荡运行。
风险因素:全球宏观经济、疫情状况、中美关系进展。
能化板块
原油
基本面:IMF警告称多个经济体面临衰退,美国、中国制造业数据表现不佳;美联储将会议纪要显示通胀风险仍是政策前景的关键,美元指数回升。欧盟禁止进口俄罗斯海运石油,OPEC+会议维持减产200万桶/日的产量政策;供应风险对油市有所支撑,EIA原油库存增幅低于预期,成品油库存出现回落,美国殖民管道公司3号线因计划外维修而暂时关闭,沙特下调2月亚洲地区原油官方售价;全球经济衰退和能源需求放缓的忧虑情绪压制市场。
策略建议:EIA数据出炉,国际油价再度走高,短期或宽幅震荡。
风险因素:需求不及预期;俄乌谈判;中东局势。
沥青
基本面:欧盟表示已停止90%的俄罗斯石油进口,俄乌紧张局势升级,国际原油宽幅震荡。供应方面,国内主要沥青厂家开工继续下降,厂家库存回落,贸易商库存增加;齐鲁石化转产渣油,扬子石化间歇停工,广西东油停产检修,下周部分主营炼厂及华南个别地炼计划复产沥青。需求方面,北方地区刚需走弱,南方地区按需采购;部分炼厂合同出货为主,低价资源供应偏紧;华东、华南、东北地区现货价格上调。国际原油大幅回调带动成本下行,沥青装置开工处于低位,需求季节性放缓。
持仓:沥青2303合约前20名多头持仓101654手,减少3062手,空头持仓103781手,减少4333手。
策略建议:油价宽幅震荡,沥青整体维持区间运行。
风险因素:需求不及预期。
黑色板块
螺纹钢
基本面:国内PMI整体延续边际改善状态,制造业新订单趋势指标有筑底回升迹象,建筑业新订单则延续回升态势,黑色相关需求趋势指标继续回升。供应方面,本期螺纹钢周度产量继续回落,周度产能利用率降至60%下方 ,随着春节越发临近,钢厂季节性停检修范围也将随之扩大,减产预期增强。需求方面,终端需求继续萎缩,本期厂库与社会继续提升,后市增幅将再度扩大。
持仓:螺纹钢2305合约前20名多头持仓1236517手,减少266手,空头持仓1183998手,增加2728手。
策略建议:政策利好提振市场信心,实际需求拖累钢价,短期或区间震荡。
风险因素:环保限产政策。
焦炭
基本面:供给方面,由于炼焦煤供应偏紧,部分矿方看好后市,报价坚挺,且相关采购焦煤线路运价回调,成本支撑抬升,焦企对高价煤有一定抵触情绪。需求方面,下游受淡季需求拖累,成材消费也不佳,钢厂持续亏损,有打压原料意愿。冬储强预期和和亏损弱现实共同作用,市场预期出现分歧,短期受宏观调控的市场情绪很快回归理性。
持仓:焦炭2305合约前20名多头持仓18869手,增加2092手,空头持仓18291手,增加1505手。
策略建议:需求拖累焦炭价格,政策预期仍对焦炭有一定支撑。
风险因素:需求超预期,政策因素。
金属板块
铜
基本面:美国11月建筑支出意外增长,美元指数止跌回升。供给方面,上游铜矿进口供应增长,铜矿加工费TC上升,但冷料供应紧张继续加剧,且部分炼厂进行检修,导致实际产量低于预期。需求方面,铜市需求淡季来临,叠加铜价升至高位,下游表现相对平淡,入市拿货意愿表现不佳,国内库存小幅回升,现货升水降至低位;而LME库存持稳运行,升贴水降至低位水平。截止1月3日,LME铜库存为88550吨。截止12月30日,上海期货交易所阴极铜库存为69268吨。
持仓:沪铜2302合约前20名多头持仓55316手,增加1788手,空头持仓59764手,减少330手。
策略建议:累库情况施压铜价,短期维持区间震荡,压力有所增强。
风险因素:美元指数,供给超预期。
锌
基本面:美国11月建筑支出意外增长,美元指数止跌回升。供给方面,锌精矿港口库存29.7万吨,周环比增加2.6万吨,锌矿进口逐渐增加,加工费再度走高,冶炼厂追产及提产积极性仍在,感染康复员工陆续到岗,生产逐渐恢复。需求方面,复产员工到岗,生产恢复,疫情影响略有缓解,但消费淡季,终端户外施工减少,订单下降,加上春节即将到来,企业顺労减停产检修,放假停产增多,镀锌开工继续下滑。截止1月5日,LME精炼锌库存为25800吨;截止2022年12月30日,上期所精炼锌库存为20453吨。
持仓:沪锌2302合约前20名多头持仓47997手,减少4086手,空头持仓59145手,减少2171手。
策略建议:锌价承压回落,整体仍在区间中段运行。
风险因素:需求远不及预期。
农产品板块
豆一
基本面:供给方面,东北大豆和南方大豆共同增产,新豆价格有所承压,且由于新豆蛋白含量差距较大,低蛋白大豆销售不佳,农户惜售意愿也在豆类价格偏弱运行的影响下有所缓解。成本端来看,由于今年地租成本提高,由于大豆价格持续下滑,农户惜售心理较强。需求方面,疫情防控有所松动,但下游豆制品企业需求依旧疲软,货源流通不顺,东北部分产区大豆购销基本停滞,北豆南运量较往年偏少;中粮储持续拍卖大豆,但成交寡淡市场消化偏慢,并且由于收购价格再度下调,部分粮库因库存已满而停收。
持仓:豆一2305合约前20名多头持仓82253手,减少2786手,空头持仓84683手,减少2618手。
策略建议:需求拖累豆价,短期维持底部震荡,关注能否企稳。
风险因素:需求高于预期。
棉花
基本面:供给方面,商业库存处于近五年偏低水平,由于产区新棉加工公检进度依然落后,供应压力明显后移。需求方面,12月下旬以来各地疫情感染高峰期到来,职工感染比例增加,缺岗等现象较为突出,下游纱布开机率减幅明显,纱产能下降明显,关注对订单造成的影响,节前纺企补货需求将减少。不过纺企仍在海外寻求订单,加之市场对棉纺织行业信心有所提升,情绪影响颇多。
持仓:棉花2305合约前20名多头持仓451879手,减少2801手,空头持仓589273手,减少1758手。
策略建议:需求预期支撑棉价反弹,短期交割逻辑有所弱化,整理后仍震荡偏强。
风险因素:供给远不及预期。
其他板块
白糖
基本面:国际方面,印度糖产量及出口政策仍存不确定,加之泰国糖延迟开榨,使得短期全球食糖供应出现紧张态势,推动原糖期价创新高。国内方面,国内甘蔗压榨处于集中期,产糖速度加快,仓单注册量增加。截止11月全国食糖工业库存为70万吨,同比增加11万吨,加之进口供应仍阶段性施压,限制糖价涨幅。不过当前处于春节备货阶段,主产区制糖企业挺价较强,加之国产糖相对外糖仍存优势,对国内食糖仍存一定支撑。
持仓:白糖2303合约前20名多头持仓311434手,减少5559手,空头持仓323496手,减少4262手。
操作建议:白糖下有支撑,整体维持区间震荡,重心略有上移。
风险因素:需求不及预期。
玻璃
基本面:供给方面,近期1条产线放水冷修,但前期点火产线开始近期2条产线放水冷修,1条产线复产点火,但尚未出玻璃,下周暂无明显点火或者放水计划,供应面大概率延续稳定。需求方面,去库力度减小,中下游存货意向仍旧不强,刚需采买为主。临近年底,下游仍存赶工刚需,多数地区或可持续至本月底到下月初,浮法玻璃库存或仍有微降可能,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刚需或将逐渐缩减。
持仓:玻璃2305合约前20名多头持仓481506手,增加26840手,空头持仓512660手,增加16520手。
操作建议:玻璃下有支撑,短期反弹持续,关注上方压力。
风险因素:需求远不及预期,疫情控制情况。
免 责 申 明
本报告中的信息均来源于已公开的资料,尽管我们相信报告中资料来源的可靠性,但我公司对这些信息的准确性及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也不保证我公司所做出的意见和建议不会发生任何的变更,在任何情况下,我公司报告中的信息和所表达的意见和建议以及所载的数据、工具及材料均不能作为您所进行投资交易的绝对依据。由于报告在编写时融入了分析师个人的观点、见解及分析方法,如与我公司发布的其他信息有不一致或有不同的结论,未免发生矛盾,本报告所载的观点并不代表东证期货公司的立场,请谨慎参考。我公司不承担因根据本报告所进行投资交易而导致的任何形式的损失。
另外,本报告所载资料、意见及推测只是反映东证期货公司在本报告所载明的日期的判断,可随时修改,毋需提前通知。未经东证期货公司允许,本报告内容不得以任何方式传送、复印或派发此报告的材料、内容或复印本予以任何其他人,或投入商业使用。如遵循原文本意的引用、刊发,需注明出处“上海东证期货有限公司”,并保留我公司的一切权利。
东证期货
一流衍生产品投资服务提供商
更多
玉米 | C2303
核心观点:北港现货报价小幅下跌 玉米期价震荡为主
一、供给
①玉米购销:截止1月11日,锦州港新粮主流价格维持2810-2840元/吨,中粮报价下调;南通区域报价2960-3020元/吨,报价稳定;南方港口报价2980-3050元/吨,报价稳定;华北深加工主流报价维持在2870-2900元/吨,报价稳定。
②小麦购销:截止1月11日华北区域小麦价格维持3200-3250元/吨,报价持稳,无明显变化。当前小麦价格依旧没有替代优势。
③进口谷物:短期重点关注美玉米及巴西玉米进口节奏和数量,按照目前装船计划预计3月6-月到港较少。与此同时,乌克兰玉米在3月之后能否继续出口,需要继续关注。
④仓单情况:截止1月11玉米仓单合计6.8万张,仓单环比(+0)张。
二、需求
饲用需求:据样本企业数据测算,2022年11月,全国工业饲料产量2579万吨,环比下降2.8%,同比下降1.5%。
三、策略建议
建议投资者多单继续减持,降低仓位,控制风险。
投资咨询:吴晓杰Z0014054
联 系 人:李家文F3087188
免责声明:本报告蕴含信息均来自于公开资料,我公司对报告中的信息、数据及观点的准确性、可靠性、完整性及时效性不作任何保证,不构成任何投资咨询建议,据此入市,风险自担,与本公司和作者无关。
收藏
评论(13)
点赞(64)
转发
玉米 | C2303
核心观点:北港现货报价小幅下跌 玉米期价震荡为主
一、供给
①玉米购销:截止1月11日,锦州港新粮主流价格维持2810-2840元/吨,中粮报价下调;南通区域报价2960-3020元/吨,报价稳定;南方港口报价2980-3050元/吨,报价稳定;华北深加工主流报价维持在2870-2900元/吨,报价稳定。
②小麦购销:截止1月11日华北区域小麦价格维持3200-3250元/吨,报价持稳,无明显变化。当前小麦价格依旧没有替代优势。
③进口谷物:短期重点关注美玉米及巴西玉米进口节奏和数量,按照目前装船计划预计3月6-月到港较少。与此同时,乌克兰玉米在3月之后能否继续出口,需要继续关注。
④仓单情况:截止1月11玉米仓单合计6.8万张,仓单环比(+0)张。
二、需求
饲用需求:据样本企业数据测算,2022年11月,全国工业饲料产量2579万吨,环比下降2.8%,同比下降1.5%。
三、策略建议
建议投资者多单继续减持,降低仓位,控制风险。
投资咨询:吴晓杰Z0014054
联 系 人:李家文F3087188
免责声明:本报告蕴含信息均来自于公开资料,我公司对报告中的信息、数据及观点的准确性、可靠性、完整性及时效性不作任何保证,不构成任何投资咨询建议,据此入市,风险自担,与本公司和作者无关。
更多
晨报速递 | 2023.01.11
以下文章来源于东证财经,作者张文勇,庄仁颉
品种点评
金融板块
股指期货
基本面:短期来看,市场受情绪面波动影响较大,外围市场大幅波动带动A股市场联动,。目前市场整体趋势较弱,投资者情绪也偏于谨慎,盘中板块轮动和热点的频繁切换,市场观望情绪浓厚。中期来看,市场的干扰因素正在减弱,美联储加息放缓,人民币阶段性走强以及央行货币宽松和国内疫情政策的调整,将对中期市场形成正面影响,而目前国内经济持续疲软,基本面的走弱或制约短期市场反弹。而近期经济工作会议对明年经济工作定下基调并做出部署,释放出多个重要政策信号,将力促基本面回暖。
持仓:沪深300期指IF2301合约前20名多头持仓51266手,减少5842手;空头持仓55106手,减少7075手。中证500期指IC2303合约前20名多头持仓93898手,减少838手;空头持仓91463手,减少1060手。上证50期指IH2301合约前20名多头持仓38039手,减少4909手;空头持仓45187手,减少5990手。中证1000期指IM2301合约前20名多头持仓28858手,减少1622手;空头持仓29732手,减少2048手。
策略建议:经济开放预期支撑,短期仍受疫情影响,指数或震荡运行。
风险因素:全球宏观经济、疫情状况、中美关系进展。
能化板块
原油
基本面:IMF警告称多个经济体面临衰退,美国、中国制造业数据表现不佳;美联储将会议纪要显示通胀风险仍是政策前景的关键,美元指数回升。欧盟禁止进口俄罗斯海运石油,OPEC+会议维持减产200万桶/日的产量政策;供应风险对油市有所支撑,EIA原油库存增幅低于预期,成品油库存出现回落,美国殖民管道公司3号线因计划外维修而暂时关闭,沙特下调2月亚洲地区原油官方售价;全球经济衰退和能源需求放缓的忧虑情绪压制市场。
策略建议:原油上行压力仍存,国际原油大幅回落,短期或宽幅震荡。
风险因素:需求不及预期;俄乌谈判;中东局势。
沥青
基本面:欧盟表示已停止90%的俄罗斯石油进口,俄乌紧张局势升级,国际原油宽幅震荡。供应方面,国内主要沥青厂家开工继续下降,厂家库存回落,贸易商库存增加;齐鲁石化转产渣油,扬子石化间歇停工,广西东油停产检修,下周部分主营炼厂及华南个别地炼计划复产沥青。需求方面,北方地区刚需走弱,南方地区按需采购;部分炼厂合同出货为主,低价资源供应偏紧;华东、华南、东北地区现货价格上调。国际原油大幅回调带动成本下行,沥青装置开工处于低位,需求季节性放缓。
持仓:沥青2303合约前20名多头持仓104716手,减少2871手,空头持仓108114手,减少4989手。
策略建议:油价宽幅震荡,沥青整体维持区间运行。
风险因素:需求不及预期。
黑色板块
螺纹钢
基本面:国内PMI整体延续边际改善状态,制造业新订单趋势指标有筑底回升迹象,建筑业新订单则延续回升态势,黑色相关需求趋势指标继续回升。供应方面,本期螺纹钢周度产量继续回落,周度产能利用率降至60%下方 ,随着春节越发临近,钢厂季节性停检修范围也将随之扩大,减产预期增强。需求方面,终端需求继续萎缩,本期厂库与社会继续提升,后市增幅将再度扩大。
持仓:螺纹钢2305合约前20名多头持仓1236783手,增加66262手,空头持仓1181270手,增加36176手。
策略建议:政策利好提振市场信心,实际需求拖累钢价,短期或区间震荡。
风险因素:环保限产政策。
焦炭
基本面:供给方面,由于炼焦煤供应偏紧,部分矿方看好后市,报价坚挺,且相关采购焦煤线路运价回调,成本支撑抬升,焦企对高价煤有一定抵触情绪。需求方面,下游受淡季需求拖累,成材消费也不佳,钢厂持续亏损,有打压原料意愿。冬储强预期和和亏损弱现实共同作用,市场预期出现分歧,短期受宏观调控的市场情绪很快回归理性。
持仓:焦炭2305合约前20名多头持仓16777手,减少734手,空头持仓16786手,减少694手。
策略建议:需求拖累焦炭价格,政策预期仍对焦炭有一定支撑。
风险因素:需求超预期,政策因素。
金属板块
铜
基本面:美国11月建筑支出意外增长,美元指数止跌回升。供给方面,上游铜矿进口供应增长,铜矿加工费TC上升,但冷料供应紧张继续加剧,且部分炼厂进行检修,导致实际产量低于预期。需求方面,铜市需求淡季来临,叠加铜价升至高位,下游表现相对平淡,入市拿货意愿表现不佳,国内库存小幅回升,现货升水降至低位;而LME库存持稳运行,升贴水降至低位水平。截止1月3日,LME铜库存为88550吨。截止12月30日,上海期货交易所阴极铜库存为69268吨。
持仓:沪铜2302合约前20名多头持仓53528手,减少1921手,空头持仓60094手,减少580手。
策略建议:累库情况施压铜价,短期维持区间震荡,压力有所增强。
风险因素:美元指数,供给超预期。
锌
基本面:美国11月建筑支出意外增长,美元指数止跌回升。供给方面,锌精矿港口库存29.7万吨,周环比增加2.6万吨,锌矿进口逐渐增加,加工费再度走高,冶炼厂追产及提产积极性仍在,感染康复员工陆续到岗,生产逐渐恢复。需求方面,复产员工到岗,生产恢复,疫情影响略有缓解,但消费淡季,终端户外施工减少,订单下降,加上春节即将到来,企业顺労减停产检修,放假停产增多,镀锌开工继续下滑。截止1月5日,LME精炼锌库存为25800吨;截止2022年12月30日,上期所精炼锌库存为20453吨。
持仓:沪锌2302合约前20名多头持仓52083手,减少90手,空头持仓61316手,减少351手。
策略建议:锌价承压回落,整体仍在区间中段运行。
风险因素:需求远不及预期。
农产品板块
豆一
基本面:供给方面,东北大豆和南方大豆共同增产,新豆价格有所承压,且由于新豆蛋白含量差距较大,低蛋白大豆销售不佳,农户惜售意愿也在豆类价格偏弱运行的影响下有所缓解。成本端来看,由于今年地租成本提高,由于大豆价格持续下滑,农户惜售心理较强。需求方面,疫情防控有所松动,但下游豆制品企业需求依旧疲软,货源流通不顺,东北部分产区大豆购销基本停滞,北豆南运量较往年偏少;中粮储持续拍卖大豆,但成交寡淡市场消化偏慢,并且由于收购价格再度下调,部分粮库因库存已满而停收。
持仓:豆一2305合约前20名多头持仓85039手,减少8301手,空头持仓87301手,减少8958手。
策略建议:需求拖累豆价,短期维持底部震荡,关注能否企稳。
风险因素:需求高于预期。
棉花
基本面:供给方面,商业库存处于近五年偏低水平,由于产区新棉加工公检进度依然落后,供应压力明显后移。需求方面,12月下旬以来各地疫情感染高峰期到来,职工感染比例增加,缺岗等现象较为突出,下游纱布开机率减幅明显,纱产能下降明显,关注对订单造成的影响,节前纺企补货需求将减少。不过纺企仍在海外寻求订单,加之市场对棉纺织行业信心有所提升,情绪影响颇多。
持仓:棉花2305合约前20名多头持仓454680手,增加5136手,空头持仓591031手,增加1851手。
策略建议:需求预期支撑棉价反弹,短期交割逻辑有所弱化,整理后仍震荡偏强。
风险因素:供给远不及预期。
其他板块
白糖
基本面:国际方面,印度糖产量及出口政策仍存不确定,加之泰国糖延迟开榨,使得短期全球食糖供应出现紧张态势,推动原糖期价创新高。国内方面,国内甘蔗压榨处于集中期,产糖速度加快,仓单注册量增加。截止11月全国食糖工业库存为70万吨,同比增加11万吨,加之进口供应仍阶段性施压,限制糖价涨幅。不过当前处于春节备货阶段,主产区制糖企业挺价较强,加之国产糖相对外糖仍存优势,对国内食糖仍存一定支撑。
持仓:白糖2303合约前20名多头持仓316993手,减少2269手,空头持仓327758手,减少4996手。
操作建议:白糖下有支撑,整体维持区间震荡,重心略有上移。
风险因素:需求不及预期。
玻璃
基本面:供给方面,近期1条产线放水冷修,但前期点火产线开始近期2条产线放水冷修,1条产线复产点火,但尚未出玻璃,下周暂无明显点火或者放水计划,供应面大概率延续稳定。需求方面,去库力度减小,中下游存货意向仍旧不强,刚需采买为主。临近年底,下游仍存赶工刚需,多数地区或可持续至本月底到下月初,浮法玻璃库存或仍有微降可能,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刚需或将逐渐缩减。
持仓:玻璃2305合约前20名多头持仓454666手,减少17150手,空头持仓496140手,减少12094手。
操作建议:玻璃下有支撑,短期反弹持续,关注上方压力。
风险因素:需求远不及预期,疫情控制情况。
免 责 申 明
本报告中的信息均来源于已公开的资料,尽管我们相信报告中资料来源的可靠性,但我公司对这些信息的准确性及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也不保证我公司所做出的意见和建议不会发生任何的变更,在任何情况下,我公司报告中的信息和所表达的意见和建议以及所载的数据、工具及材料均不能作为您所进行投资交易的绝对依据。由于报告在编写时融入了分析师个人的观点、见解及分析方法,如与我公司发布的其他信息有不一致或有不同的结论,未免发生矛盾,本报告所载的观点并不代表东证期货公司的立场,请谨慎参考。我公司不承担因根据本报告所进行投资交易而导致的任何形式的损失。
另外,本报告所载资料、意见及推测只是反映东证期货公司在本报告所载明的日期的判断,可随时修改,毋需提前通知。未经东证期货公司允许,本报告内容不得以任何方式传送、复印或派发此报告的材料、内容或复印本予以任何其他人,或投入商业使用。如遵循原文本意的引用、刊发,需注明出处“上海东证期货有限公司”,并保留我公司的一切权利。
东证期货
一流衍生产品投资服务提供商
收藏
评论(8)
点赞(96)
转发
晨报速递 | 2023.01.11
以下文章来源于东证财经,作者张文勇,庄仁颉
品种点评
金融板块
股指期货
基本面:短期来看,市场受情绪面波动影响较大,外围市场大幅波动带动A股市场联动,。目前市场整体趋势较弱,投资者情绪也偏于谨慎,盘中板块轮动和热点的频繁切换,市场观望情绪浓厚。中期来看,市场的干扰因素正在减弱,美联储加息放缓,人民币阶段性走强以及央行货币宽松和国内疫情政策的调整,将对中期市场形成正面影响,而目前国内经济持续疲软,基本面的走弱或制约短期市场反弹。而近期经济工作会议对明年经济工作定下基调并做出部署,释放出多个重要政策信号,将力促基本面回暖。
持仓:沪深300期指IF2301合约前20名多头持仓51266手,减少5842手;空头持仓55106手,减少7075手。中证500期指IC2303合约前20名多头持仓93898手,减少838手;空头持仓91463手,减少1060手。上证50期指IH2301合约前20名多头持仓38039手,减少4909手;空头持仓45187手,减少5990手。中证1000期指IM2301合约前20名多头持仓28858手,减少1622手;空头持仓29732手,减少2048手。
策略建议:经济开放预期支撑,短期仍受疫情影响,指数或震荡运行。
风险因素:全球宏观经济、疫情状况、中美关系进展。
能化板块
原油
基本面:IMF警告称多个经济体面临衰退,美国、中国制造业数据表现不佳;美联储将会议纪要显示通胀风险仍是政策前景的关键,美元指数回升。欧盟禁止进口俄罗斯海运石油,OPEC+会议维持减产200万桶/日的产量政策;供应风险对油市有所支撑,EIA原油库存增幅低于预期,成品油库存出现回落,美国殖民管道公司3号线因计划外维修而暂时关闭,沙特下调2月亚洲地区原油官方售价;全球经济衰退和能源需求放缓的忧虑情绪压制市场。
策略建议:原油上行压力仍存,国际原油大幅回落,短期或宽幅震荡。
风险因素:需求不及预期;俄乌谈判;中东局势。
沥青
基本面:欧盟表示已停止90%的俄罗斯石油进口,俄乌紧张局势升级,国际原油宽幅震荡。供应方面,国内主要沥青厂家开工继续下降,厂家库存回落,贸易商库存增加;齐鲁石化转产渣油,扬子石化间歇停工,广西东油停产检修,下周部分主营炼厂及华南个别地炼计划复产沥青。需求方面,北方地区刚需走弱,南方地区按需采购;部分炼厂合同出货为主,低价资源供应偏紧;华东、华南、东北地区现货价格上调。国际原油大幅回调带动成本下行,沥青装置开工处于低位,需求季节性放缓。
持仓:沥青2303合约前20名多头持仓104716手,减少2871手,空头持仓108114手,减少4989手。
策略建议:油价宽幅震荡,沥青整体维持区间运行。
风险因素:需求不及预期。
黑色板块
螺纹钢
基本面:国内PMI整体延续边际改善状态,制造业新订单趋势指标有筑底回升迹象,建筑业新订单则延续回升态势,黑色相关需求趋势指标继续回升。供应方面,本期螺纹钢周度产量继续回落,周度产能利用率降至60%下方 ,随着春节越发临近,钢厂季节性停检修范围也将随之扩大,减产预期增强。需求方面,终端需求继续萎缩,本期厂库与社会继续提升,后市增幅将再度扩大。
持仓:螺纹钢2305合约前20名多头持仓1236783手,增加66262手,空头持仓1181270手,增加36176手。
策略建议:政策利好提振市场信心,实际需求拖累钢价,短期或区间震荡。
风险因素:环保限产政策。
焦炭
基本面:供给方面,由于炼焦煤供应偏紧,部分矿方看好后市,报价坚挺,且相关采购焦煤线路运价回调,成本支撑抬升,焦企对高价煤有一定抵触情绪。需求方面,下游受淡季需求拖累,成材消费也不佳,钢厂持续亏损,有打压原料意愿。冬储强预期和和亏损弱现实共同作用,市场预期出现分歧,短期受宏观调控的市场情绪很快回归理性。
持仓:焦炭2305合约前20名多头持仓16777手,减少734手,空头持仓16786手,减少694手。
策略建议:需求拖累焦炭价格,政策预期仍对焦炭有一定支撑。
风险因素:需求超预期,政策因素。
金属板块
铜
基本面:美国11月建筑支出意外增长,美元指数止跌回升。供给方面,上游铜矿进口供应增长,铜矿加工费TC上升,但冷料供应紧张继续加剧,且部分炼厂进行检修,导致实际产量低于预期。需求方面,铜市需求淡季来临,叠加铜价升至高位,下游表现相对平淡,入市拿货意愿表现不佳,国内库存小幅回升,现货升水降至低位;而LME库存持稳运行,升贴水降至低位水平。截止1月3日,LME铜库存为88550吨。截止12月30日,上海期货交易所阴极铜库存为69268吨。
持仓:沪铜2302合约前20名多头持仓53528手,减少1921手,空头持仓60094手,减少580手。
策略建议:累库情况施压铜价,短期维持区间震荡,压力有所增强。
风险因素:美元指数,供给超预期。
锌
基本面:美国11月建筑支出意外增长,美元指数止跌回升。供给方面,锌精矿港口库存29.7万吨,周环比增加2.6万吨,锌矿进口逐渐增加,加工费再度走高,冶炼厂追产及提产积极性仍在,感染康复员工陆续到岗,生产逐渐恢复。需求方面,复产员工到岗,生产恢复,疫情影响略有缓解,但消费淡季,终端户外施工减少,订单下降,加上春节即将到来,企业顺労减停产检修,放假停产增多,镀锌开工继续下滑。截止1月5日,LME精炼锌库存为25800吨;截止2022年12月30日,上期所精炼锌库存为20453吨。
持仓:沪锌2302合约前20名多头持仓52083手,减少90手,空头持仓61316手,减少351手。
策略建议:锌价承压回落,整体仍在区间中段运行。
风险因素:需求远不及预期。
农产品板块
豆一
基本面:供给方面,东北大豆和南方大豆共同增产,新豆价格有所承压,且由于新豆蛋白含量差距较大,低蛋白大豆销售不佳,农户惜售意愿也在豆类价格偏弱运行的影响下有所缓解。成本端来看,由于今年地租成本提高,由于大豆价格持续下滑,农户惜售心理较强。需求方面,疫情防控有所松动,但下游豆制品企业需求依旧疲软,货源流通不顺,东北部分产区大豆购销基本停滞,北豆南运量较往年偏少;中粮储持续拍卖大豆,但成交寡淡市场消化偏慢,并且由于收购价格再度下调,部分粮库因库存已满而停收。
持仓:豆一2305合约前20名多头持仓85039手,减少8301手,空头持仓87301手,减少8958手。
策略建议:需求拖累豆价,短期维持底部震荡,关注能否企稳。
风险因素:需求高于预期。
棉花
基本面:供给方面,商业库存处于近五年偏低水平,由于产区新棉加工公检进度依然落后,供应压力明显后移。需求方面,12月下旬以来各地疫情感染高峰期到来,职工感染比例增加,缺岗等现象较为突出,下游纱布开机率减幅明显,纱产能下降明显,关注对订单造成的影响,节前纺企补货需求将减少。不过纺企仍在海外寻求订单,加之市场对棉纺织行业信心有所提升,情绪影响颇多。
持仓:棉花2305合约前20名多头持仓454680手,增加5136手,空头持仓591031手,增加1851手。
策略建议:需求预期支撑棉价反弹,短期交割逻辑有所弱化,整理后仍震荡偏强。
风险因素:供给远不及预期。
其他板块
白糖
基本面:国际方面,印度糖产量及出口政策仍存不确定,加之泰国糖延迟开榨,使得短期全球食糖供应出现紧张态势,推动原糖期价创新高。国内方面,国内甘蔗压榨处于集中期,产糖速度加快,仓单注册量增加。截止11月全国食糖工业库存为70万吨,同比增加11万吨,加之进口供应仍阶段性施压,限制糖价涨幅。不过当前处于春节备货阶段,主产区制糖企业挺价较强,加之国产糖相对外糖仍存优势,对国内食糖仍存一定支撑。
持仓:白糖2303合约前20名多头持仓316993手,减少2269手,空头持仓327758手,减少4996手。
操作建议:白糖下有支撑,整体维持区间震荡,重心略有上移。
风险因素:需求不及预期。
玻璃
基本面:供给方面,近期1条产线放水冷修,但前期点火产线开始近期2条产线放水冷修,1条产线复产点火,但尚未出玻璃,下周暂无明显点火或者放水计划,供应面大概率延续稳定。需求方面,去库力度减小,中下游存货意向仍旧不强,刚需采买为主。临近年底,下游仍存赶工刚需,多数地区或可持续至本月底到下月初,浮法玻璃库存或仍有微降可能,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刚需或将逐渐缩减。
持仓:玻璃2305合约前20名多头持仓454666手,减少17150手,空头持仓496140手,减少12094手。
操作建议:玻璃下有支撑,短期反弹持续,关注上方压力。
风险因素:需求远不及预期,疫情控制情况。
免 责 申 明
本报告中的信息均来源于已公开的资料,尽管我们相信报告中资料来源的可靠性,但我公司对这些信息的准确性及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也不保证我公司所做出的意见和建议不会发生任何的变更,在任何情况下,我公司报告中的信息和所表达的意见和建议以及所载的数据、工具及材料均不能作为您所进行投资交易的绝对依据。由于报告在编写时融入了分析师个人的观点、见解及分析方法,如与我公司发布的其他信息有不一致或有不同的结论,未免发生矛盾,本报告所载的观点并不代表东证期货公司的立场,请谨慎参考。我公司不承担因根据本报告所进行投资交易而导致的任何形式的损失。
另外,本报告所载资料、意见及推测只是反映东证期货公司在本报告所载明的日期的判断,可随时修改,毋需提前通知。未经东证期货公司允许,本报告内容不得以任何方式传送、复印或派发此报告的材料、内容或复印本予以任何其他人,或投入商业使用。如遵循原文本意的引用、刊发,需注明出处“上海东证期货有限公司”,并保留我公司的一切权利。
东证期货
一流衍生产品投资服务提供商
更多
近一周全国范围内猪肉价格环比上周出现反弹。临近元旦春节假期,受需求增多、散户集中压栏惜售等因素带动下,生猪现货市场止跌回涨,生猪期货市场也涨幅明显。另一方面,近期市场对餐饮行业复苏情绪高涨,也带动对后续猪肉需求的提升的预期。
此前一段时间,生猪价格较10月份创下的年内高点持续下跌,12月19日全国外三元生猪交易均价为16.89元/公斤,与10月中下旬出现的年内最高点相比下降40.99%。
但值得注意的是,近期猪肉股出现与猪肉价格背离的上行走势。港股市场中,12月29日中粮家佳康早盘一度涨近5%,触及近三周高点,截至发稿,涨3.23%。
有市场观点认为,11月养殖户补栏积极性减弱,市场交易产能去化逻辑。国信期货也指出,由于短期价格下跌过快,养殖户前期扛价心理上升。个人建议仅供参考
收藏
评论(6)
点赞(31)
转发
近一周全国范围内猪肉价格环比上周出现反弹。临近元旦春节假期,受需求增多、散户集中压栏惜售等因素带动下,生猪现货市场止跌回涨,生猪期货市场也涨幅明显。另一方面,近期市场对餐饮行业复苏情绪高涨,也带动对后续猪肉需求的提升的预期。
此前一段时间,生猪价格较10月份创下的年内高点持续下跌,12月19日全国外三元生猪交易均价为16.89元/公斤,与10月中下旬出现的年内最高点相比下降40.99%。
但值得注意的是,近期猪肉股出现与猪肉价格背离的上行走势。港股市场中,12月29日中粮家佳康早盘一度涨近5%,触及近三周高点,截至发稿,涨3.23%。
有市场观点认为,11月养殖户补栏积极性减弱,市场交易产能去化逻辑。国信期货也指出,由于短期价格下跌过快,养殖户前期扛价心理上升。个人建议仅供参考
更多
2022年12月底,针对近期国内生猪价格过快下跌等情况,国家发展改革委价格司组织召开视频会议,听取业内专家和部分市场机构意见,研究做好市场保供稳价工作。目前生猪仓单570手,均为中粮相关交割库注册,截止元旦前未有仓单流出。节前农业农村部发布11月份数据,其中能繁母猪存栏4388相当于正常保有量107%,月环比增0.2%,同比增2.1%。
基本面数据,截止12月31日,第52周出栏体重125.27kg,周环比降0.39kg,同比增4.66kg,猪肉库容率16.75%,环上周增0.18%,同比降10.66%。生猪交易体重高位持续回落,节前屠宰量前高后低延续上升,但目前绝对量低于去年同期水平,样本企业屠宰量97.53万头,周环比增3.03%,同比跌1.33%。个人建议仅供参考
收藏
评论(6)
点赞(42)
转发
2022年12月底,针对近期国内生猪价格过快下跌等情况,国家发展改革委价格司组织召开视频会议,听取业内专家和部分市场机构意见,研究做好市场保供稳价工作。目前生猪仓单570手,均为中粮相关交割库注册,截止元旦前未有仓单流出。节前农业农村部发布11月份数据,其中能繁母猪存栏4388相当于正常保有量107%,月环比增0.2%,同比增2.1%。
基本面数据,截止12月31日,第52周出栏体重125.27kg,周环比降0.39kg,同比增4.66kg,猪肉库容率16.75%,环上周增0.18%,同比降10.66%。生猪交易体重高位持续回落,节前屠宰量前高后低延续上升,但目前绝对量低于去年同期水平,样本企业屠宰量97.53万头,周环比增3.03%,同比跌1.33%。个人建议仅供参考
更多
自2021年1月8日上市以来截至目前,生猪期货已平稳运行两周年。近日,《证券日报》记者了解到,作为我国首个活体交割的期货品种,生猪期货上市以来整体运行平稳,成交持仓规模稳步扩大,期货价格合理反映生猪产能对未来价格影响。
多位业内人士认为,目前,生猪产业企业参与期货交易表现积极,风险管理功能逐步得到有效发挥;同时,各方力量对中小养殖户的生产经营助力作用明显,已经形成了以“保险+期货”为主要抓手的支农支小模式。
上市公司和龙头企业 运用期货锁定养殖收益
2022年,生猪期货远月合约价格被宏观管理部门多次引用。在业内人士看来,作为引导行业预期和制定相关宏观调控政策的参考,这说明了生猪期货价格信号作用得到肯定。同时,养殖企业及养殖户也通过及时关注市场变化和期货价格信号,适时调整出栏节奏,科学合理安排生产经营。
记者从大商所了解到,2022年全年,生猪期货总成交量达827.93万手,日均持仓量9.64万手,交割667手。截至目前,生猪交割库数量为41家,覆盖11个省(自治区)。
长江期货饲料养殖产业服务中心总经理韦蕾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生猪期货上市两年以来,期现价格趋势基本一致,期现回归良好,价格发现和套期保值功能逐步发挥,近月合约期现价格相关性高达0.98,各合约最后交易日基差均值为252元/吨,到期期现价差率均值为3.87%,这些数据充分反映了期现市场的联动性。
事实上,有越来越多产业企业开始关注并参与生猪期货。截至目前,已有3000余家产业客户参与生猪期货交易。其中,中粮家佳康、牧原股份、唐人神、大北农、德康农牧等产业链上市企业、龙头企业积极利用期货市场锁定养殖收益。
大商所相关人士也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为了更好促进生猪期货功能发挥,更好服务生猪保供稳价,自上市以来面向市场需求多措并举确保生猪交割平稳顺畅,具体来看:一是持续增设生猪期货交割库,扩大生猪期货交割服务范围,扩充可供交割资源。二是结合现货市场变化,适时发布和调整地区升贴水,促进期现价格回归。三是推出生猪协议交收业务,提升产业企业参与期货交割的灵活度。
期货公司 联合多方力量积极赋能
据了解,在越来越多实体企业通过套期保值进行风险管理的同时,大商所也为中小养殖户利用期货市场规避价格风险打开了渠道,加之期货公司联合银行、保险等多方力量积极推动,当前已形成了以“保险+期货”为主要抓手的服务特征。
中粮期货机构服务部副总监韩迦南告诉《证券日报》记者,这两年来生猪产业企业对期货从陌生到熟悉,期货公司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公司自上市以来便构建了全方位、全流程和全覆盖的‘三全体系’,从提供规则制度培训、行情咨询、帮助企业建立套保体系等全方位的套保交易服务,到辅导交割库设立申请、交割关键节点提示、现场辅助交割等全流程的交割支持服务,再到提供‘场内+场外’‘期货+保险’等全覆盖的风险管理服务,满足产业客户个性化、多样化、定制化的需求。”
方正中期期货饲料养殖研究中心畜产品研究员宋从志也表示,2022年生猪现货价格波动明显,公司以实效性和可操作性向产业企业提供服务,尤其是对中小型生猪养殖企业,努力提高期货交易参与体验。“去年公司共开展19个生猪‘保险+期货’项目,其中4个是交易所主导项目,为2.33万吨生猪提供4.75亿元价格风险保障,服务457个涉农主体。”
记者获悉,自2015年大商所在国内首倡“保险+期货”模式以来,项目得到了广大养殖户的好评。其中,在生猪期货方面,2021年共开展“保险+期货”项目125个,涉及现货量25.3万吨(222.87万头),累计实现赔付1.74亿元,惠及农户8874户;2022年,又投入1.23亿元,开展19个生猪专项项目,涉及现货量37万吨(369万头),预计赔付1.76亿元,进一步助力稳定生猪生产经营。
中粮期货“保险+期货”项目负责人告诉记者,近年来“保险+期货”已成为服务“三农”的重要抓手,例如生猪期货的上市,期货公司联合多方力量,为普通农户、合作社和中小型企业运用“保险+期货”模式规避生产经营风险有效助力。
国元期货高级分析师姜振飞向记者表示,生猪期货上市以来,公司便积极联合多家保险公司为生猪养殖户保“价”护航。“去年公司在多地共开展22个生猪‘保险+期货’项目,累计承保货值4.92亿元,预计总赔付金额至少达1600万元。此外,公司还与多家生猪养殖户开展了多笔场外期权项目,总体赔付率约108%,为生猪产业主体规避经营风险、实现稳健发展发挥积极作用。”
以上资讯内容来源:证券日报
原文链接:
生猪期货上市两周年 “保险+期货”成支农支小重要抓手
收藏
评论(3)
点赞
转发
自2021年1月8日上市以来截至目前,生猪期货已平稳运行两周年。近日,《证券日报》记者了解到,作为我国首个活体交割的期货品种,生猪期货上市以来整体运行平稳,成交持仓规模稳步扩大,期货价格合理反映生猪产能对未来价格影响。
多位业内人士认为,目前,生猪产业企业参与期货交易表现积极,风险管理功能逐步得到有效发挥;同时,各方力量对中小养殖户的生产经营助力作用明显,已经形成了以“保险+期货”为主要抓手的支农支小模式。
上市公司和龙头企业 运用期货锁定养殖收益
2022年,生猪期货远月合约价格被宏观管理部门多次引用。在业内人士看来,作为引导行业预期和制定相关宏观调控政策的参考,这说明了生猪期货价格信号作用得到肯定。同时,养殖企业及养殖户也通过及时关注市场变化和期货价格信号,适时调整出栏节奏,科学合理安排生产经营。
记者从大商所了解到,2022年全年,生猪期货总成交量达827.93万手,日均持仓量9.64万手,交割667手。截至目前,生猪交割库数量为41家,覆盖11个省(自治区)。
长江期货饲料养殖产业服务中心总经理韦蕾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生猪期货上市两年以来,期现价格趋势基本一致,期现回归良好,价格发现和套期保值功能逐步发挥,近月合约期现价格相关性高达0.98,各合约最后交易日基差均值为252元/吨,到期期现价差率均值为3.87%,这些数据充分反映了期现市场的联动性。
事实上,有越来越多产业企业开始关注并参与生猪期货。截至目前,已有3000余家产业客户参与生猪期货交易。其中,中粮家佳康、牧原股份、唐人神、大北农、德康农牧等产业链上市企业、龙头企业积极利用期货市场锁定养殖收益。
大商所相关人士也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为了更好促进生猪期货功能发挥,更好服务生猪保供稳价,自上市以来面向市场需求多措并举确保生猪交割平稳顺畅,具体来看:一是持续增设生猪期货交割库,扩大生猪期货交割服务范围,扩充可供交割资源。二是结合现货市场变化,适时发布和调整地区升贴水,促进期现价格回归。三是推出生猪协议交收业务,提升产业企业参与期货交割的灵活度。
期货公司 联合多方力量积极赋能
据了解,在越来越多实体企业通过套期保值进行风险管理的同时,大商所也为中小养殖户利用期货市场规避价格风险打开了渠道,加之期货公司联合银行、保险等多方力量积极推动,当前已形成了以“保险+期货”为主要抓手的服务特征。
中粮期货机构服务部副总监韩迦南告诉《证券日报》记者,这两年来生猪产业企业对期货从陌生到熟悉,期货公司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公司自上市以来便构建了全方位、全流程和全覆盖的‘三全体系’,从提供规则制度培训、行情咨询、帮助企业建立套保体系等全方位的套保交易服务,到辅导交割库设立申请、交割关键节点提示、现场辅助交割等全流程的交割支持服务,再到提供‘场内+场外’‘期货+保险’等全覆盖的风险管理服务,满足产业客户个性化、多样化、定制化的需求。”
方正中期期货饲料养殖研究中心畜产品研究员宋从志也表示,2022年生猪现货价格波动明显,公司以实效性和可操作性向产业企业提供服务,尤其是对中小型生猪养殖企业,努力提高期货交易参与体验。“去年公司共开展19个生猪‘保险+期货’项目,其中4个是交易所主导项目,为2.33万吨生猪提供4.75亿元价格风险保障,服务457个涉农主体。”
记者获悉,自2015年大商所在国内首倡“保险+期货”模式以来,项目得到了广大养殖户的好评。其中,在生猪期货方面,2021年共开展“保险+期货”项目125个,涉及现货量25.3万吨(222.87万头),累计实现赔付1.74亿元,惠及农户8874户;2022年,又投入1.23亿元,开展19个生猪专项项目,涉及现货量37万吨(369万头),预计赔付1.76亿元,进一步助力稳定生猪生产经营。
中粮期货“保险+期货”项目负责人告诉记者,近年来“保险+期货”已成为服务“三农”的重要抓手,例如生猪期货的上市,期货公司联合多方力量,为普通农户、合作社和中小型企业运用“保险+期货”模式规避生产经营风险有效助力。
国元期货高级分析师姜振飞向记者表示,生猪期货上市以来,公司便积极联合多家保险公司为生猪养殖户保“价”护航。“去年公司在多地共开展22个生猪‘保险+期货’项目,累计承保货值4.92亿元,预计总赔付金额至少达1600万元。此外,公司还与多家生猪养殖户开展了多笔场外期权项目,总体赔付率约108%,为生猪产业主体规避经营风险、实现稳健发展发挥积极作用。”
以上资讯内容来源:证券日报
原文链接:
生猪期货上市两周年 “保险+期货”成支农支小重要抓手
更多
生猪:折戟沉沙铁未销
【持仓分析】沪镍主力合约NI2302前20期商多空双减
【持仓分析】沪镍主力合约NI2302前20期商多空双减
东证期货晨报速递
要闻汇总:发改委约谈有关铁矿石资讯企业 尼泊尔载有72人客机坠毁
春节在即,玉米供销趋谈,盘面消息利多,再创新高,谨防回落风险!
突发!化工厂爆炸,多人失联!尼泊尔坠机,68人遇难!约谈、告诫!
生猪期货
花生:花生价格平稳运行,观望为主
东证期货晨报速递
1.13玉米 | C2303核心观点
期货合约股票有哪些(期货合约股票一览)
2023年1月12日农产品及特殊商品早评
东证期货晨报速递
1.12玉米 | C2303核心观点
东证期货晨报速递
近一周全国范围内猪肉价格环比上周出现反弹
近期国内生猪价格过快下跌
生猪期货上市两周年 “保险+期货”成支农支小重要抓手